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药物剂量的现代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新生  熊曼琪 《新中医》1996,28(1):56-57
《伤寒论》药物剂量的现代确定龙新生指导熊曼琪《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度量衡制频繁变更,地方割据造成度量衡制不统一,铸造技术的限制导致衡器、量器的不标准与不规范,加之医学流派及医者的用药习惯等均影响药物剂量的变化,导致后世对仲景方药剂量...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金匮要略》药物剂量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士升 《国医论坛》1990,5(1):42-44
《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药物剂量的运用别具一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但由于汉代的度量衡至今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衡值增加,有的度量衡单位消亡,给后人学习运用张仲景方药带来了许多困难,甚至影响了疗效。因而对其剂量的研究,近十年来比较活跃,笔者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对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究情况作一概述,并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药物剂量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通过对<伤寒论>药物剂量的考证,明确仲景经方的实际药量,为提高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疗效提供思路和借鉴,为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物剂量应用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药物实测、炮制方法、方药配伍、煎服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用药特点等方面考证<伤寒论>药物剂量.结果 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伤寒论>1两折合今秤15.625g;药物实测证实<伤寒论>药量远较现代教科书所标明的剂量为大.并通过中药炮制、配伍及特殊煎服等手段能确保用药安全.<伤寒论>方药少而精、药专力宏、中病即止,多为治疗急危重症而设,然慢性病的治疗、调理尤其是长期大剂量用药应谨慎.结论 <伤寒论>经方1两约合今称15.625g(简为15.6g).  相似文献   

4.
仲景药物剂量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列举近年来相关论述,结合文献,从煎服方法、配伍方法、护理方法等方面分析,认为柯雪帆氏论证的仲景时代的一两折合现代15.625g,符合当时时代背景,安全有效,对继承、创新仲景学说及现代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丽清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1,52(22):1954-1955,1968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常用药物的剂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两书中常用药物大部分相同,共20种,其中大部分的平均剂量、常用剂量、剂量分布区间、常用剂量范围基本相同,只有少数药物有不同。说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同出一脉,用药剂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2000年版《国家药典》颁布的中药用量为标准,以五版《伤寒论讲义》中的药物古今剂量折算法为依据,对《伤寒论》中的药物大剂量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1)书中大剂量用药34味,使用152方次,组方85个方剂,应用比较广泛;(2)大剂量用药分类10种,集中体现在解表、清热、补虚、温里和化痰止咳平喘5大类上;(3)大剂量用药使用方次较多的是大枣和附子,表明张仲景重视补益脾肾;(4)大剂量用药多用于阳经病症;(5)大剂量用药多作为方剂中的君药;(6)大剂量用药的依据是病情危急重笃;(7)大剂量用药有7个方面的应用法度:①重量运用多先煎;②药后瞑眩示趋愈;③发散解表求微汗;④清泻攻下中病止;⑤活血化瘀求下利;⑥体质强壮宜重量;⑦虚人体质宜慎用。书中大剂量用药内容丰富,经验可贵,开拓了中医药大剂量用药的先河,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新药的研究开发和创立中医药新理论,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论》方证进行知识挖掘。方法采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CPIAS)对《伤寒论》112首方剂的知识点进行量化表达。结果初步实验效果较好,机器的认识与传统《伤寒论》的认识基本相符,吻合率高达98%。结论本研究实现了《伤寒论》方证的君、臣、佐、使排序,气、味、归经规律及辨证处方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挖掘。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方书.全书载方113首,药物82味,不仅立法用药悉有法度,而且组方严谨,药少而精,处处给人以规矩准绳,在制剂及煎服法上更有独到之处,所以作用显著,疗效确实,堪称"方书之祖".  相似文献   

