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对胃经及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检测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胃经线上的阴市穴和渠丘穴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常态和电针足三里穴时2个穴位深部组织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结果 ①在常态下,胃经线上的阴市、梁丘2个穴位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比其两侧旁开1 cm的非经对照穴位高(P<0.05);②电针足三里穴后,胃经线上的阴市、梁丘2个穴位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比针刺前高(P<0.05).结论 电针可以增强胃经线上阴市、梁丘2个穴位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态及针刺时胃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讨胃经的经与非经、经上穴与非穴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胃经循行线上取4个穴位(伏兔、阴市、足三里、上巨虚)及2个经上非穴位(伏兔-阴市中点、足三里-上巨虚中点),在6个测试点内外1.5~2 cm处各取1个非经对照点,分为胃经组(胃经穴位组、胃经非穴位组)、内对照点组、外对照点组,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60 min,观察其在电针前、电针解溪穴时、电针后的变化。结果在正常情况下,沿胃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内外两侧非经对照部位,胃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电针解溪穴时及电针后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胃经穴位组氧分压降低幅度非常显著大于胃经非穴位组(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无显著差异;两侧非经对照点无显著变化。结论经络通道上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腧穴,在这些腧穴上有着更高的氧气供应,并在经络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经线上皮肤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特征及电针三阴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检测1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脾经线上漏谷、地机、血海、血海-箕门中点及其左右旁开1.5 cm非经对照点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基础状态和电针三阴交时脾经线上皮肤组织及其旁开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结果 1在基础状态下,脾经上的漏谷、地机、血海3个穴位点和血海-箕门中点(非穴位点)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2电针三阴交时或电针后,脾经线上的3个穴位点和1个非穴位点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基础状态下,脾经线上皮肤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高于旁开组织,电针三阴交对脾经线上皮肤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针刺对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观察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针刺督脉的大椎、命门穴,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和红外热像仪进行记录。结果①常态下沿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P<0.01);②电针后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电针前增高,但尚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③针刺使部分受试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变得更加连续和规整。结论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高,电针有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一步增高的趋势,提示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人体的机能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曲池穴对痤疮患者面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选取16名痤疮患者作为受试者,同时电针受试者双侧的合谷、曲池穴,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受试者电针前、电针时和电针后3个时间点的面部MBPU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电针前比较,电针时、电针后受试者面部MBPU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受试者面部MBPU稍高于电针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合谷、曲池穴可使痤疮患者面部MBPU升高,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进而提高患者面部皮肤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曲池穴对痤疮患者面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选取16名痤疮患者作为受试者,同时电针受试者双侧的合谷、曲池穴,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受试者电针前、电针时和电针后3个时间点的面部MBPU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电针前比较,电针时、电针后受试者面部MBPU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受试者面部MBPU稍高于电针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合谷、曲池穴可使痤疮患者面部MBPU升高,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进而提高患者面部皮肤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检测体外循环期间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检测体外循环期间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王义军卿恩明尹雁孙红我们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LDF)对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各阶段的皮肤和骨骼肌微循环灌注量(单位:PU=ml·100g-1·min-1)进行了检测,以探讨患者术中PU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刮痧疗法是利用特制的牛角刮痧板,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循行经络或病变特点,涂抹刮痧油等介质在体表进行刮拭[1],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证明,传统刮痧的作用机制与改善微循环密切相关[2-4]。经络刮疗法则是用牛角板在经络穴位上顺经进行无痛无痕的快速刮疗,无出痧,无外用佐剂,利用皮部与经络的关系,遵循"经络以通为用"的原则,自李定忠教授的“经络皮部按摩梳理法”发展而来,在多种临床常见疾病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疗效,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比较传统刮痧疗法与经络刮疗法对心包经(大陵至郄门段)血流量的变化,观察2种刮法对局部微循环的影响,为今后经络刮疗的机制研究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短时间(2min)冠脉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充血期心表冠脉血流与心肌微循环血流的动力学改变。方法 12只成龄杂种犬开胸分离冠脉.环扎前降支第一间隔支以下部位2次,每次2min,分别观察并记录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和再灌注后5,10、15、30、45、60、90和120s时的心表冠脉血流和相应区域的心肌微循环血流。Doppler超声冠脉血流仪测心表冠脉血流,心肌声学造影测心肌微循环血流。结果 反应性充血期心表冠脉血流和心肌微循环血流均有高灌注反应。但两者的动力学改变不同,表现出血流动态不一致即血流不匹配现象,并且心表冠脉血流的峰值血流明显高于心肌微循环血流。结论 心肌短时间的缺血再灌注后会出现反应性充血期,这期间心表冠脉血流与心肌微循环血流发生不匹配现象,主要机制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征募和通血毛细血管的开放,对心肌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心肌灌注,同时也使冠脉微循环的储备降低。  相似文献   

10.
