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分水岭梗死CT、MRI与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CT、MRI表现及其与病因之间的关系,为脑分水岭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6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病因和影像学改变。结果:双侧脑分水岭梗死14例,占30.4%,其中皮层前型4例,皮层下型10例,主要病因为低血压,低血压伴颈动脉狭窄;单侧脑分水岭梗死32例,占67.39%,其中皮层前型14例,皮层后型15例,皮层下型3例,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糖尿病、低血压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结论:双侧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低血压或低血压伴颈动脉狭窄;单侧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糖尿病、低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血脂异常等,为脑分水岭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表现及病因,为诊断及防治CWI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CWI患者的症状和体征,CT、MRI改变,临床分型和病因。结果60例CWI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关。CT/MRI的密度或信号改变与其它类型的脑梗死相同。单侧CWI33例,双侧CWI27例。皮层前型16例,皮层后型17例,皮层下型27例。以低血压起病者21例.其中双侧CWI15例,单侧CWI6例;以脑血管器质性病变为主因者28例,其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8例,双侧CWI11例,单侧CWI17例。单侧脑血管器质性病变者CWI常与病变血管同侧。CWI多有血液成分的异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结论CWI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病因;CWI主要病因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成分异常(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症)。  相似文献   

3.
重视脑分水岭梗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也称脑交界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或脑边缘带梗死,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主要动脉末梢交界区的脑梗死。过去CWI仅能通过病理解剖诊断,自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临床诊断,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0%,大多数患者能查出发病病因,如果能得到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因此,重视脑分水岭梗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低血压和低血容量是引起脑分水岭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不同于一般脑梗死(GC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同期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与其他类型脑梗死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在脑分水岭梗死组56例患者中,行MRA检查47例(83.93%),颅内血管异常31例(65.96%),血管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脑梗死(28.29%)。CWI不同类型之间的NIHSS评分及颅内血管异常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急性期病死率上,CWI组略高于GCI组,在严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上,CWI组显著高于GCI组(x2=16.86,P〈0.001)。在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上,CWI组总体上高于GCI组,但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在CWI亚组中,皮层下型和混合型显著高于GCI组(xz=4.24,P〈0.05)。结论CWI的发生与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血液动力学障碍是CWI发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CWI不同于一般的小灶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应重视CWI,尤其是皮质下型CWI。  相似文献   

5.
扈林  张燕 《中国卒中杂志》2006,1(4):263-265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心功能3级50例,4级26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为幕上CWI,其中皮质前型26例(34.2%),皮质后型31例(40.8%),皮质下型19例(25.0%)。经纠正心力衰竭、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循环等治疗,62例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6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5例死于继发脑干梗死呼吸循环衰竭,3例猝死。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因脑灌注压降低易合并CWI,通过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和调控血压等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状况.方法 对48例幕上CWI患者行头颅MRI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CWI.梗死灶同侧供血动脉狭窄>50%或中断为病变责任血管.结果 本组CWI患者MR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39例(81.3%),大血管病变80处;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CWI患者的责任血管检出率及其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串珠样梗死灶的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比率(95.6%)显著高于无串珠样梗死灶患者(68.0%)(P<0.05).结论 CWI患者颅内责任血管的检出率较高,各类型CWI之间无明显差异;有串珠样梗死灶的CWI患者多为颅内大血管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36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25例,双侧11例。CT平扫呈白质内低密度影,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CT分型:皮质前型10例,皮质后型11例,皮质下型12例,小脑型3例。DS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闭塞1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闭塞1例,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CT和MRI表现有其特征性,MRI对准确判断梗死的位置与形状优于CT、DSA为判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36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侧25例,双侧11例.CT平扫呈白质内低密度影,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CT分型:皮质前型10例,皮质后型11例,皮质下型12例,小脑型3例.DSA显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闭塞1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闭塞1例,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结论 脑分水岭梗死的CT和MRI表现有其特征性,MRI对准确判断梗死的位置与形状优于CT、DSA为判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注脑分水岭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也称脑交接区梗死(Cerebral Borderzone Infarction,CBI),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主要动脉末梢交接区的脑梗死.过去仅能在患者死后通过病理解剖方可诊断,自从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才有了临床诊断.其发病率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0%[1].  相似文献   

10.
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分类中大面积梗死、出血性梗死、多发性梗死人们较为熟悉,分水岭梗死(CWI)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CWI)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分类中大面积梗死、出血性梗死、多发性梗死人们较为熟悉,分水岭梗死(CWI)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CWI)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80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头颅CT或MIR证实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CWI患者经治疗,基本痊愈42例,显效18例,进步13例,7例无效,其中1例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分水岭梗死(CWI)的关系以及Hcy水平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检测法(FPIA)测定62例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与58例健康者血浆Hcy水平,同时记录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不同亚型脑分水岭梗死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脑分水岭梗死组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可能与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梗死,是指相邻脑动脉末梢交界区局限性缺血造成的梗死.梗死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同,CWI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1].随着人口老龄化CWI患者也日渐增多,CWI应引起足够重视,现将我院2007-01~2009-12收治的52例CWI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CWSI)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对33例CWS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皮质型分水岭梗死(CWI)和内侧分水岭梗死(IWI)的临床资料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1)CWI与IWI融合型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CWI:(3.20±1.14)分、IWI...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列举了几种典型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皮层下型及皮层后型合并皮层下型脑分水岭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流域性脑梗死以及半卵园中心梗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闭塞颈动脉同侧半球的梗死情况,分析不同侧支的代偿能力,增进我们对梗死机制的理解。方法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43例单侧颈动脉闭塞患者,将颈动脉闭塞同侧的大脑半球分为大脑中动脉皮层区域、前皮层分水岭区域、后皮层分水岭区域、内分水岭区域、穿支动脉供血区域,比较各个解剖区域发生梗死情况,并分析侧支代偿种类和不同解剖部位梗死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闭塞时,内分水岭区发生梗死最多见19例(44.2%),8例前皮层分水岭梗死有6例伴有内分水岭区梗死。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A)出现是减少内分水岭区梗死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dd ratio,OR)为0.2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在0.058~0.833间,P =0.027]。结论 颈动脉闭塞时,内分水岭区发生梗死最多见,提示内分水岭区是对血流下降最敏感的区域。PCoA开放能够减少内分水岭区梗死。  相似文献   

18.
脑分水岭梗塞的CT、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脑分水岭梗塞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 4 3例脑分岭梗塞的临床、 CT资料。结果 :本组单侧分水岭梗塞 38例 ,双侧 5例。皮层前型 16例 ,皮层后型 9例 ,皮层下型 15例 ,混合型3例。 17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 ,脑白质疏松症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表现因梗塞部位不同而异。结论 :全身血压骤降可导致脑分水岭梗塞。颈内动脉 /脑内大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伴血流动力学异常亦可导致脑分水岭梗塞  相似文献   

19.
脑分水岭梗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是指发生于脑内相邻的、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又称边缘带梗死、交界区梗死、低血流梗死、非区域梗死等。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  相似文献   

20.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脑血管分布的影像学模板,回顾分析124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并分析皮质分水岭梗死、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和混合分水岭梗死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机制。结果3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皮质分水岭梗死的发病率与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接受DSA检查的95例患者中,75.0%的皮质分水岭梗死有严重血管狭窄,60.7%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有严重血管狭窄,9例混合分水岭梗死患者均有严重血管狭窄。结论分水岭梗死与脑动脉血管狭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