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脉注射液治疗围产期心肌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围产期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先用生脉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推,每日一次,连用3~4天.静推后再用60~80ml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3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为1疗程.每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结束后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检查等.结果: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38例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每搏输出量治疗前后变化最为显著(P<0.01),本组患者32例合并有高粘血症,治疗1疗程后血粘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又能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的顺应性,作用温和,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3.
4.
对15例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分析表明:此病多发生于产后1个月之内(80.0%),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在产前有病毒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浮肿、心脏普大等心衰症状。治疗主要是控制心衰,但病死率很高(60%)。因此,关键在于做好围产期保健,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的定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分析38例PPCM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PPCM定义混乱,病因不明,发病似与某种原因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而与链球菌无关,贫血和围产期输液速度过快也是诱发和加重病情的原因之一,无特殊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和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左心功能衰竭相似.结论:准确判断围产期病人有无PPCM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对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心肌病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临床上表现为扩张性贫血性心肌疾病 ,多发生在妊娠最后 3个月或产后 6个月内。我院 1 991年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1 0年间收治围产期心肌病病人 3 1例 ,占同期 1 86 6 4例产妇的 1 .6 6‰。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1例诊断均符合下列标准 :1既往无心脏病史及其临床表现 ;2在妊娠最后 3个月或产后 6个月内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3除外其他心血管疾病。年龄 :1 9~ 44岁 ,平均年龄 2 6 .6岁。职业 :农民 2 6例 ,占 83 .8%;工人 1例 ,个体户 2例 ,家庭主妇 2例。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患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应用多巴酚丁胺及酚妥拉明进行治疗。结果 有效率100%,无1例恶化、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病多发于30岁左右的孕产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心肌病 (PPCM )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 ,在妊娠过程中 (多在妊娠最末 3个月 )或产后 6个月内 ,首次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其发生率为 1/ 30 0 0~ 1/ 40 0 0 ,死亡率为 2 0 %~ 6 0 % ,我院从 1988年以来共收治了 30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年龄 2 4~ 38岁 ,平均 30 .5岁 ,初产妇 2 0例 ,经产妇 10例。产前发病 3例 ,产后发病 2 7例 ,产后 3个月内发病 2 5例 (占 83.3% ) ,首次发病 2 9例 ,再次妊娠后复发 1例 ,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 :30例患者均有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心界扩大、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9.
围产期心肌病主要发生于妊娠末期或产后5个月内,首次发病以累及心肌为主,是一种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现将我院1991~2002年住院的7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且多发生于产前5个月为其特点的围产期心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心肌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总结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 16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6例经治疗 ,其中 4例痊愈 ,12例好转 ,有效率 10 0 %。结论 围产期心肌病多发生于产后 1个月内 ,多见于高龄妊娠及多胎生育者 ,治疗主要是控制心衰。做好围产期保健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低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素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1,13(4):15-16
目的 通过资料分析以寻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强心,利尿和纠正心律失常,加用中药生脉,黄芪,适时终止妊娠。结果 治愈率91.66%,死亡率8.3%,首次发病无一例死亡。再次妊娠分娩后再发率100%。结论 加强孕期检查及增加母体营养,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108例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08 例(DCM)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心律失常者93 例,心律失常总发生率86.11%, 其中室性心律失常者56 例,发生率为51.85%,房性心律失常者43 例,发生率为39.81%,房室传导阻滞(AVB)13 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15 例.患者病程< 2 年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4.21% (32/38) ,2~ 7 年者为86.05% (37/ 43) ,> 7 年者为85.19% (23/ 27).心功能Ⅰ~Ⅱ级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4.85% (28/ 33), Ⅲ~Ⅳ级者为90.67% (68/ 75).结论 DCM 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多样易变,其发生与病程长短及心功能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特征.结果 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其中25例呈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特殊心电图改变,8例ST-T动态改变.心脏超声提示心尖肥厚者22例.冠脉造影25例正常,前降支中段肌桥2例,回旋支狭窄20%1例.左室造影提示黑桃A样改变23例,5例表现心尖部心腔狭小.12例误诊为冠心病,其中4例为非ST段抬高心梗.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较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左心室及冠脉造影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对2013年1—12月份该院收治的64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前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育期妇女术后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者27例,占73%;不符者10例,占27%,分别为增殖期宫内膜5例,分泌期宫内膜4例,单纯性增生1例。绝经期妇女27例,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18例中,有10例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8例。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占位的9例,术后病理100%提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4例;结论生育期妇女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一定的误诊率,超声诊断应在卵泡期进行,根据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采取个体化治疗。绝经期妇女,超声提示异常者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病变,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64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呼吸机治疗组,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呼吸机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快;使PaO2,SaO2和降低PaCO2提高更明显;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20例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16例痊愈,3例存在心力衰竭,1例死亡。结论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在产后1~2个月内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有1/3合并妊高征,与高龄妊娠有关。加强妇产科医生及孕妇的卫生宣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患者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评价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68例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孕妇(healthy Pregnant women,HPW)对照组(A组)","围生期心肌病组(B组)"及"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组(C组)".检测各组血浆中免疫球蛋白(IgG,IgG1, IgG2,IgG3)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B组患者血浆中IgG,IgG1,IgG2, IgG3水平显著高于A组及C组患者(P均<0.05);且经亚组分析,围生期心肌病心功能Ⅳ级(NYHA)患者血浆IgG3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与血浆IgG3水平直线相关(P<0.001).结论 免疫球蛋白(IgG,IgG1,IgG2,IgG3)水平变化可能是"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且IgG3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51.6%以皮炎为首发症状。96.9%有四肢近端肌无力,3.1%有呼吸肌受累,25.0%有心电图异常及心肌损害,20.3%有间质性肺炎,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39.1%,肌肉病理肌炎性和肌电图肌原性改变分别占87.5%和78.1%,合并肺癌、鼻咽癌各1例;死亡7例,分别死于恶性肿瘤、呼吸肌受累、肺部感染或间质性肺炎。结论皮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四肢近端肌无力、皮炎、LDH阳性,死因主要是呼吸肌受累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增加更为显著,不但与治疗前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围生期心肌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