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80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组)和58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影像学特点、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等方面作比较分析。结果狭窄组中,血压变化多样,血糖异常者多,卒中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偏多,合并颅内主干血管狭窄居多。影像学上显示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性梗死发生率偏高,易发生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简易智能评分较差。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须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强调个体化治疗,积极调控血压、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以利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探讨进展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影像学(DSA、CTA)资料,观察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根据神经功能是否恶化分为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两组,对两组的血管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4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72例(48.98%)存在脑血管狭窄,其中单发狭窄47例(31.97%),多发狭窄25例(17.01%);27例(18.37%)出现卒中进展.进展性卒中与非进展性卒中相比,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多发动脉狭窄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多发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称为脑卒中,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而常见的原因,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易造成重症脑卒中,危害性大。201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防指南中指出对于近期发生TIA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50%~99%)的患者,如果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率<6%,推荐行颈动脉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探讨END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3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END组和非进展卒中组,对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与END相关性.结果 END组人群的糖尿病、分水岭脑梗死、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人群(P<0.001);END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5);两组入院时血压水平低于平时血压的发生率比较,END组亦显著高于非进展卒中组(P<0.001).结论 糖尿病、高血糖、发病后的血压明显降低、分水岭脑梗死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均是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检查、及时干预性处理以防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成中重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与颈动脉正常组,再随机选取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Hcy水平。结果:中重度狭窄组Hcy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与颈动脉正常组,且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Hcy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对于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评估价值,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52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缺血性卒中,将其分成症状性卒中组(207例)与无症状卒中组(313例),并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性状以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 520例患者中共检出756支颈动脉狭窄以及841个粥样硬化斑块。症状性卒中组中有98例出现易损性斑块患者,易损性斑块的发生率为47.34%,无症状性卒中组有42例出现易损性斑块患者,易损性斑块的发生率为13.42%,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的斑块之间其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也存在差异,钙化斑块CT值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性缺血性患者出现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概率相对较高,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实现对于斑块的成分以及其易损性的辨别。在临床诊疗中也可以根据这一检查方式对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梗死复发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筛查出轻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42例及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77例,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42例轻度颈动脉狭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随访期内脑梗死复发5例(5/42),而77例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有19例复发(19/77),中度颈动脉狭窄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度颈动脉狭窄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脑梗死的复发有关,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是青年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青年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尚绪娟 《当代医学》2021,27(24):55-57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疑似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疑似患者中,经DSA诊断检出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34例,闭塞20例,正常11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颈动脉超声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762,一致性良好(P<0.05);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1.65%(89/109)、81.82%(9/11)、81.67%(98/12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0%(89/91)、31.03%(9/29).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无法完全取代DSA检查,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合理结合两种诊断,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颈动脉彩超检查对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观测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20例,将65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55例非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厚情况、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和斑块检测情况,以及颈总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MT增厚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者22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例,占35.4%,对照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中、重度狭窄者4例,占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EDV、PSV参数和颈内动脉AT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颈内动脉RI、PI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流壁切应力值分别为(12.98±3.052)和(10.61±4.072),TC值分别为(4.85±0.87) mmol/L和(5.34±0.7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能够有效帮助医生确诊,为疾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用于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2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颈动脉彩超结果,划分三组,比较各组患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组70例、中度狭窄组90例、重度狭窄组80例,三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狭窄组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值、斑块检出率、颅内动脉的血液流速增加及颈动脉与颅内动脉均为异常所占比重均高于其他两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中应用颈动脉彩超,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