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 h内组和4~8 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胸痛发作4 h内, 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8 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 h内和4~8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连成  程颖  魏殿军  聂小才 《医学综述》2007,13(12):946-948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小分子可溶性细胞质蛋白,它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而在心脏外组织及血液中也有少量分布。它最早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5h内出现,在6h达高峰值,24h内恢复正常。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这些特性使之有望成为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生化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记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46例,分为四组:急性心肌梗死未干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90 min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 四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 随着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4.
具星爱 《中外医疗》2012,31(6):94-94
早期检测心肌损伤的指标,明确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可以及早提供临床治疗的方案与决策。当前公认的心肌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对早期诊断并非完全有效[1~3],很多研究证实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同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36例,按胸痛距采血时间检测H-FABP浓度,即为AMI组.同时将正常人70例采血检测H-FABP浓度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AMI组的H-FABP浓度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AUC<0.5时无诊断价值].结论 H-FABP在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诚  柴湘平 《新疆医学》2007,37(3):14-15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采用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132例发病4小时以内的急性胸痛患者的H-FABP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的心电图、CK、CK-Mb进行了比较。结果:H-FABP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0.9%;CK的敏感性为45.5%,特异性为89.6%,CK-Mb的敏感性为45.5%,特异性为90.9%,心电图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4.8%H-FABP与CK、CK-Mb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FABP与心电图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K、CK-Mb与心电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FABP定性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早期AMI筛选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8例经住院期间及平均6个月的随访,观察H-FABP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差异。结果:血清H-FABP对照组为4.2±2.3μg/L,AM I组为16.2±3.6μg/L,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为19.9±4.5μg/L,未发生组为15.8±4.9μg/L。结论:AM I急性期血H-FABP浓度显著增高,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患者其H-FABP明显升高,H-FABP可作为AM I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察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浆标本,比较H-FABP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结合本研究显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中H-FABP为91.7%,CTnI为56.7%,CK-MB为58.3%,MYO为83.3%,与CTnI,CK-MB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Y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中H-FABP为95.0%,CTnI为96.7%,CK-MB为93.3%,MYO为63.3%,与MY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nI,CK-M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缺血性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28例发病6h以内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检测,并与常规心电图、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结果:H-FABP用于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1.2%,cTn-I的敏感性为27.7%,特异性为93.6%。结论:H-FABP定性检测试剂可用于早期缺血性胸痛,尤其是极早期AMI的筛选诊断。  相似文献   

10.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希 《四川医学》2007,28(5):504-505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胸痛发作≤6h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即刻行H-FABP、肌钙蛋白T定性及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了解H-FABP在AM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①AMI组≤6 h H-FABP定性15例阳性,敏感性为93.7%,肌钙蛋白T定性3例为阳性,敏感性为23.7%;②心绞痛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6 h H-FABP定性及肌钙蛋白T定性均为阴性;③≤6 h血肌钙蛋白Ⅰ定量3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峰值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发病2 h内的STEMI患者60例,于患者发病后2、4、6、8、10、12 h采血,检测H-FABP水平,找出其峰值。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计算GRACE风险评分,对GRACE评分和H-FABP的峰值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H-FABP的达峰时间为4~8 h,平均峰值为(59.4±23.1)μg/L;STEMI患者H-FABP峰值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呈正相关(r=0.701,P<0.05)。结论 STEMI的H-FABP峰值水平与GRACE评分相关,检测H-FABP峰值水平可以为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青海地区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98例急诊胸痛患者,在入院结果:98例急诊胸痛患者,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型及非ST段抬高型)57例,其他原因胸痛41例(包括心绞痛、胸腔积液、急腹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3小时内H-FABP阳性病例为45例,而CTnI为23例, 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CTnI,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以早期确定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室应用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A)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 3 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CA。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CA的阳性率 (3 8.89%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χ2 =12 .96,P<0 .0 0 1)。结论 ACA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有一定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磊  魏庆民  时秀华  张春霞 《医学综述》2012,18(13):2136-2137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APE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H-FABP浓度,比较两组血H-FABP水平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H-FABP水平、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氧分压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H-FABP浓度为(6.95±4.80)μg/L,对照组为(4.97±2.77)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E患者治疗前后血H-FA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E患者治疗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肺动脉压力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E患者血H-FABP浓度升高,有效治疗后浓度下降,观察血H-FABP浓度变化有助于APE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血尿酸测定,男性以尿酸水平>420μmol/L,女性以尿酸水平>357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根据患者是否患有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24例)和正常血尿酸组(B组,86例)。比较分析两组间实验室及超声检查、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结果 1A组三酰甘油水平及左心房内径显著高于B组[(1.74±1.04)mmol/L比(1.08±0.54)mmol/L,(42±5)mm比(39±6)mm,P<0.05或P<0.01],而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B组[(46±14)%比(52±10)%,P<0.05]。2A组患者一级终点及二级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24.0%(6例)比9.2%(8例),64.0%(16例)比35.6%(31例),P<0.05]。结论抑制尿酸水平的升高对于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第1-7天急性心梗塞患者红细胞磷脂主要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膜的神经鞘磷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磷酯酰胆硷,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却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这说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在红细胞磷脂代谢紊乱,这时心肌缺血的重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肖文  郭豫学 《中外医疗》2008,27(20):18-19
目的 了解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因AMI入院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二组: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195例,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1256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30d死亡率.结果 二组患者30d总死亡率为11.7%,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有37例死亡(19.O%),其死亡率比血红蛋白水平》100g/L组明显增高(133例死亡,10.6%,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当对其它因素校正后,低血红蛋白水平仍是30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I.86,CI 1.12~2.96;P=0.02).结论 低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30d死亡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指标,应考虑对这些志者采取特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 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 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 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 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16例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为26.00±2.03,健康人含量为32.99±1.57,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经显著性检验,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本文还就方法学的几项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