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颅内很多病变邻近颅神经,甚至推挤或包裹颅神经,在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中必须考虑到颅神经的放射耐受性,把颅神经与脑实质的其余部分加以区别,给予适当的处方剂量,尽可能减小放射性颅神经病的发生率,临床实践中多凭经验拟定放射处方。本综述复习了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关于颅神经放射耐受性的研究观点。  相似文献   

2.
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追加剂量治疗恶性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追加剂量治疗恶性胶质瘤马晓东张纪王迎选一、概述Leksel很早就认为直线加速器是有潜力的放射源,Winston突出地发展了这项技术,运用了立体定向设备,发展了精确度的测量,于1986年2月在美国首次用于临床。经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日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比邻视神经的良性肿瘤后发生显著视神经放射病(radiationopticneuropathy,RON)的危险性。方法系统回顾215例218次伽玛刀治疗的情况,肿瘤均位于蝶鞍内或鞍旁,其中脑膜瘤122例次,垂体瘤89例次,颅咽管瘤7例次。156例(71.6%)行手术治疗,24例(11%)行普通放射治疗。平均随访40个月(4~115个月)。结果视神经的最大放射剂量为10Gy(0.4~16.0Gy)。4例(1.9%)在行伽玛刀治疗后平均48个月发生RON,均曾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术前、1例在术后行普通外放射治疗。放射剂量在12Gy以下的病人发生明显的RON的危险性为1.1%。病…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常规放疗不同 ,它是在立体定向仪的引导下将高能射线聚焦照射到脑内较小的靶区内。由于其照射形状非常接近所照射的靶区 ,而靶区周围的剂量呈梯度锐减 ,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高剂量范围减少 ,因此 ,引起的脑损伤与常规放疗有所不同。近几年有关放射外科治疗引起的脑损伤有增多趋势[1- 5] ,本文就放射外科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进行回顾分析。一、放射外科引起放射性脑损伤的相关因素1.照射容积 放射外科照射的容积增大时 ,放射性损伤也随之增加。当脑动静脉畸形 (AVM )直径小于 15mm ,肿瘤直径小于 2 0mm时 ,未见到明显脑损…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已提出四十余年,在临床上亦治疗了数以万计的病人,但其某些放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更充分了解放射外科的放射生物学效应,除了对大量治疗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和总结外,更需借助于对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本文对有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与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从技术诞生至今,神经外科医师一直占主导地位。但SRS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中明显不足,在国内神经外科专业从业人员关于SRS的培训基本上为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应该掌握SRS基本原理,了解SRS的适应证、禁忌症,治疗流程,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等。本人对几个发达国家的培训现状做一阐述,并建议国内有关部门能在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入SRS相关内容,塑造高素质、高层次的神经外科专业人才,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ksell在50年代初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理论,60年代用于临床.目前,SRS已广泛用于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畸型、精神病、疼痛等治疗.作者综述了SRS的原理、设备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放射生物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4例临床病理改变为基础,探讨有关放射生物学效应。认为治疗后早期改变是血脑屏障紊乱和靶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逐步转入水肿期、坏死期、吸收期及瘢痕期。在坏死期,自靶中心向外依次为坏死区、变性与反应区、水肿区,与CT或MRI影像上表现的中央无强化区,强化环、周围低密度或长T1长T2水肿样信号区可能相对应。坏死是肿瘤细胞辐射损伤和血管效应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肿瘤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我中心自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9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垂体腺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治疗尚无明确的禁忌症;治疗方式要求精确包绕肿瘤组织;对于不同的垂体腺瘤要采用不同的剂量标准,如果控制肿瘤的生长,一般使用10-15Gy的周边剂量;如果控制激素的分泌,一般使用25-35Gy的周边剂量。不同的肿瘤采用的周边剂量范围也不相同,GH腺瘤一般采用25-30Gy,PRL腺瘤一般采用16-35Gy,ACTH腺瘤主张采用35Gy;最新的研究表明视通路的安全剂量10-12Gy之间;对激素分泌的控制在83%以上,对肿瘤生长的控制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是将窄束高能射线聚焦于颅内小型靶体积的放疗技术,其目的是在消除或控制病灶的同时,又能避免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虽然已在大量病例获得满意疗效,但这种高能量、一次分割电离辐射的放射生物学仍不甚清楚,而且常有一些放疗科医生提出异议。本文就SRS放射生物效应的基本理论及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一、同常规放疗放射生物原理的比较常规分割放疗是一种“生物学”的治疗方法,它以分次的分割剂量照射,利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放射敏…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指将高能的放射线汇聚于某一局限性靶点组织,从而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毁损的效果。它既不同于常规的外科手术,也不同于常规的放疗与间质放疗。因为SRS对神经外科疾病毋需开颅手术,创伤小,无出血,所引起的放射性  相似文献   

16.
海绵窦区的肿瘤及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各种海绵窦区肿瘤的诊断特点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作用。方法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我中心1994年至2000年底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175例累及海绵窦肿瘤的临床材料,其中90例(51.4%)患者有开颅手术史;总结了各种肿瘤的鉴别诊断及伽玛刀治疗的经验。结果 本组82.3%的病人随诊1-84个月,平均32.5个月。主要良性肿瘤的总有效率控制率达94.0%;3例因肿瘤再生长开颅手术治疗。伽玛刀治疗海绵窦转移瘤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平均1年后的死因皆非海绵窦病灶所致。结论 伽玛刀可以作为海绵窦区小型良性肿瘤,或手术后残存肿瘤的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已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海绵窦区的转移瘤,伽玛刀也被认为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利用当代先进的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系统和直线加速器(核素”钴)的高能射线,采用多方向、多角度集中高强度射线治疗脑部肿瘤和脑部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本就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与普通放疗的区别以及对脑部疾病的适应范围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过去认为较少见,MRI的进展大大提高了CA的发现和正确诊断率,近年来有关CA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的章逐渐增多,对于CA是否适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争议很大。本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刀和X刀)是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治疗顽固性癫痫早有报道,具有创伤小、疗效高、安全性好、应用广泛等特点,但治疗所针对的靶区、采用的照射剂量及疗效却各有较大差异。近年来,依据综合PET定位的致痫灶确定靶区、10~13Gy低抑制周边剂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治疗机理主要是放射线对致痫神经传导阻滞、致痫神经元对放射高度敏感和癫痫神经元的直接破坏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是一种罕见的海绵窦良性肿瘤,容易误诊,手术治疗难度极大。CSH在MRI上表现为海绵窦区边界清楚的鞍区、鞍旁及中颅窝底的哑铃型或管状鱼样占位病变,T1序列增强病灶多表现为均匀强化,T2及FLAIR序列均匀一致高信号是诊断CSH的特征性指标。根据病理学特点,CSH分为A型和B型;根据冠状位MRI上肿瘤与颈内动脉垂直线的关系,CSH分为鞍内型、鞍旁型和混合型。显微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都能有效地治疗CSH,大型病灶首选经颅底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中小型病灶(4 cm以下)首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但具体的年龄、病灶大小、性质适合哪种治疗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