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磁共振体层成像血管显像术(MRTA)检查11例三叉神经痛和21例面肌痉挛,其中10例行后颅窝探查.32例MRTA检查中,确认患侧有“血管压迫”28例,无血管压迫4例.10例接受探查术发现有或无压迫血管,与MRTA诊断相符9例.1例岩静脉压迫因未行增强扫描而漏诊.MRTA可作为此类疾患“血管压迫”的术前病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和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 方法 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39例(三又神经痛19例,面肌痉挛18例,舌咽神经痛2例)并探讨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和1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患者中有16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术后无血肿、感染、脑脊液漏、偏瘫和死亡病例.3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58年,其中32例效果良好. 结论 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安全、微创、有效,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分析总结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技术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术前MRTA影像上存在明显血管压迫,且经济条件允许的8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进行MRTA复查,并且进行1~4年的随访。同时对这一组患者手术前后MRTA影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3例患者术后MRTA均反映出MVD手术中的改变,见到责任血管的移位,面神经减压充分。68例患者(81.9%)术后面部抽搐立即消失,并且在随访过程未出现任何手术侧面部抽动。15例患者(18.1%)症状消失延迟至术后1周~6个月,其中5例患者表现为术后2~3d面部抽动消失(静止期silent period)、抽动复现、抽动完全消失三个不同阶段。患者术后面肌痉挛(postoperative hemifacial spasm)的发生与责任血管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MRTA为判断MVD手术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若术后MRTA影像显示减压满意,即使发生术后面肌痉挛也往往是一过性的,在恢复过程中能够白愈,不需要再次手术探查。MRTA为术后疗效预测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指导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及其病因学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对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颅脑MRI扫描并使用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梯度回聚回波序列观察三叉神经的走行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对其中68例行手术治疗。观察MRI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程度,并观察三叉神经痛与局部血管压迫的关系。结果MRI显示患侧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79例.健侧12例。手术治疗的68例中MRI扫描62例阳性与手术相符,4例为较细小动脉压迫三叉神经.2例为岩静脉压迫并与蛛网膜粘连。结论三叉神经人根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原因,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能够确定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血管与神经关系,有益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共振体层成像血管显像术检查11例三叉神经痛和21例面肌痉挛,其中10例行后颅窝探查。32例MRTA检查中,确认患侧有“血管压迫”28例,无血管压迫4例。10例接受探查术发现有或无夺迫迫血管,与MRTA诊断相符9例。1例岩静脉压迫未行增强扫描而漏诊断。MRTA可作为此类疾患,血管压迫”的术前病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指导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技术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前指导的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15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行MRTA影像检查,了解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向,对其中51例MRTA水平位上的绒球小结叶凸起程度及桥延外侧池蛛网膜下腔大小等影响手术难易度的因素进行测量评估,并与显微操作时间作比较。结果 责任血管的类型、症状侧绒球小结叶凸起程度、桥延外侧池蛛网膜下腔间隙大小,都会对手术的难易度产生影响。结论 术前MRTA能预测手术难易度,对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有重要的术前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治疗方法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99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42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282例,面肌痉挛120例,舌咽神经痛18例结果:总有效406例,有效率96.7%,本组无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256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34例,面肌痉挛117例,舌咽神经痛5例。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4.8%,面肌痉挛患者为96.6%,5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本组术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15例,占5.9%;发生较重并发症6例,占2.3%,没有死亡病例。术后有效的患者中,16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为7.1%。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外科手术技能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症(附147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治疗方法改进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84年至1999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证病例147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120例,面肌痉挛320例,舌咽神经痛30例。结果:总有效1421例,有效率96.7%,本组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由5年前5.6%下降到近5年的1.6%。结论: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多方面因素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术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l angiography,MRTA)结果与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三叉神经痛MVD术前MRTA影像学检查资料,结合手术所见压迫血管的类型,对比分析MRTA中有无责任血管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患者术后获6个月~6年随访,平均3.5年.随访结果按优、良、差进行分类.结果 144例术前MRTA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23例术前MRTA阴性的患者(P<0.01).术中为单一动脉压迫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有静脉参与压迫或未发现责任血管压迫的患者(P<0.01).术前MRTA阴性且预后差的7例中,4例为单纯静脉压迫,3例神经根周围未见责任血管而仅有蛛网膜增厚粘连.结论 非动脉压迫因素是三叉神经痛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MRTA有助于术前判断MVD手术的预后,为术前筛选手术病人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磁共振检查后行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MRI及术中均见面神经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例,椎动脉1例;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3例。