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院自2003-03~2006-09对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进行治疗93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1例,女32例,年龄40~75岁。本组均于术前进行了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并经神经科医师做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临床诊断,发病6 h以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且可以解释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年龄<76岁;无近期手术、出血等病史;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纤溶禁忌;征得患者家属同意。1.2治疗方法局麻下,采用股动脉seld inger技术插管,造影明确诊断有颈内动脉血管闭塞的病例进行局部动脉溶栓治疗。将6F导引导管置入病变侧颈内动脉,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溶栓的时间窗、结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报道15例脑梗死急诊动脉溶栓方法及其相关并发症。结果 DSA造影发现血管闭塞15例中,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溶栓后13例再通,3例出现脑出血,1例再栓塞,1例死亡。入院时NIHSS评分14.47±3.68,出院时NIHSS评分3.07±2.20。结论颅内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后循环脑梗死时间窗可适当延长且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我科2004-10~2006-11开展的急诊介入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3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无脑出血及与神经系统缺损相对应的梗死灶。男22例,女8例,年龄32~75(46.52±16.22)岁。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7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7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72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40例,女32例,年龄38~75岁.CT显示有非责任低密度灶13例,CT未见明显异常19例;有高血压病史60例;糖尿病史16例;血脂异常27例;冠心病史13例,房颤6例;前循环梗塞63例,后循环9例.  相似文献   

5.
我们2000—08/2008—07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2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8~61(平均48)岁。起病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2~12h,6h内24例,超过6h4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后综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22例治疗时间窗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后综合治疗,术前及术后24h均行神经功能评价,术后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索。25d后,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法(MRS)评价独立生活能力。结果:24h神经功能评价,14例改善,8例无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MRS评分,16例患者疗效良好,6例疗效差,其中2例死亡。结论:急诊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溶栓后24h神经功能检查改善程度与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溶栓后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刘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504-450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经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4例,6~12 h 2例,经微导管于靶血管起始部进行溶栓。结果: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4例血管完全再通,6~12 h 2例,1例部分再通,1例无效。再通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时间窗密切相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久以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但至今所有方法均不能达到较明显的效果。而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直引起人们的强烈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最近已成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已有的国外大量临床资料研究表明 ,超早期溶栓治疗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一种根本性治疗方法。1 溶栓治疗的历史溶栓治疗开始于 195 8年 ,由 Sussman首先应用溶栓疗法治疗脑梗死。据文献报道至今已有 2 80 0余例接受了溶栓治疗。在 2 0世纪 6 0~ 70年代 ,应用第 1代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等 ,大多数静脉治疗但疗效并不好 ,…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疗法的护理方法。方法 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前、后病情变化。结果本组有14例溶栓成功,5例病情明显减轻,1例患者频发TIA溶栓治疗无效,总有效率86.7%。结论护士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较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劲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00-3001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周口市川汇区中医院2008-05-2010-07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动脉造影证实,溶栓后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23例,未通13例;溶栓24 h后NIHSS评分(4.0±0.5).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14.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及有明显好转44例,总有效率91.7%;症状无改善4例;溶栓术后出血死亡1例;1例溶栓后闭塞动脉未通,出院时达中度残疾.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发病6 h以内行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2009-05成功为1例肺癌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经及时抢救及精心护理,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梁辉  胡美伦  高小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59-1860
急性脑梗死是脑动脉闭塞所致,其理想的治疗是尽早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早期溶栓治疗是使缺血的脑组织在坏死之前恢复缺血组织供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动脉内接触性溶栓(LIF)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紧急处理方法之一,已逐步在国内开展起来,其疗效非常显著,血管再通率为80%左右,国外学者报道可高达85%。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96例介入溶栓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晓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998-8998
我科2009—01—2010-01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结合临床将其中的几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脉内接触性溶栓(IAT)治疗脑梗死的患者术中配合与护理,总结出脑梗死患者术中配合及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IAT治疗时进行术中配合与护理.结果 6例治愈(血管再通)2例好转.结论 IAT治疗急性脑梗死是目前最及时合理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术中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能确实保证术中溶栓的顺利进行,对手术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8以来,我院对20例患者采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6~72(平均59)岁。首发症状均有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完全运动性失语8例。感觉性失语7例,混合性失语3例,神志不清2例。  相似文献   

16.
我院 2 0 0 1- 0 8~ 2 0 0 3- 0 6经皮穿刺脑血管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 14例 ,效果较好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病例入选标准 :1年龄 35~ 75岁 ;2发病 6 h以内 ;3头颅 CT无出血或低密度影 ,但陈旧小腔隙梗死未遗有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者仍可入选 ;4瘫痪肌力为 0~ 3级 ;5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 ;6血压控制在 180 / 10 0 mm Hg以下 ;7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 :1有颅内出血史 ;2近 3个月内有脑梗塞或心肌梗塞史 ;3有出血性倾向的疾病史 ;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史 ;5血小板计数低于10 0× 10 9/ L …  相似文献   

17.
近2 a来我院门诊部院前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4例,均获成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朱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498-8498
目的:观察东菱克酸酶治疗过程中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下降情况。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应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进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用药前与用药第1天、用药第1天与用药第2天,用药第2天与用药第3天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药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5.20,P〉0.05)。结论:应用东菱克酸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降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有显著意义;用药与性别、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欠佳的急性脑梗死病例5例,均为男性,平均58.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7h;其中4例用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50~92.5万U;1例用rt—PA以20~30mg/h的速度注入,总量25mg。结果: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溶通但效果不佳;2例颈内动脉闭塞,其中1例部分溶通后出血,恢复良好,1例未溶通死亡;2例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恢复良好,1例加重。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时除应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外,对伴有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溶通闭塞血管;而对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应重视扩容、升压及抗凝等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介入溶栓法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确诊为下肢单发动脉血栓的患者,首先使用Seldinger技术明确患肢血栓部位、范围及栓塞的程度,后采用逐层溶栓的方法进行溶栓,术后留置导管,并继续用微量泵尿激酶均速滴注,72 h后造影并拔除导管。结果 8例当时即获完全复通,2例回病房后继续使用尿激酶72 h后经复查动脉造影证实完全溶通。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简便、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