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5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人,比较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与心内电生理检查所测得的各项指标。结果: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房室结双径路(DAVNP)并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隐匿性房室旁道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敏感性分别为93.5%主87%,特异性均为100%。AVNRT和AVRT的RP'分别为72±15ms和128±17ms(P<0.01)。提示经食管心房结调搏技术对PSVT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率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总成功率98.9%,复发率4.4%.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为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和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解剖变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法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采用标准程序刺激右心室或右心房,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对其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房室旁路13例,其中左心旁路10例,右心旁路3例。房室结双径路9例。22例射频消融成功21例(95.46%),失败1例(4.55%)。1例(4.55%)术后发生暂时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3~14个月,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效果肯定,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射频消融术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治疗信息,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其中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74.5±10.3)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收集患者治疗信息。结果:92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89例,成功率为96.7%,术后复发3例,总复发率3.4%。92例PSVT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2.2%),其中1例为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形成,1例出现2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射频消融是大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要方法,其具有简捷、安全和有效的特点,通过进一步改善处理术中出现的特殊电生理现象、捕捉发作时体表ECG可进一步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结果表明,1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压低≥2mm且持续≥80ms或(和)T波倒置者86例(61.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9.76%,P<0.005).左侧旁道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在V3~V5或V6导联,而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患者T被倒置和ST段压低多发生于Ⅱ、Ⅲ、aVF导联,提示PSVT时心电图ST-T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和AVNRT的指标,且可作初步的旁道定位价值(包括间隙性预激、隐匿性预缴)。对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的鉴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保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35-136,141
目的:通过"知己健康管理模式"改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效果,减少服药量,节省药品开支。方法:对100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知己健康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管理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危险因素以及药品费用支出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指标均得到明显控制。高血压患者平均每月节约医药费51元,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月节约医药费55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月节约医药费64元。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压、血脂、体重、腰围等危险因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并节约了医药费的开支,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46例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盈状窦电极、高位右心房电极、希氏束电极、右室电极,经高位右房、右心室程控刺激完成电生理检查,确定室上速发作类型,标测并消融。消融终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程控刺激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跳跃现象消失,或虽存在但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上速,即使有心房回波,不超过一个;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显性预激delta波消失,心室起搏呈室房分离或递减性传导,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隐匿性旁路:心室起搏放电时VA分离,偏心传导消失,出现室房分离或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的室房递减性传导或心动过速终止于旁道逆传。结果 46例均成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术中、术后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心包填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气胸、瓣膜损伤、死亡等并发症,随访3月~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极少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胡华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15-2616
目的探讨知己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5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知己健康管理教育及指导,让其居家对自我健康进行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追踪3个月后生活方式、规范治疗行为及试验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管理后患者生活方式、遵医行为比管理前有明显改变,有效运动明显提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的水平,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鲍智  翟顺生  边容  秦菘 《广东医学》2012,33(23):3605-3606
目的测量发作心动过速时△RP间期在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有发作时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明确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PSVT患者,测量发作心动过速时RPV1、RPⅢ、△RP间期,比较不同类型PSVT患者RPV1、RPⅢ、△RP间期差异。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RP间期≥110 ms的93例患者均为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RPV1间期≤80 ms的103例患者均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93例RP间期≥110 ms患者中,其中△RP间期≥40 ms的5例患者均为后间隔旁路,而<20 ms的59例患者均为非后间隔旁道。RP间期90 ms≤RPV1<110 ms的77例患者中,△RP间期≥40 ms的12例患者均为AVRT,其中后间隔旁道11例,非后间隔旁道1例。△RP间期<20 ms的29例患者中,2例为AVRT,均为非后间隔旁道,27例为AVNRT。结论心动过速发作时△RP间期有助于鉴别后间隔旁路和AVNRT。  相似文献   

10.
