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上非穴位点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心包经上非穴位点:郄门-曲泽中点、曲泽-天泉中点,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率(HR)在针刺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经上非穴位点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所致的CO、CI、HR升高(P<0.05);显著增大SVR、SVRI(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上非穴位点能显著改善健康志愿者急性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亢奋状态,提示心包经具有整体效应性,是作为一条经脉参与心脏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天泉穴对急性缺氧志愿者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天泉穴,用血液动力学监护仪记录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率(HR)、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电针前后的变化。结果电针天泉穴能显著降低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CO、CI,升高HR,电针过程中SVR、SVRI显著升高。结论电针天泉穴对调整缺氧状态下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现察针刺心包经穴位时急性轻度缺氧健康志愿者心输出量的影响. 方法在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心包经穴位,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输出量(CO)、搏出量(SV)、心率(HR)3项指标在针刺前后的变化. 结果电针内关穴能显著降低CO和SV,电针郄门能明显降低CO. 结论电针内关、郄门能降低健康志愿者急性轻度缺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ventilation,NIPPV)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脓毒症所致ALI/ARDS共27例,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4 h、24 h及撤机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以及无创心功能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等指数变化。结果经NIPPV治疗后,患者PaO2、SaO2较通气前显著增高(P<0.01),HR下降(P<0.05),MAP、CI、CO、SVR较通气前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NIPPV能提高脓毒症所致ALI/ARDS早期患者的SaO2、PaO2,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对上腹部手术麻醉患者的应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上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喉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呼吸道管理,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呼吸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T0),喉罩/插管前(T1)、喉罩/插管即刻(T2)、喉罩/插管后3min(T3)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应激变化.结果:观察组T2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2、3时血氧饱和度(SpO2)均显著高于T0时(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2、3时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较T0时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做功(LCW)显著下降(P<0.05);T2时CO、CI、SVR、LCW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T1、3时CO、CI显著高于T0时(P<0.05),SVR、LCW较T0时明显下降(P<0.05),T2时CO、CI显著低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O、CI显著高于对照组,SVR、LC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麻醉深度(BI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高应激状态,稳定血流变学指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抗心动描记法(ICG)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ICG监测下进行EGDT,比较0 h、6 h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6 h时EGDT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达标组(46例)和未达标组(22例),比较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心排出量(SV)、心搏指数(SVI)、加速指数(ACI)(心脏收缩时血流在主动脉内最大加速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系统外周阻力(SVR)、系统外周阻力指数(SVRI)(反映外周血管阻力)、病死率;分析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0 h比较EGDT治疗6 h患者CO、CI、SV、SVI、SVR、SVRI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P<0.05),而LVEF、ACI无显著变化(P>0.05)。达标组初始ScvO_2、CO、CI、SV、SVI、LVEF、ACI显著高于未达标组,CVP、SVR、SVRI显著低于未达标组(P<0.05)。未达标组病死率(72.7%)显著高于达标组(41.3%)(X~2=5.883,P<0.05)。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ScvO_2与CO、CI、SV、SVI均呈正相关(r=0.670、0.717、0.581、0.568,P<0.05)。结论 ICG监护系统能指导EGDT治疗,提高EGDT达标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蔡永江 《医学综述》2012,18(15):2490-2493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S)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PIHS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EA)组,各90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检测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排血量(CO)、搏出指数(SI)、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做功(LCW)、加速度指数(ACI)及心脏指数(CI)。结果麻醉前两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HR、SBP、DBP在T2、T3时较T1明显降低(P<0.05);CO、SI、SVR、LCW、CI在T2、T3、T4时较T1明显降低(P<0.05)。EA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SI、SVR、LCW、CI在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可改善PIH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但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及EA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至阳穴对人体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10.8%O_2,89.2%N2)后,电针督脉至阳穴,记录心输出量(CO)、心率(HR)、左心做功量(LCW)、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等心功能指标在针刺前后的变化,同时观察督脉IRRTM的变化。结果: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LCW值下降,电针至阳穴LCW值上升,与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LCW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止电针后,LCW仍维持在较高值。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后督脉IRRTM向身体两侧扩散,电针至阳穴督脉IRRTM又逐渐集中,且针后效应明显。电针至阳穴可恢复因急性轻度缺氧导致的督脉温度下降,并有一定的针后效应。结论:针刺督脉穴位对人体督脉IRRTM及LCW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建辉 《重庆医学》2013,(26):3182-3184
胸腔电生物阻抗(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胸阻抗血流图(impedance cardiogram,ICG)的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心脏射血所引起的胸部血流阻抗的改变来计算每搏射血输出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SV/SVI)、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SVRI)、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心阻抗图对22例妊娠毒血症患者进行了间接心功能测定,并以47例正常晚期孕妇为对照。测定项目包括心脏指数(CI);左室收缩指数(HI);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每搏作功(SW);总外周血管阻力(TPR)等。  相似文献   

11.
