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杈狗牙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二权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二十八酸二甘油酯[bis(2,3-dihydroxypropyl)octacosanedioate,1],正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2),棕榈酸(palmitic acid,3),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palmitate,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睡莲科植物莲成熟种子中的幼叶及胚根(莲子心)中非酚性生物碱和非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利用溶剂提取、聚酰胺柱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莲子心中非酚性生物碱和非生物碱类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的鉴定.结果 从莲子心中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Ⅰ),棕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Ⅱ),三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 tripalmtate,Ⅲ),棕榈酸酰胺(palmitamide,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N-methylcorydaldine(Ⅶ),荷叶碱(nuciferine,Ⅷ).结论 化合物Ⅱ、Ⅲ、Ⅳ和Ⅶ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半夏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及Sephadax LH-20凝胶柱色谱法,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从半夏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丁二酸(2),正十六碳酸-1-甘油酯(3),soyacerebroside I(4),octadeca-9,12-dienoic acid ethylester(5),monogalactosyldiacy glycerol(6),soyacerebroside Ⅱ(7),3-O-(6‘-O-棕榈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8),对二羟基苯酚(9),1,6:3,4-dianhydro-β-D-allosep(10),1,6:2,3-dianhydro-β-D-allosep(11),5-羟甲基糠醛(12),邻二羟基苯酚(13)及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1,3,5,6,8~11,13均为首次从半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se W.W.Smit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65%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金叶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3’,4’,5,6,7,8-heptahydroxyflavan(2),十五碳酸(3),槲皮素(quercetin)(4),乌苏酸(3β-hydroxyurs-12-en-28-oic-acid)(5),棕榈酸(palmitic acid)(6),Benzoicacid,4-[2-(4-methoxyphenoxy)ethyl(]7)。结论:化合物1,2,3,5,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五倍子石油醚和氯仿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化合物Ⅰ对尖孢镰刀菌的抗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6-十五烷基苯甲酸(Ⅰ)、白果酚(Ⅱ)、棕榈酸-1,3-二甘油酯(Ⅲ)、β-谷甾醇(Ⅳ)、正二十五烷(Ⅴ)、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Ⅵ)、棕榈酸(Ⅶ)、月桂酸(Ⅷ)、肉豆蔻酸(Ⅸ)及没食子酸(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五倍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对尖孢镰刀菌显示中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二杈狗牙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二杈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反相硅胶柱等色谱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α-香树醇(α-amyrin,1),α-香树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2),α-香树醇棕榈酯(α-amyryl palmitate,3),蒲公英甾醇乙酸酯(taraxasterol acetate,4), 毛蕊异黄酮(calycosin,5), 芒柄花素(formononetin,6), farnisin (7,3'-dihydroxy-4'-methoxyflavone,7).结论: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花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单硬脂酸甘油酯(2)、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3)、对羟基苯甲醛(4)、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5)、3,3′,5,5′,7-五羟基二氢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对羟基苯甲酸(8)、3,4-二羟基苯甲酸(9)、山柰酚(10)、丁二酸(11)。结论: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马尾松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仙人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 (1),3,4-二羟基苯甲酸 (2),槲皮素-3-O-甲基-7-O-β-D-葡萄糖苷 (3),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 (4),manghaslin (5)和山奈酚7-O-β-D-葡萄糖基 (1→4)-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离并鉴定火麻仁和火麻花的化学成分,进而研究其生物活性。 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HPLC制备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 13CNMR, HSQC, HMBC等)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脂多糖(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模型进行化合物抗炎活性筛选,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 结果 从火麻仁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一亚油酸甘油酯(1), 棕榈酸单甘油酯(2),4-甲氧基-3H-苯骈呋喃-2-酮(3), 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4),polybotrin(5);从火麻花中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6), 刺槐素(7), cannflavin A(8), 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山柰酚-3-O-槐糖苷(10)。抗神经炎症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8~10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抑制作用。 