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毕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的13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组(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和改进组(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观察按压局部有无淤血,测量淤血面积,进行统计。结果改进组淤血率明显低于规范组(P〈0.05)。结论双棉签并排同时按压皮肤针孔和静脉针孔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毕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形成,效果优于无菌干棉签单独按压皮肤针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输液老年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连贯式按压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按压法(交换式),观察2组患者皮下瘀血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和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应用连贯式按压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可减少出血和皮下瘀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米舒 《中外医疗》2010,29(25):152-152
通过对拔针后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后科学的拔针按压方法。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人相关知识缺乏;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太小;按压方式不当,边压边揉;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为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采用非交换式纵向按压法既减轻了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感,又有效防止了皮下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30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0例:大面积按压法,示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有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5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5.
根据临床静脉输液拔针按压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充分利用护士工作时间,既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拔针按压方法,增长知识,提高自理能力,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按压方法对静脉输液拔针后出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49例)采取先由护士按压后再由患者按压模式,观察组(49例)采取由患者自己按压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拔针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针后皮肤出血率及皮下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自己按压模式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护理工作中,有助于减少出血,提高输液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方法 将2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和疼痛不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侯蓉 《吉林医学》2015,(5):1027
目的: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两种按压材料进行比较。方法:选择静脉输液患者106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试验组采用明胶海绵加输液护贴制成的按压贴纵向按压,对照组采用输液护贴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良明胶海绵加输液护贴纵向按压与单纯输液护贴按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选择此类材料,减少拔针后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以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马冬芹 《中国医药导报》2014,(17):167-168,F0003
静脉输液是目前在医院内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操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拔针按压的方法技巧对患者的血管、皮肤的保护至关重要,同时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对静脉输液后的拔针方法、按压方法、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让即将实习的护生重视静脉输液后按压的方式。方法 采用整群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02级护士班的学生,汉族2个班,维族2个班,共计168名学生。结果 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建议护生在今后的实习与工作中,从人性化护理出发,注意按压方式,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不同方法按压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静脉拔针后的局部淤血,保护好静脉血管,并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我们对1856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拔针的按压,通过效果比较选择最佳的拔针按压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瘦老年患者浅静脉输液有效穿刺方法,减轻患者因穿刺引起的疼痛。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0月,对40例消瘦老年患者采用两种静脉穿刺法,按输液单双日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自身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握拳,传统绷紧皮肤方式,三段式进针法;观察组采用患者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自感疼痛。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自感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握拳自然放松法、穿刺时采用直接进针法,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且减轻了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为改善患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轻患儿的痛苦,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抽血标本法,使患儿及家长能够接受,满意度高。方法:将临床上采取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 0例,行临床上常用的5 ml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标本法(以后称旧法抽血法)。对照组10 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两组患儿在留取血标本时对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难易程度、有无并发症发生、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随访了患儿家长,通过对两组患儿各种情况下的数据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P<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抽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选择的血管范围广,并发症少,适应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静脉输液拔针后,需按压血管多长时间较为合适,目前尚无定论。旨在探讨按压血管的最佳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及皮下瘀血,减轻病人痛苦,保护静脉血管。方法 对535例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以不同时间按压血管的止血效果进行了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拔针后4min左右较为合适,能够有效地防止瘀血,时间过长.多数病人难以坚持;过短则皮下瘀血率高。结论 这种做法,克服了过去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随意性的较大缺陷,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将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用于77例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现回血、堵塞现象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集了老年患者静脉治疗者1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钠盐水液封管)和实验组(同一型号的无针密闭式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四川医学》2014,(9):1239-124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科临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的临床输液患者481例作为研究组,在原来常规模式的基础上选派专职护士进行优质护理;选取2010年11月的临床输液患者51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原来的常规模式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和护理。调查研究两组患者对输液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临床输液室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及护理投诉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对输液知识的知晓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投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优质护理能增加患者对输液知识的知晓度、提升输液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输液患者护理投诉率,它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良好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多长时间较为合适,目前尚无定论。旨在探讨按压血管的最佳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瘀血,减轻病人痛苦,保护静脉血管。方法对200例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不同按压血管时间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并根据统计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拔针后4min左右较为合适,能够有效地防止瘀血,时间过长,多数病人难以坚持;过短则皮下瘀血率高。结论这种做法,克服了过去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随意性较大的缺陷,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曲马多、哌替啶、布托啡诺复合哌替啶在老年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20名行腹部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进行术后镇痛:布托啡诺组(B组)、曲马多组(T组)、哌替啶组(M组)和布托啡诺复合哌替啶组(B+M组)。所有患者在术毕前10-30min静脉注入负荷量,分别注入布托啡诺1mg、曲马多50mg、哌替啶50mg、布托啡诺0.5mg+哌替啶25mg,按双盲原则进行观察,镇痛程度使用视觉疼痛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后各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6h和12h2个时间点B组、B+M组和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较轻的不良反应的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江岚  兰晓娥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88-1089
目的探讨在特殊部位翻转针柄左平放固定法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中对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需要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6例采用翻转针柄左平放固定法固定针柄;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的方法固定针柄。比较2组病例输液的通畅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输液通畅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针柄法固定针柄法能加快补液速度,确保治疗效果,还能减少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