3032例健康人舌血流灌注量的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许幼峰  陈立斌  周宏林  王胜煌 《浙江医学》2010,32(10):1483-1485
目的 利用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方法 选取CSF(TIM)平均帧数〉30帧)患者23例及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10例行MCE检查,并采用超声造影分析软件分析评价CSF节段及血流正常节段心肌的灌注信息.结果 最终22例CSF患者及9例对照者纳入相关研究.CSF节段38个,均来自CSF组,其中LAD节段22个,RCA节段16个;血流正常节段20个,其中来自对照组LAD节段9个,RCA节段8个,CSF组LAD节段1个,RCA节段2个.CSF节段与正常节段A值无明显差异(U=-0.855,P〉0.05).而CSF节段心肌微循环再灌注速度(β)与灌注量(A ×β)均明显小于对照节段组(U=-2.181、-2.248,均P〈0,05).此外,40帧可作为TIMI截断点,≥140帧较之〈40帧β和A×β值下降更为显著(U=-4.449、-4.564,均P〈0.01).结论 CSF患者心肌微循环β及A×β值均明显降低,当TIMI帧数≥40帧时β及A×β值降低趋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临床上对缺血性疾病救治成功率的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IR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在IR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亦结合临床实践,对各器官组织IR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 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流速时间积分( velocity-time integral,VTI)、心率( heart rate,HR),并计算血管截面积( A)及血流量( Q),分析椎动脉发育不良对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后循环血流量为(299.83±58.52) mL/min,对照组为(351.26±49.17) mL/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量(47.57±18.41)mL/min、舒张期流速(11.46±3.97)cm/s、阻力指数0.78±0.09,与健侧椎动脉及对照组左右侧椎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与椎动脉内径呈高度正相关性(R2=0.8878),而与阻力指数呈高度负相关性(R2=0.8494)。结论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低,虽然健侧存在代偿,但后循环总血流灌注量仍较健康人显著减低,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时间(2 min)冠脉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充血期心表冠脉血流与心肌微循环血流的动力学改变。方法12只成龄杂种犬开胸分离冠脉,环扎前降支第一间隔支以下部位2次,每次2 min,分别观察并记录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和再灌注后5、10、15、30、45、60、90和120 s时的心表冠脉血流和相应区域的心肌微循环血流。Doppler超声冠脉血流仪测心表冠脉血流,心肌声学造影测心肌微循环血流。结果反应性充血期心表冠脉血流和心肌微循环血流均有高灌注反应,但两者的动力学改变不同,表现出血流动态不一致即血流不匹配现象,并且心表冠脉血流的峰值血流明显高于心肌微循环血流。结论心肌短时间的缺血再灌注后会出现反应性充血期,这期间心表冠脉血流与心肌微循环血流发生不匹配现象,主要机制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征募和通血毛细血管的开放,对心肌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心肌灌注,同时也使冠脉微循环的储备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脑微循环血流速度的测定,不仅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脑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关系方面,而且在寻求有关药物的过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脑微循环的活体观察,常规方法是颅骨开窗,切开硬膜后观察软脑膜血管。但这种开放颅骨的方法,可使软脑膜血管变细,明显影响血流速度。我们采用不开颅骨直接测定的方法,观测脑膜血管血流速度效果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魏文青  李妍 《医学综述》1999,5(3):110-111
<正>生物活性分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发现开始,其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学功能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与其它生物自由基相一致。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气体自由基,NO对人体有双重的生物学作用。一方面其可以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血液循环、信息传递、能量代谢及免疫调节等。另一方面,体内NO合成量多或少均会造成对机体的危害。如:低血压休克、细胞损伤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等。肝脏作为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存在NO合酶(NO synthase,NOS),可以合成并释放NO,其对于肝微循环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认为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与机体的病理体质,中药的化学万分有关,并受到中药的炮制、剂量、药用部位、配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许多中药能纠正病理状态,但对正常人体和动物并无作用。例如,五苓散对健康人、正常小鼠以及家兔均无利尿作用,单味茯苓更有使尿量减少的倾向,但水代谢障碍时,五苓散则可利尿并促使水肿消失。又如肾气丸既可治浮肿、尿少,也可治疗肾上腺萎缩等病症;它既可降低饮食性和肾上腺素性高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的血管内栓线技术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与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电针穴位选择“水沟”“承浆”穴。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组nNOS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CA3区大量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同脑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电针能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NOS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CA3区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脑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