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交流总结对急诊清创缝合患者使用规范的健康教育,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伤口一期愈合。方法针对患者诊疗时间短、对健康知识渴求强烈的特点,对患者有步骤地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419例清创缝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术后相关知识掌握率达92%,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投诉减少。结论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清创缝合患者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同时能提升护士知识架构,丰富了急诊特色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诊清创缝合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急诊科120例清创缝合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口头教育结合健康教育处方即健康教育路径的形式进行,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急诊清创缝合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急诊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魏佑秀 《中外医疗》2013,32(1):155+157-155,157
目的探讨急诊清创缝合术前、术中及术后等各项护理措施。方法220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均采用术前、术中及术后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采取各项护理措施后,220例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感染现象。结论清创缝合中往往出现程度不同的病情变化,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其主动配合手术,术中动作需“稳、快、准”,术后要做好饮食营养和运动康复工作,是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院急诊科经常有工人、民工等因创伤急诊实施清创缝合手术。三年来共做清创缝合手术达1460例,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和认真做清创缝合均取得满意效果。创伤性手术不论大小对每位患者都有较强的刺激,这种刺激可使患者产生消极的心理负担,并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致精神紧张,甚至推迟伤口愈合,延缓肌体的康复。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做好适当心理护理,有助于引导患者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患者术前心理护理1、当患者因为切、割、挤压、碰撞及裂伤等原因受到创伤以后,尤其是功能部位伤情较重时,心里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面部外伤进行清创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急诊科治疗的面部外伤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应用的手术方式、临床资料以及术后观察等方面进行展开分析,给予其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术后1年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年,27例愈合良好,4例患者愈合差,瘢痕明显,1例患者需要再次修复。结论在面部外伤患者中实施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手术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术后恢复满意度程度较高,伤口愈合良好,值得临床借鉴与采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优质护理对急诊清创缝合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外伤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者采取优质护理,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及应激现象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应激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急诊外科实施清创缝合术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心理负担,促使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保持良好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痊愈,因此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面部损伤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急诊面部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急诊手术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心态、术中身心反应及焦虑状态。结果:面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前心态和术中身心反应调查结果及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面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有利于面部损伤急诊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李燕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75+1077
急诊科健康教育是医院全面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转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的重要内容[1]。急诊清创缝合患者大多数由于意外伤害造成,病人毫无心理准备。清创缝合术又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因而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状况和临床表现。离院后的伤口护理又完全依赖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外伤清创缝合护理配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急诊科对139例急诊外伤患者经积极清创缝合处理中给予有效的护理配合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急诊科清创室医护人员间的密切配合以及正确、有效的护理,139例患者术后均达预期效果,创口吻合良好,无并发症及伤口感染.结论急诊科是急诊外伤患者的接待,分诊,转诊及清创治疗的首诊集中的场所,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才是救治急诊外伤患者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犬咬伤是常见的动物咬伤之一,治疗上主要以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为主。近年来,犬咬伤的急诊护理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伤口的评估、清创处理、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几个方面。通过采取标准的伤口评估流程,实施规范的清创操作,按要求接种合格疫苗,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对近年来犬咬伤急诊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负性情绪应激反应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118例体表创伤患者,临床中均采用同样的清创缝合治疗手段,但是临床护理方法有差异,根据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11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9,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对照组(n=59,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肾上腺激素含量等情况,并对这些情况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接受清创缝合的体表创伤患者心率、肾上腺激素含量对比,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诊科体表创伤行清创缝合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可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复性情绪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行清创缝合术的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行清创缝合术患者48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结论进行急诊创伤清创缝合术治疗过程中,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面部外伤在普通急诊清创处理后,术后24h内拆除手术缝线行二次整形缝合的恢复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2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面部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外院普通缝合后24h内于笔者医院行二次整形缝合。术前、术后及术后半年行伤口局部数码拍照,并于术后半年采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 POSAS)对瘢痕进行评估,同时统计患者满意度。 结果 10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裂开等情况。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2例患者自评量表和观察者评分量表分数均较低,OSAS评分为6.20±0.98分,PSAS评分为6.90±1.22分。结论 笔者建议面部外伤患者行Ⅰ期整形清创缝合,减小术后瘢痕。若初次清创于普通急诊完成,缝合粗糙,术后24h内可于整形外科拆除缝线行二次整形缝合,亦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对急诊外伤患者进行清创缝合术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到2017年期间收治的10例急诊外伤行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一个月,统计患者术后结果。结果:10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产生,均未发生伤口感染或裂开,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整体较高。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在行清创缝合术围术期内进行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避免并发症产生,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颌面外伤清创整形缝合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进行颌面外伤清创整形缝合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处于18-67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分析后,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护理人员与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以及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要对患者病情有明确的了解,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加强对患者整形清理创面美容缝合术的优势,减少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消除患者疑虑、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对颌面外伤清创整形缝合手术的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临床依从性有着明显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清创缝合术患儿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11月在本院门诊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患儿7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4~12月在门诊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患儿70例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清创缝合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结果: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儿在清创缝合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清创缝合术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对清创缝合术的顺利完成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清创缝合术中的护理质量,探讨心理疏导方法减轻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320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设为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式,将同期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行急诊清创综合术的患者3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疼痛、围手术期血糖(GI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 E)、皮质醇(COI)等生理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10d焦虑、抑郁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中疼痛比较,干预组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GIU、E、NE、COI、情况比较显示,2组患者GI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E、COI水平比较差异显著;2组术后抑郁焦虑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疏导在减轻清创缝合患者术中疼痛,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方面有明显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诊清创缝合后不使用抗生素对创口的影响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清创缝合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性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一组清创缝合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另一组清创缝合治疗患者则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将前者视为对照组、后者视为观察组,对比2组清创缝合治疗患者创口感染以及愈合情况(本次研究时间范围: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结果观察组清创缝合治疗患者未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伤口并未出现较高的感染率,而且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同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创缝合治疗患者伤口均未出现丙级愈合,2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病例数对比同样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清创缝合患者而言,不使用抗生素与使用抗生素治疗情况并无差异性,不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也不会增加患者的感染率或对患者的愈合情况产生阻碍,因此建议临床上在治疗急诊清创缝合患者中,可以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在处置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急诊外伤患者中实施心理干预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外伤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来科处置的各种外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入室后进行常规护理和清创缝合手术治疗,观察组入室后除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至入室后10min情绪无明显差异,随着心理干预的增加,两组患者情绪差异有明显性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4.6%。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可以改善其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使血压正常,呼吸平稳,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收治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在急诊科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可以使医疗纠纷以及患者的投诉明显减少,促进了急诊医疗事业的发展,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