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 ,已有多种封堵器用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治疗 ,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中 ,房间隔缺损直径多在 30mm以内 ,对房间隔缺损直径大于 30mm的患者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1 8] 。我院从 1998年 5月开始采用Am 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了 42例患者 ,其中 16例房间隔缺损直径在 30~ 40mm的病例 ,均封堵成功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6例患者 ,男 3例 ,女 13例 ,年龄 12~ 5 3(31.8±12 .9)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体检、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 /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4],其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了心脏直视手术治疗。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又相继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继发孔ASD封堵术[5-6]。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经导管继发孔ASD封堵术,并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5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介入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前缘短小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7例均成功封堵.结论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虽属中央型,但缺损缘短小或缺如者多见.带孔封堵器为合并严重肺高压的房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4.
总结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认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障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我院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外科经验。方法:29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全麻后行右第四前肋间小切口,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行右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结果:28例封堵成功,术后复查未见分流,1例封堵失败改体外偱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房间隔缺损的微创外科封堵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萧明第 《上海医学》2004,27(10):705-706
由于手术器械、内窥镜和导管介入技术的改进以及手术机器人的发明和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科技术逐渐进入徽创时代。以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的修补手术为例,除了传统的标准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外,还逐渐演变出胸骨正中、胸骨旁和右侧腋下小切口等手术方式;并且导管介入封堵和非体外循环的外科手术封堵技术也得到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可靠性和安全性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导管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80例为研究组,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112例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封堵成功79例,失败1例,成功率98.8%;对照组封堵成功109例,失败3例,成功率97.3%。研究组术后有3例残留少量心包积液,其余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现1例股静脉血栓,1例穿刺处血肿,5例少量心包积液。所有病例随访1年,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及肺动脉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面积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评价的ASD最大径呈正相关(r=0.940,P<0.01),对照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筛选的ASD最大径亦呈正相关(r=0.928,P<0.01),研究组的相关性略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不亚于经导管封堵术,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只能依靠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我科于1999年3月经导管用Amplatzer封堵伞治疗继发孔型ASD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1.1病例女,10岁,体重28kg,3月前因胸闷、...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介入治疗90例室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5~2007年我科共收治VSD患者90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86例,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心电图、心脏超声、术中心脏造影、选择封堵器械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VSD患者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分布2~34岁(平均8.9岁)。87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3例为嵴内型,1例为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成功86例,技术成功率为95.6%。VSD右室面最大直径为1.5~8.8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4~18mm。17例采用AGA  Amplatzer封堵器,13例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52例采用国产同心圆型封堵器,2例采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并发症30例,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B)7例,CRBBB并LABB1例,1例术中出现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术后出现交替性CRBBB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6例,均为一过性,随访1周~3个月消失。残余分流3例,其中1例合并机械性溶血,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主动脉瓣少量返流2例,三尖瓣返流3例,均为少量~中量返流,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传导阻滞是VSD介入治疗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关键,对心内传导系统远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共纳入术后1年以上的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37例、外科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29例和41例对照组患者。分别测量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和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速度。结果:对照组跨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E/A比值三组各不相同,在经导管封堵组和外科手术组组织多普勒速度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外科手术组更高。结论:房间隔缺损外科手术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比经导管封堵更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封堵术的患者109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5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35~50 mmHg)25例,中度肺动脉高压者(PASP,50~70 mmHg)1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PASP〉70 mmHg)者12例。分别于封堵术前3 d,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结果肺动脉压力正常者及轻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径减小(P〈0.05),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房和主动脉内径在术后1个月增大(P〈0.05),在后期随访中上述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中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在术后3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和左心房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者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在6个月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及肺动脉内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ASD患者,通过封堵术可增加患者手术机会,但其心脏结构恢复时间长且效果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60岁的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51例拟行ASD介入封堵术的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及手术效果,并与其他年龄段的成人ASD进行比较?结果:年龄≥60岁的ASD患者(60ASD)占成人ASD的7.9%(51/647例)?60ASD的房颤发生率(27.45%)明显高于18~60岁的ASD患者(59ASD)(3.52%)?60ASD与59ASD患者相比:心脏结构的重构改变更加明显,包括心房和心室增大更多,心腔内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明显增高?但相关性分析显示,ASD患者年龄与肺动脉压力?左房内径?右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和肺阻力仅有较弱相关性(r分别为:0.263?0.500?0.215?0.174?0.153?0.335)?60ASD与59ASD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不论任何年龄段的患者,术后右心重构均明显改善,表现在右房右室过度充盈减轻,内径缩小;但是60ASD患者心脏重构的改善程度小于59ASD?结果:介入封堵治疗年龄≥60岁的ASD患者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心脏重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P波离散度(Pd)的变化.方法 测定65例ASD患者拟行封堵术前1 d、封堵术后3 d内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d,然后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封堵术前1 d及封堵术后3 d内的Pmax分别为(105.16±12.25)ms、(99.92±13.86)ms,Pmin分别为(86.61±12.41)ms、(84.76±11.75)ms,Pd分别为(18.55±9.77)ms、(15.16±7.99)ms,封堵术后3 d内与封堵术前1 d的Pmax及P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封堵治疗恢复了正常右心形态及功能,缩短了心房传导时间,促进了心房电活动的稳定性,有效地预防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肯定了ASD封堵治疗后的良好临床效果.Pd是ASD患者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膨出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必要时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14例ASA合并ASD成年患者(男3例,女11例).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基底部宽度13~24(18.5±3.9)mm;膨出深度7~11(9.7±1.8)mm.合并单孔ASD 10例,多孔ASD 4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向右分流.所有患者均在X线和术中TTE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1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共植入国产ASD封堵器14枚.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随访6~12月,经TTE 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等并发症发生.11例(79%)患者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ASA并发ASD的患者可行封堵治疗,但有其特殊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人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房间隔缺损病人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2例6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年龄为60~66岁,平均(62.3±2.4)岁,全部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其中还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房颤9例,房扑1例;术前采用右心导管进行肺动脉测压,肺动脉平均压为(5.31±3.12)kPa,最高为8.4kPa。本组房缺修补采用心包片或涤纶补片修补,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2例,其中3例行Kay’s二叶瓣成形术,9例行Devage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6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3例合并有房颤者同期行右房迷宫术。结果12例病人术后全部存活,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与其他年龄组手术病人比较,术后多巴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延长,6例发生胸腔积液,术后随访3~60个月。结论老年房缺病人修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合并症的同期手术处理和手术后的心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在全麻或局麻下完成操作,结合测定球囊与心脏超声测得的ASD直径选择封堵器,经心脏超声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后将其释放。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进行随访。结果135例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测得ASD直径为(19.5±10.2)mm(4.0~38mm),术中测肺动脉收缩压为(34.0±8.9)mm Hg(22~53mm Hg)。125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2.6%),所用封堵器直径为(23.9±9.4)mm(8.0~42.0mm)。8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量缝隙分流,其中1例于术后1个月复查时见缝隙分流仍较明显而行手术取出及ASD修补术。7例于封堵术后出现偶发房性早搏,2例发生Ⅱ度1型和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经导管房间隔封堵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封堵器是封堵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试验对象,应用TTE测量60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在TTE的检测下对ASD行经导管封堵,评价TTE在封堵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TE成功引导57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5%(57/60).结论 TTE对于应用封堵器封堵A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导管通道建立以及放置封堵器的全过程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