行微血管减压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术后立即消失5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消失2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微血管减压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 3D FLASH-WE序列对特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49例特发性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 3D FLASH-WE序列扫描,判断面神经根部血管受压情况。结果 MRI显示病侧面神经根部有血管接触征象42例,可疑接触4例,无接触3例。术前MRI检查与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完全一致42例;MRI显示为单根责任血管,而术中证实责任血管为多根动脉4例;MRI未见责任血管,但术中发现2例;术前MRI和术中均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该序列判断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达87.5%。结论 MR 3D FLASH-WE技术对面肌痉挛病人MVD术前判断责任血管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序列(3D TOF)联合三维稳态构成干预序列(3D CISS)术前对面肌痉挛病人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 TOF和3D CISS两种序列扫描并分析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然后与术中实际观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m,REZ)存在动脉压迫或接触94例,面神经外周段受压1例。术前3D TOF联合3D CISS序列检查发现面神经REZ存在动脉压迫或接触94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与手术所见完全符合。单纯3D TOF和3D CISS发现面神经REZ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分别为88例和81例。3D TOF联合3D CISS检查阳性率与单独应用这两种检查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 TOF联合3D CISS序列对于显示面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进行互补,提高检查阳性率.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5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方法和手术效果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 3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结果:MRTA检查面神经微小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84% ,术中发现责任血管5 2例,占98.1% ,全部病例经2~46个月随防,平均2 0个月,抽搐完全消失43例(81% ) ,减轻9例(17% ) ,总有效率96% ;手术无效1例(1.9% )。4周后出现对侧幕上慢性硬膜下积液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充分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症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面肌痉挛3D-TOF-MRA与手术结果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面肌痉挛的诊断及手术指导价值。方法总结分析51例面肌痉挛病人术前3D—TOF—MRA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面神经斜矢状位和冠状位、横断面进行重建,观察血管与面神经近脑干端的关系,特别是有无血管跨越及推挤面神经,判明责任血管,并与术中发现进行对比。结果3D—TOF—MRA显示面神经102侧;症状侧血管接触或压迫面神经45例,接近2例,远离3例,无血管1例;症状侧与无症状侧比较.血管接触与压迫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TOF—MRA诊断面肌痉挛敏感度88.2%;与手术结果比较,准确度为91.8%。结论3D—TOF—MRA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脑池段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对责任血管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是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术者探察责任血管,避免遗漏,提高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O) operation is reviewed. It is stressed that a few innovative neurosurgeons discovered the role of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cranial nerves V and VII in trigeminal neuralgia (TGN) and hemifacial spasm (HFS) and developed an operation, later to be known as the 0VO operation. Whil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se disorders has improvedl the surgIcal procedure has undergone little change since Gardner described the operation about 1960. [Neural Res 1998; 20: 727–731]  相似文献   

17.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has been postulated as a probable mechanism for a large number of cranial nerve syndrome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GN) as the prime example.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is often cited as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treatment of medically refractory TGN. Arguments against these assumptions are: MRA studies indicate that vascular contact with the trigeminal nerve is present in most healthy individuals. Treatment results of MVD in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with TGN are almost as good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as in idiopathic cases. MVD is reported to provide pain relief even in TGN patients without visible neurovascular contact . In other syndromes of cranial nerve'hyperactive dysfunction'– vertigo, tinnitus and neurogenic hypertension – the documentation is even weak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的机制。方法报告1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男性病人,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与相应脑神经根部动脉性压迫和蛛网膜增厚、黏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病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均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极为罕见,其与脑神经根部血管压迫和蛛网膜增厚、黏连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显微血管减压术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的术中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面肌痉挛患者(78例)的术中操作技巧,并随访术后1年后疗效。结果联合减压组面肌痉挛均消失,而直接减压组术后1例无效。结论对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面肌痉挛先行椎动脉移位减压,后对直接责任血管进行减压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