结论 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火麻仁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火麻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0具有抗神经炎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茯苓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茯苓中化学成分,阐明茯苓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稀乙醇提取,各种柱色谱法如硅胶、反相、凝胶等,以及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各种光谱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茯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依布里酸(1),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麦角甾-7-烯-3β醇(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5),茯苓酸(6),去氢土莫酸(7),3-表-去氢土莫酸(8),依布里酸(9),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10).结论 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结合化学反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Ⅰ)、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Ⅲ)、6,7,10-三羟基-8-十八烯酸(Ⅳ)、香草酸(Ⅴ)、对羟基苯甲醛(Ⅵ)、α-棕榈酸单甘油酯(Ⅶ)、5-羟甲基糠醛(Ⅷ)、β-谷甾醇(Ⅸ)。结论化合物~和~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白鲜皮中的脂肪酸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鲜皮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单体成分,分别为亚油酸(1)、1-O-linoleoyl-glycerol(2)、油酸(3)、棕榈酸(4)、α-棕榈酸单甘油酯(5)。[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白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赤芝子实体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酸酯(ergosta-7,22-dien-3β-yl pentadecanoate,)、麦角甾醇棕榈酸酯(ergosteryl palmitate,)、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麦角甾醇(ergosterol,)、灵芝酸C2(ganoderic acid C2,)、ganodermanontriol()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bis(1-methylpropyl)ester,]。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蒙药蒙古鸦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药蒙古鸦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9个单体化合物:3-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3-O-阿魏酰基奎宁酸(2)、4-O-阿魏酰基奎宁酸(3)、二氢咖啡酸(4)、二氢咖啡酸正丁酯(5)、二氢咖啡酸乙酯(6)、二氢咖啡酸甲酯(7)、咖啡酸(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乙酯(9)、香草醛(10)、1′-O-香草醛酰基-β-D-葡萄糖苷(11)、5,7-dihydrox y-2-(4hydroxy phenyl)-4H-1-benzopyran-4-one(12)、2-(3,4-dihydroxy phenyl)-5,7-dihydroxy-chromen-4-one(13)、5α,8α-环外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4)、β-谷甾醇(15)、β-胡萝卜苷(16)、1-亚油酸单甘油酯(17)、亚油酸(18)、棕榈酸(19)。[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蒙药蒙古鸦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合欢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合欢皂苷及皂苷元,用化学和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一个三萜皂苷(1)和四个三萜皂苷元(2~5),化合物1的结构为3-0-[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呋糖(1→6)-β-D-葡萄糖]-21-0[(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2,7-辛二烯酸]-金合欢酸-28-β-D-吡喃葡萄糖(1→3)-[o-L-呋喃阿拉伯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酯,化合物2,3,4,5的结构分别为金合欢苷元B,合欢三萜内酯甲,剑叶沙酸内酯,金合欢酸甲酯.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合欢皮中分离得到,即合欢皂苷Prosapogenin-10.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大黄藤 (Fibraurea Recisa Pierr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及反相中压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黄藤内酯(1),马克甾酮A(2),环阿屯醇(3),feruloylphenethylamine(4),反式阿魏酰酪胺(5),β-谷甾醇(6),1-棕榈酸单甘油酯(7),1-sinapoyl-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 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大黄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藤( Pierr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及反相中压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黄藤内酯(1),马克甾酮 A(2),环阿屯醇(3), feruloylphenethylamine (4),反式阿魏酰酪胺(5),β-谷甾醇(6),1-棕榈酸单甘油酯(7),1-sinapoyl-β-D-glucopyranoside (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苍耳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β-豆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羽扇豆醇十六酸酯(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东莨菪内酯苷(5)及二十七酸(6).结论:化合物3~6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柏苷(1)、5-羟甲基-2-呋喃甲醛(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松脂素(4)、新橄榄脂素(5)、落叶松脂醇(6)、乙基松柏苷(7)、β-谷甾醇(8)、天师酸(9)、棕榈酸(10)、桂皮酸(11)、胡萝卜苷(12)、尿苷(13)、腺苷(14)、单癸酸甘油酯(15)、3-单十八烯酸甘油酯(16)。结论 6个木脂素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天南星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红花岩黄芪新天然产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红花岩黄芪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多种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红花岩黄芪根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warangalone-4′-methyl ether(1), 阿佛洛莫生(2),5, 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 (3),芒柄花素苷 (4),柚皮素-5, 7-二-O-葡萄糖苷 (5),芹菜素(6)和水仙苷 (7).结论: 化合物1是新天然产物,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