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量化研究扩大前颅底入路中每一步骤骨切除后所获得斜坡中央凹陷区显露范围及手术自由度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0%甲醛溶液同定的头颅标本20例,在CT辅助下利用立体定向仪在头颅标本上标记斜坡中央凹陷区中心点。采用扩大前颅底入路,骨切除分四步进行:单纯额下蝶窦斜坡,额下蝶筛窦斜坡,扩大额下蝶筛窦斜坡,扩大截眶、视神经管内侧壁磨除。每一步完成后分别测量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和位于斜坡中央凹陷区中心点上方15cm处术者操作空间的面积。结果随着骨切除范围的增加,斜坡中央凹陷区的显露范围和手术自由度逐渐增加,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扩大额下蝶筛窦斜坡完成后,所获得的显露范围为(210±18)mm^2,占整个入路完成后的(96±1)%,所获得的手术自由度为(4035±376)mm^2,占整个入路完成后的(91±8)%。结论扩大前颅底入路在完成扩大额下蝶筛窦斜坡后即能较好的显露斜坡中央凹陷区,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自由度,主要适用于硬膜外颅底中线部位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经验。方法介绍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包括体位、切口、骨瓣、分离、显露、切除肿瘤的技巧和颅底重建要领。结果近年采用该手术技术处理大型中线前颅底沟通瘤,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未发现与之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额鼻筛眶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瘤手术技术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位于颅、面、咽等结构之间侵犯颅底邻近部的肿瘤,手术显露困难。我们采用颅底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4例位于斜坡、蝶窦、筛窦、眶后等处的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最近文献资料统计该区域手术并发症趋向降低,主要得益于临床经验积累,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有效抗生素及改良术式,颅底重建技术的应用。作者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侵犯鼻筛蝶眶及前颅底沟通瘤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重建缺损前颅底,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入路和钛网颅底重建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切除及颅底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颅底重建的适应证。方法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本组颅底脑膜瘤110例,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35例,经额鼻筛眶入路3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4例,经冠状开颅切除33例。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死亡5例,余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前颅底脑膜瘤及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与颅底重建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及颅底重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9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切除并行颅底重建的47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前颅底入路7例,扩大前颅底入路8例.颅面联合入路32例,且采用颅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率为70.3%(33/47),大部分切除率为25.5%(12/47),部分切除率为4.2%(2/47);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0/47).结论 三种入路能完成各型前颅底肿瘤切除;运用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术后放疗有很好的放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在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5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4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19例肿瘤全切15例(78.9%),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双额前颅窝底扩展入路切除斜坡蝶筛窦区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1例经前颅窝底双额扩展入路切除斜坡蝶筛窦区肿瘤。术中采用双骨瓣开颅,双侧眉弓及部分眶顶骨瓣成形,使手术野暴露尽可能低,磨除蝶骨平台,沿蝶鞍下方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利用额部骨膜及颅骨内板行颅底重建。本方法具有肿瘤暴露充分,脑组织损伤小,切除较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1例中全切7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仅有2例有短暂性脑脊液鼻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筛蝶窦斜坡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 采用双额单骨瓣联合眉弓眶顶骨瓣前颅底扩大入路暴露肿瘤,即在传统双额骨瓣的基础上附加双侧眉弓眶顶骨瓣。术野暴露低而广泛,在减少向上抬起额叶的情况下分块切除肿瘤,然后给予颅底重建。结果 9 例肿瘤中全切除5 例,次全切除3 例,大部切除1 例。无手术死亡,无长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结论 此入路暴露肿瘤充分,可直接从前方或下方接近并切除肿瘤,对脑组织牵拉损伤小。  相似文献   

11.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切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和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 采用经额鼻筛眶入路、经额颞眶颧入路和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暴露肿瘤,予以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27例该部位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2l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结果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中颅底内外沟通瘤应根据肿瘤位置、侵犯范围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充分暴露病灶,有利于广泛切除肿瘤。颅底重建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细孔微创钻颅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的优点,并与传统开颅(conventional open craniotomy,COC)作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9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430例应用快速细孔钻颅器钻颅置管引流清除血肿,159例行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结果穿刺组恢复良好者(ADLⅠⅡⅢ)306例(占88.44%),预后不良者(ADLⅣⅤ级)40例(占11.56%),死亡84例,(占19.53%)。开颅组恢复良好者(ADLⅠⅡⅢ级)50例(占49.02%),预后不良占(ADLⅣⅤ级)52例(占50.98%),死亡57例(占33.96%)。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细孔钻颅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经济、微创可行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亚急性坏死性基底节脑病3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急性坏死性基底节脑病(SNBGE)与Leigh病的关系。方法:对36例SNBGE的病因、临床特点、CT/MRI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6例均因各种不同病因引起临床亚急性经过,出现锥体外系、锥体束损害等多种多样的症状、体征,而在颅脑CT或MRI均呈双侧基底节对称性坏死、软化性改变。结论:颅脑CT或MRI对SNBGE可作生前诊断,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即Leigh病)和继发性,后者又可根据明确病因,冠以中毒性、缺氧性或感染性SNBGE。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CP)的临床、影像学、病理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影像诊断(其中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IHC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有慢性偏头痛样头痛及脑神经麻痹表现,2例病程有复发和缓解。2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其中1例类风湿因子升高,另1例抗核抗体阳性。脑脊液蛋白3例均升高。头MRI强化均可见硬脑膜增厚,部位与脑神经麻痹相关。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有效。结论 MRI强化对IHCP诊断有特异性,脑膜活检可确诊该病。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IHCP复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对GBS的临床认识,本文就36例G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现,36例GBS以中老年组患者多见。中老年组患者多以头晕、复视相伴颅神经麻痹症状起病,感染的前驱症状少见,变异型GBS多见;青壮年组病人多以肢体无力、麻木或疼痛起病,感染的前驱症状多见,变异型GBS相对少见。颅面肌麻痹的频度以眼外肌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An organized hematoma shows a heterogeneous signal intensity on T1‐and T2‐weighted images on MR imaging, reflecting variable stages of hemorrhage. Although rather nonspecific, precontrast CT images of an organized hematoma demonstrate inhomogeneous hyperdense mass with or without calcification. We report a case of an organized hematoma in a 44‐year‐old man, which developed 5 years after decompressive suboccipital craniectomy following acute cerebellar infarction. To our best knowledge,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 describing organized hematoma in the suboccipital craniectomy sit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organized hematoma are shown and discussed. We believe that recogn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organized hematoma as well as conside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urgery or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assists in its correct diagnosis enabling an inappropriate surgery to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颅中底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1月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7例颅中底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脑膜瘤4例,神经鞘瘤1例,胆脂瘤1例,脊索瘤1例。术后3 d复查颅脑MRI增强检查显示,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干眼、眼球运动障碍、面瘫、面部疼痛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颈内动脉损伤、脑梗死、偏瘫、失语、脑脊液漏及再出血。术后随访半年,肿瘤全切除6例无复发,次全切除1例无进展。结论采用扩大颅中窝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中颅底肿瘤,肿瘤切除彻底,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底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结合文献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给予讨论.结果 本组全切6例,次全切23例.大部分病人术后均无异常,术后再出血、发热是常见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MRI检查是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是胆脂瘤治疗的最终目标.手术不必刻意追求全切.术中利用显微解剖技巧、精细操作,生理盐水冲洗以及激素的应用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