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恒 《当代医学》2014,(30):76-77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诊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自然分娩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剖宫产的56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并分析影响2组早产儿的预后。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Apgar评分(8.73±1.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2±1.03)分;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病率23.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病率42.00%,研究组早产儿的死亡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均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行剖宫产分娩,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身体状况,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刘毅  杜彧华 《四川医学》2008,29(3):322-323
目的 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并发早产情况下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经验参考.方法 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7月132例早产合并PPROM患者在不同孕周、臀位以及双胎情况下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采用χ2检验.结果 总体而言,孕周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情况下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情况下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时,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在无明确手术指征时应选择阴道分娩并加强产时胎儿监护,臀位情况下则宜选择剖宫产;双头位双胎可在严密监测下经阴道分娩,对非双头位者则尚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8—36^+6周胎膜早破孕妇9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分娩方式与分娩孕周有明显关系(P〈0.05),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无关(P〉0.05),两组〈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常并发早产。此时由于胎儿较小,各个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差。因此,需权衡分娩方式对母婴可能产生的利弊。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妊娠28~36舶周发生的胎膜早破189例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210例孕妇临床资料。结果:早产儿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且随孕周增加,早产儿窒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亦明显降低。孕28~34+6周患者中破膜48小时后分娩者,早产儿死亡率(11.58%)、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8.42%)均明显低于48小时内分娩者,破膜48小时内分娩者分别为29.17%、27.08%(P<0.05)。孕35周后患者中破膜48小时后与破膜48小时内分娩者中早产儿的死亡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对于孕35周前孕妇,应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同时设法延长孕周,待糖皮质激素生效。而对于孕35周后孕妇则应争取在破膜48小时内分娩,以避免增加母亲感染的机会,保障母子平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共100例,根据孕周将全部产妇分为2组,A组发病孕龄27~34+6周,B组发病孕龄35~36+6周,观察孕周对两组胎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A组的胎儿窘迫率、肺部并发症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56.00% VS48.00%,剖宫产:44.00% VS52.00%).结论对于孕周27~34+6周胎膜早破的产妇宜应用期待疗法,以可能延长孕周,给予促胎儿肺成熟、预防感染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李涧 《中外医疗》2015,(2):20-21
目的探讨分析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28~36)+6周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依据孕周分为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其中小孕周的孕周为(28~34)+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大孕周为(34~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结果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孕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时间大于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孕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同时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一旦<35周,应及时的治疗,同时>35周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应积极的终止妊娠,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应对产科常规加以遵循。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8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其胎儿发生围产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85例孕妇怀孕的时间,将她们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其中,甲组孕妇有13人,她们怀孕的时间在28~31周之间。乙组孕妇有29人,她们怀孕的时间在32~33周之间。丙组孕妇有43人,她们怀孕的时间在34~36周之间。我们使用Excel软件对三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其胎儿发生围产期并发症和死亡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甲组孕妇自然分娩的几率为100%。乙组和丙组孕妇自然分娩的几率为58.62%和51.16%。甲组孕妇自然分娩的几率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孕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丙组孕妇需要使用产钳助产和进行剖宫产的几率分别为16.28%和58.14%。乙组孕妇需要使用产钳助产和进行剖宫产的几率分别为3.45%和37.93%。丙组孕妇需要使用产钳助产和进行剖宫产的几率均明显高于乙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甲组孕妇的胎儿出现围产期并发症和死亡的几率为100%,乙组孕妇的胎儿出现围产期并发症和死亡的几率为27.59%,丙组孕妇的胎儿出现围产期并发症和死亡的几率为9.3%。甲组孕妇的胎儿出现围产期并发症和死亡的几率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孕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来说,其胎膜早破的时间越早,其自然分娩的几率就越高,但其胎儿发生围产期并发症和死亡的几率也越高。而对于在怀孕34~36周之间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来说,进行剖宫产是其最佳的分娩方式。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嵘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9):484-484
本文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ruptureofmem branes,PPORM ) 12 7例的妊娠结局 ,以探讨PPROM的临床处理。1 临床资料选用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住的PPORM孕妇 12 7例 (占同期分娩总数的 1.6 % )。1.1 一般情况 孕妇年龄 2 1~ 36岁 ,平均 2 5 .6岁 ;孕 2 8~ 34周 2 9例 ,孕 34+ 1~ 36 + 6周 98例 ,平均 35 + 1周 ;初产妇 10 5例 ,经产妇 2 2例 ;单胎 10 8例 ,双胎 19例。1.2 PPORH的诱因  12 7例中存在可能使胎膜早破诱因的 76例 ,其中下生殖道…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大家健康》2016,(1):96-97