36例肾移植病人术前心功能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PA—2型无创性心功能检测分析仪,对36例肾移植术前病人进行左心功能31项指标检测,选择其中6项指标: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总外周阻力(TPR)、每搏指数(SI)、心功指数(WCI)。用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标测值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肾移植术前病人左心收缩功能往往有一定程度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心功能测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检测177例妊娠晚期孕妇(重度子痫前期66例、轻度子痫前期64例、健康孕妇47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指数(SI)、每搏量(SV)、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周围血管阻力(SVR)、心肌加速度指数(ACI)、速度指数(VI)、胸液水平(TFC)、左心作功指数(LCWI)、收缩时间比率(STR),同时48h动态监测2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各项参数与临床征象的关系。结果:①与健康孕妇比较,子痫前期患者MAP、SVRI、SVR、TFC显著增高(P<0.01),CI、CO、SI、SV、ACI、VI显著降低(P<0.01),HR、LCWI、STR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MAP、SVR、SVRI和TFC显著增高(P<0.01),CI、CO、VI显著降低(P<0.01,P<0.05,P<0.05),SV、SI、ACI、LCWI、STR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48h动态监测2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连续评价心脏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滴国产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及临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滴注米力农0.5μg/kg/min,每天静滴6小时连用一周,记录治疗前后心率(HR),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的改变.结果:米力农能使心力衰竭患者的SV、EF、CO、CI、均有显著提高(P〈0.05〉.SVR显著降低(P〈0.05〉.H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米力农具有正性肌力和扩血管作用,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手术病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时血流动力学的代偿性变化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手术病人术中应用ANHD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大中型非心脏外科手术40例,全麻后行ANHD,人为放血和手术失血造成三个不同的HD水平,HCT分别为(29.16±1.31)%、(25.34±1.58)%、(23.02±1.93)%。测定各水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血乳酸等。结果: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随着血液不断稀释而升高,到了HD3时不再升高,反而降低,与其相邻两组比有差异(P<0.05),与HD前比无差异(P>0.05)。回输血后CO(CI)再次明显升高。同时心脏每搏搏血量SV,心搏指数SV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右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在各阶段的变化与CO(CI)相似。总外周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均随血液不断稀释而呈降低趋势。血乳酸在HD1和HD2时均明显低于HD前(P<0.01),而在HD3时,血乳酸明显升高,与HD前及HD1、HD2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临床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人行ANHD时,主要通过心输出量的升高进行代偿。HCT为(23.02±1.93)%时心脏失代偿。CO的升高是通过增加心脏射血量(SV)而不是增加HR来实现的。总外周阻力及肺血管阻力不断下降与血粘度降低和血管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全麻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ASAⅡ~Ⅲ级老年或出血性休克的手术病人,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每膊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加速度(ACI)、左心功(LCW)及左心功指数(LCWI)。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1、2、3min以及气管内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静注依托咪酯后1~3minMAP、HR、SV、SI、CO、CI、ACI、LCW、LCW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3min,MAP、HR、CO、CI、ACI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结论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与100例排除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健康者作对照,用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 所测定的冠心病患者的心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压(LVEDP)、收缩功能指数(Q-B/B-X)、总外周血管阻力(TPR)、心室顺应性(WA/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受到潜在的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腹膜后腔二氧化碳(CO2)充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腹腔镜下行肾脏手术的患者42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连接BioZ.com(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气腹前即刻(T0),气腹后5(T1)、10(T2)、20(T3)、30 min(T4),停气腹时(T5),气腹停后5(T6)、10 min(T7),记录各时间点的心率(HR)、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体循环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胸腔液体量(TFC)、速率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PEP/LVET)、左心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并进行分析。结果腹膜后腔CO2充气前、后,患者的HR、LV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0时间点比较,T5~T7时间点的CO、CI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6、T7时间点的SV、SI、VI、ACI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7时间点的petC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CHF患者80例,采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测量心率(HR)、动脉血压(ABP)、每搏输出量(SV)、加速度指数(ACI)、速度指数(Ⅳ)、胸腔液体量(TFC)等指标;将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及心脏彩超LVEF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FC指标心功能Ⅱ、Ⅲ、Ⅳ级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I指标则在三组心功能分级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比结果表明,SV、每搏指数(S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等诊断心衰的指标治疗后均显著上升,判断后负荷的阻力指数(SVRI)、外周血管阻力(SVR)治疗后也显著下降,TFC在治疗前后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Ⅳ、ACI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无创动力学指标中的TFC是心力衰竭程度诊治最敏感的指标;部分CHF患者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收缩功能的改善,进而在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高原病,近年来对其研究越来越广泛,临床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国内有对HAPE患者应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相关研究,但报道的病例不多,对其监测的心脏指标有限,且目前国内尚未见关于HAPE患者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流量、心脏前后负荷监测指标的研究。目的 探讨HAPE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HAPE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青海省交通医院急救中心2016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HAPE患者22例为HAPE组,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HAPE组治疗前、治愈后及对照组进行pH值、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心率(HR)、每分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血管阻力(TPR)、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TPRI)、每分输出量绝对值(△CO)、每搏输出量绝对值(△SV)、下腔静脉宽度、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检测,同时对HAPE组治疗前及治愈后行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监测。结果 HAPE组治疗前pH值、Lac高于对照组,SaO2、PaCO2低于对照组(P<0.05)。HAPE组治疗前HR、TPR、TPRI、下腔静脉宽度大于对照组,CO、CI、SV、△CO、△SV、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小于对照组(P<0.05)。HAPE组治愈后HR、CO、CI、SV、TPR、TPRI、△CO、△SV、下腔静脉宽度、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PE组治愈后HR、TPR、TPRI、下腔静脉宽度、CVP、Pcv-aCO2小于治疗前,CO、CI、SV、△CO、△SV、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ScvO2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HAPE患者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给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小剂量组),28例给予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大剂量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脏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和左心做功(LCW)]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 29%(25/28),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77. 27%(1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CI、CO、LCW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均改善且大剂量组患者CI、CO、LCW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适当增大美托洛尔剂量有助于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