9.
试论《伤寒论》治病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提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饭,脉数急,为传也”的恒动观。认为疾病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运动是疾病存在的固有方式.临证在药量的轻重、药性的缓峻、药物的炮制与剂型、药物的煎煮与服法等方面,立足于应病情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探讨如次.!药量应病之变外邪侵入机体,随邪气与体质之别,有中风与伤寒之不同,分别以挂技汤、麻黄杨治之,此为其常。当邪气较甚时可同时使两经受邪,如32条太阳阳明合病,此时既有太阳之表实,又有阳明的“自下利”或“但呕”,病较单…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理、法、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在中医临床、方剂学上的贡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视为"医方之祖"、"论治楷模".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理、法、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在中医临床、方剂学上的贡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视为“医方之祖”、“论治楷模”。细考汉之前医著,包括《黄帝内经》在内.所载疗法,多为以针灸为主导的非药物疗法。那么仲景是否对此有所忽略?其实不然,《伤寒论》并非忽视非药物疗法,有些疗法做为论治主法,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中的药物炮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妍 《江西中医药》2006,37(3):55-56
东汉·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书中共使用药物87种,载方113首。其方概括了中医临床学科的常用方剂,被后世医家称为“医方之祖”。仲景方之所以能流传应用至今,是因为其具有严谨的遣方用药法度。其主要表现在对药物的配伍、药物剂量的选用、药物剂型的确定、药物的煎服法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特殊的要求。笔者今对《伤寒论》中药物的炮制加以分析,以探讨仲景用药的严谨性。1修治法修治法即在对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只需人工或简单的工具。《中药学》[1]将修治法分为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  相似文献   

13.
14.
《伤寒论》运用毒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全书载方115首(其中缺2方),含有毒药者54方,占总数的47%,共用毒药14味,即甘遂、大戟、芫花、吴茱萸、蜀漆、商陆、杏仁、巴豆、水蛭、虻虫、铅丹、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伤寒论〉中药数目统计分歧的现状,分析了分歧的原因,明确区分与定义了物品、药物、药品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列出了分类明细清单,从而便于取舍利用,并得出结论:〈伤寒论〉涉及物品113种,药物按照最严与最宽泛标准分别为86种与113种,药品分别为109种与136种.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为方书之祖,历代医家将其方药用于临床,其效显著。唐·孙思邈运用《伤寒论》中方药施治病家,取得了,“行之以来,未有不效”之灵验。近代名医岳美中说:“配伍是组织方剂的基础,是前人积累经验的结晶,研究中医临床应从方剂入手,探索其药物配伍规律。”还进一步强调指出:“他(指张仲景)的配伍规律,应当很好钻研。”笔者仅就《伤寒论》中药物配伍规律做一初步探讨。一、相辅相成的配伍组成方剂的药物性能基本相同(或有别),配伍后协同发挥作用。 1.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可互相增强疗效。如麻黄与桂枝配伍,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收载方剂113首,用药91种。其中大多数因疗效确切而世代相传,而沿用至今,但有一部分中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了品种变异。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作为依据,与《伤寒论》中的药物进行对照分析。认为古今用药变迁是常理,变化是历史的必然。在变异中有些品种得到了发展,但也造成了药材实物的古今不同;而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武器,药是组成方剂的基本单位,所以准确地用药是方剂正确组成的基础,是方剂疗效的保证。中药材品种的淘汰或变异产生了中药材品种的某些混乱已是公认的事实,这种混乱,除了疗效不确定外,还可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必须予以“正名”。只有“名正”才能“效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述《伤寒论》中药物煎服法及服药后调护的中医护理思想,为医护人员及病人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运用《伤寒论》中药物煎法护理、服药护理及服药后调养护理,引起医护人员重视辨证施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论正确运用药物的煎服护理,重视病人服药后调养,对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药物炮制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仲景用药的方法以及对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总结《伤寒论》中关于药物煎法的条文,寻得仲景药物煎法的不同方式。结果:仲景不同的煎药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论:仲景论煎药之法匠心独具,深得其道,药之取效与否,全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