目的:分析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在妊娠晚期的治疗方法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0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模式,对患者出现胎膜早破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从胎膜早破到分娩时间、新生儿情况以及分娩方式进行记录。结果:通过研究显示,引起胎膜早破的因素最常见的是阴道炎,占总数的37.74%,其次是胎位不正,占总数的13.21%,原因不明占总数的35.85%,与其它因素进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位不正以及生殖道感染等因素会引起胎膜早破,在临床中需要提高对胎膜早破诱发原因的防治工作,采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为患者选取最佳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时机,降低产妇以及胎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早产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早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影响早产胎膜早破的因素。结果在孕期增重上正常足月组明显高于早产胎膜早破组(P〈0.05)。在早产胎膜早破组和正常足月组中,无系统产检(OR=2.29,95%CI:1.02~5.14)、无吸烟或被动吸烟(OR=0.43,95%CI:0.19~0.98)、人工流产(OR=3.30,95%CI:1.44~7.59)、绒毛膜羊膜炎(OR=4.12,95%CI:1.06—16.05)、孕期阴道流血史(OR=9.60,95%CI:1.15~80.04)是影响早产胎膜早破的独立性因素。结论为预防早产,提高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水平,需要对影响早产胎膜早破的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01~2014-08间21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死亡的发生率A1组分别为16.17%、30.95%、21.43%、0;A2组分别为47.83%、73.91%、56.62%、4.35%;B组分别为6.12%、23.13%、2.04%、0。A组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其中A1组与A2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28~33+6孕周的胎膜早破应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34孕周的胎膜早破可积极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6月该院诊治的86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早产胎膜未破者及同期正常足月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A﹑对照组B,分析3组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依次为60.4%﹑19.7%﹑7.0%,对照组A依次是43.3%﹑13.3%﹑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26.4%﹑2.9%﹑0.0%),且研究组剖宫产率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肺损伤﹑感染及肺炎发生率依次是17.4%﹑31.3%﹑9.3%﹑12.7%,对照组A依次为13.3%﹑21.7%﹑6.7%﹑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2.9%﹑1.4%﹑0.0%﹑1.4%),且研究组新生儿肺损伤生率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发生率较高,且新生儿窒息﹑肺损伤﹑感染﹑肺炎等发生可能性较正常足月儿﹑早产儿概率大,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早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临床处理足月胎膜早破时间过程中的有效处理策略,从而为临床的相关实践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分娩的156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1)两组产妇母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和产褥病发生率组间比较,期待治疗组产妇均显著高于引产组产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围产儿患病率组间比较,期待治疗组新生儿显著高于引产组新生儿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在针对足月胎膜早破实施处理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尽快引产的主动处理方式与采用等待自然分娩的被动处理方式相比较,其临床效果显著,实施主动处理策略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处理足月胎膜早破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5.
胎膜早破分娩与母亲和新生儿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昆松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5):413-414,417
目的:评估胎膜早破与分娩间隔时间相关的新生儿和母亲的结局。方法:对362例32周胎膜早破按昨产的时间分为4组:12h、12-24h、25-48h、超过48h,观察4组母婴感染情况,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手术分娩情况。并对92例取胎盘胎膜送病理检查,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愈长,母婴感染率愈高,胎儿宫内窘迫及手术主率亦增加,胎膜发生重度绒毛膜羊膜炎愈多。结论:胎膜早破后24h内分娩,能获得最好的新生儿和母亲结局。  相似文献   

16.
程宝珠 《中外医疗》2016,(15):106-107
目的:探讨未足月(也即孕周处于28周与34周之间)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相关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2012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8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分娩方式以及围产儿的基本情况等。结果阴道炎是最为常见的胎膜早破的诱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是2 h~16 d,平均是(6.2+1.3) d;两种分娩方式下,该组围产儿的A p-g a r评分相比,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由于P>0.05);针对孕周处于28周与30周的孕产妇和孕周处于31周与34周的孕产妇,这两组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由于P<0.05)。结论要及时地借助于期待疗法对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患者进行治疗,在孕产妇破膜后,医务人员要适时给予其适量的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以使孕产妇的潜伏期能够有效延长到孕30周以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的537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孕23-32+6周PPROM患者的死产率为83.3%,新生儿死亡率为63.3%,围产存活新生儿发病率与孕33-36+6周的PPROM患者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PROM患者的围产儿结局与破膜孕周密切相关.结论 孕23-32+6周PPROM的早产儿预后较差,在保守治疗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而孕33-36+6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因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的340例28-34^+6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本结果采用X^2分析法。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治疗,容易导致宫内感染,但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P〈0.05)。结论:对于pPROM的处理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陈秀华  陈文 《河北医学》2005,11(2):112-115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早产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37周二组作分析比较。结果:感染、臀位、多胎、早产流产史及妊高征占据PPROM病因的前五位。不同孕周的二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并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22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因素、分娩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方法将120例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按孕周分为两组,28周~34+6组及35周~36+6周组。统计胎膜早破相关因素,统计对比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不同孕周产妇情况、不同孕周新生儿围生期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生殖道感染是引起PPROM的主要原因;28周~34+6周组85例,自然分娩60例、臀位助产14例、剖宫产11例;而35周~36+6周组135例,自然分娩72例、臀位助产7例、剖宫产56例,两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35周~36+6周PPROM患者的宫内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围生儿死亡情况明显低于28周~34+6周PPROM患者(p〈0.05),产褥感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尽量预防PPROM,对于已发生PPROM的患者,选择何种分娩方式对母婴有利,应结合临床实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