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S F型AVNRT)及隐匿性旁路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中常见的类型 ,但通过体表心电图鉴别有一定难度。本文对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电消融术确诊的 4 5例S F型AVNRT及AV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逆行P(P′)波的位置、形态进行对比分析 ,以寻求体表心电图在PSVT分型诊断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收集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住院的PSVT患者 4 5例 ,男性 2 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3~6 0a。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 ,无器…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四川医学》2009,30(1):39-40
目的通过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86例临床资料,探讨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6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6例,总成功率98.5%,复发率1.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0例,总成功率95.8%,复发率3.5%。未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2000年3月~2002年1月对26例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下位法消融.能量从10 W开始,无效则按每5 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5 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 26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释放能量10~35 W,平均24.5 W±7.4 W.术中2例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中止消融后消失.术后3~2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术后2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慢径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下位法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依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冠状窦口向上扩张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于冠状窦口 周围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AVNRT患者在进行系统心内电生理检查后,进行 射频消融。此15例病人靶点均选在冠状窦口附近,其中窦口上缘12例,偏侧缘2例,近下缘1例。电位示小A大 V,功率 15~ 30W,平均放电时间为(72.0± 16.8)s。结果 12例一次放电成功,2例放电两次成功, 1例三次就位放 电成功。其中9例出现交界性早搏,3例出现短暂交界性心律,3例无任何心律异常改变,无1例出现一过性或永久 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3个月~1.5年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选择冠状窦口上缘行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 AVNRT患者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和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束这患者,采用下位法或中位法消融慢径。结论:RFA治疗AVNRT效果佳,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对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收住的6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慢快型AVNRT患者636例(典型AVNRT组),快慢型AVNRT患者16例和慢慢型AVNRT患者31例(不典型AVNRT组),所有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或心房起搏下接受慢径消融术.结果不典型AVNRT组和典型AVNRT组在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3±21)min vs(67±29)min和100%vs100%,P>0.05,不典型AVNRT组的复发率高于典型AVNRT组,为6.3%vs 1.4%,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不典型AVNR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罗秀锋  郑萍  李静  梁月香  邹莲英 《广西医学》2009,31(8):1130-1131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并发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49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5.73%(471/492)。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99例,成功率为95.32%(285/299);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93例,成功率为96.37%(186/193);并发症发生率为2.24%(11/492)。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94例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引起术中24例及术后5例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原因。方法:作者对94例AVNRT患者进行RFCA术,采用时间、能量、功率递增法,比较在解剖消融部位上、中、下区及腔内消融靶点图心房/心室(A/V)波比值、H值与AVB的关系。结果:在解剖消融部位,随着消融部位的抬高,其发生AVB的危险性增加。从腔内消融靶点图上看:①随着A/V波比值或H值增大,其发生AVB危险性亦随之增大。②若A/V波比值及H值两者同时增大,则危险性最大。结论:RFCA治疗AVNRT患者,当采用中、下位法标记选择腔内靶点,图A波为多峰、A/V波为0.1~0.25、无H波或H波≤(0.02±0.03)mV时,进行RFCA是非常重要的,它可大大减少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社区老年慢性患者,对其实施1 a的健康干预、评估及调查,并分析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健康管理前相比,健康管理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患者的慢性病、非药物治疗等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患者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慢性病行为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防治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变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对96例清华园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1年的知己健康管理,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其管理前后的生活方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改变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后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体重平均下降2.56 kg,体重指数平均降低1.09,腰围平均减少3.39 cm,收缩压平均降低4.91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平均降低3.13 mm Hg,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下降2.41 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水平下降3.9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总胆固醇平均水平下降了0.899 mmol/L,三酰甘油平均水平下降了0.79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下降了0.496 mmol/L,管理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知己健康管理"可以强化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腰围等的控制,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终止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终止房室折返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1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分别以普罗帕酮、食道心房调搏 (TEAP)及普罗帕酮 +TEAP进行终止。结果 普罗帕酮组、TEAP组及普罗帕酮 +TEAP组的转复成功率分别 82 .8%、95 .7%、10 0 %。普罗帕酮 +TEAP转复成功率高于其余两组 (P <0 .0 1)。结论 联合应用普罗帕酮 (35~ 70 )mg加低电压 (15~ 2 0 )vTEAP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终止比各自单用更为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