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高能量损伤所致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此类缺损不但能覆盖创面而且对供区影响小。目的:总结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及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41例四肢及口腔颌面创伤或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2~25)cm×(5~11)cm,根据受区软组织缺损大小、形态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将皮瓣动静脉与受区动静脉吻合,覆盖创面。观察移植后股前外侧皮瓣成活、供区愈合情况,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受区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均为移植后24~36h出现皮瓣淤黑,予及时血管探查发现均为静脉栓塞,经手术取栓后皮瓣成活。病例随访4个月~3年,均得到覆盖创面的目的,2例患者移植后因皮瓣臃肿再次入院行削薄手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恒定,血管口径大,可切取面积大,修复四肢及口腔颌面皮肤黏膜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超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远端深度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8例足远端深度创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3岁,均采用超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手术修复创面,创面面积为3 cm×4 cm~10 cm×19 cm,切取皮瓣面积4 cm×5 cm~12 cm×21 cm。将足背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别行端端吻合。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自体中厚皮移植修复。术后观察患者皮瓣的血供及成活情况,供瓣区创面的愈合及植皮的成活情况,后期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及供瓣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8例患者中6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出现轻度青紫,5 d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术后10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解除血管危象,术后皮瓣颜色逐渐恢复正常,成活良好。8例患者通过后期康复治疗,随访3~12个月,皮瓣功能及外观基本满意,缝线处残留少量瘢痕。6例供瓣区直接缝合者可见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2例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无明显瘢痕挛缩,供区均未影响行走功能。结论采用超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手术修复足远端深度创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较为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 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 结论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胫前或胫后血管均无法利用的情况下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受区血管的临床可行性应用。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应用于膝降动脉和大隐静脉吻合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皮瓣面积为38 cm×8 cm~18 cm×8 cm。 结果 随访6~14个月,平均8.9个月,2例面积较大皮瓣远端分别坏死约6 cm、4 cm,经切除后与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剩余5例皮瓣完全成活,受区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 结论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确定位并测量膝降动脉口径、血流,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扩大膝降动脉口径,可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受区血管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一期原位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远端创面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终末端创面9例。术中皮瓣切取根据创面需要,或原位保留深层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于供区(6例),或保留全层脂肪和深筋膜于供区(3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植皮。 平均手术时间为4.0 h。皮瓣大小为12 cm×8 cm~16 cm×10cm。 结果 本组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好转。其余8例愈合顺利,未有无边缘坏死,全部病例皮瓣供区植皮未出现坏死。随访3~16个月,皮瓣质地外观良好,比常规切取的游离穿支皮瓣厚度减少一半,术后双足穿同样尺码的鞋,患者无再次修薄的要求。 结论 应用一期原位修薄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终末端创面,血供可靠,外形更好,无需二期修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挛缩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25例,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静脉分别与胫前动静脉吻合,并将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使皮瓣具有感觉功能。结果 2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瓣感觉恢复达s3~s4,两点分辨觉为8~12mm,足背皮肤外观和质地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隐蔽,血供丰富,可切取范围大,特别是带有感觉神经耐磨,是修复足背烧伤后疤痕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13例小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0~52岁,平均38岁。未分化多形性肉瘤5例,滑膜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1例,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患者软组织肉瘤均行手术切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面积5.5 cm×6.5 cm~13 cm×7 cm。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7 cm×8 cm~14 cm×8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术后6周从皮瓣愈合、外形、温度、感觉以及供区瘢痕5个方面评价移植皮瓣的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其中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成活;1例因创面感染皮瓣远端延迟愈合。13例患者均获随访9~57个月,平均24.5个月。13例皮瓣外形好,外观无臃肿,温度正常,皮瓣感觉部分存在。其中3例放疗后皮瓣局部色素沉着、质地变硬,但无皮瓣坏死;余皮瓣色泽和质地均良好。移植皮瓣疗效评分7~9分,疗效满意。随访期间患肢可负重行走,无供区肿瘤种植。无瘤生存10例,其中因肿瘤复发行小腿截肢术1例;肺转移3例,其中带瘤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移植修复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具有可避免皮瓣供区肿瘤种植、皮瓣血供可靠、对供区创伤小、外形满意等优势,是一种修复小腿肉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8.4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交通伤15例,矿石砸 伤8例,高处坠落伤1例。急诊手术行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肢体血运重建,负压封闭式吸引术;二期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以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三期行植骨内固定或骨延长术。软组织缺损8 cm×12 cm~22 cm×36 cm;切取皮瓣12 cm×15 cm~25 cm×40 cm,其中对侧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背阔肌皮瓣9例,胸脐皮瓣3例。通过对皮瓣愈合、皮瓣外形、皮瓣温度、皮瓣感觉、供区瘢痕等5个方面的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4例皮瓣成活并保肢成功23例,伤口一期愈合;另1例因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截肢。20例获得12~66个月随访(平均31个月),肢体可负重行走,足底有保护性感觉,皮瓣颜色好,外观无臃肿,未出现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难治性感染等并发症,疗效评分7~10分,疗效满意。结论 利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能有效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4cm×6cm ~23cm×12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溃疡发生,8例获保护性感觉.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管吻合口局部血栓形成仍是导致游离组织瓣移植失败和坏死的主要原因。 目的:评价静脉留置管在游离组织瓣移植监测与预防血管危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肌骨瓣等游离移植修复舌、颊、下颌等部位组织缺损患者102例。实验组(n=50)组织瓣静脉远心端留置静脉管,术中根据需要灌注稀释肝素生理盐水,术后通过静脉留置管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20 mL/h,持续7 d。对照组(n=52)术后全身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1次/d。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50例组织瓣全部存活,未出现血管危象;对照组52例中有3例出现静脉危象,其中2例抢救无效组织瓣坏死。提示静脉留置管能持续监测游离组织瓣移植后组织瓣血管通畅状况,有效预防血管危象,提高组织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足背皮瓣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例应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进行护理,特别注重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后受皮区的皮瓣护理。结果游离皮瓣均存活良好,能较好地修复口腔组织缺损,且外形、感觉俱佳。结论游离皮瓣移植血管游离、吻合是关键,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危象并相应处理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推介将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的具体操作步骤。 方法 选取体重420 ~ 45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麻醉成功后备皮,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4 cm × 2 cm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以胸外侧血管为受区血管,重点观察:股血管及胸外侧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支,测量其外径和长度;大鼠生存状态;术后第7 d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股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72± 0.08)mm及(1.29±0.17)mm,胸外侧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59±0.18)mm及(1.04±0.12)mm,两者适合做端端吻合。术后有2只大鼠死亡,另有3只大鼠皮瓣完全坏死,皮瓣存活率达75%。由于股动脉的破坏,患肢术后会出现跛行,1周后,随着血供的代偿,大鼠的步态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 大鼠腹壁浅动脉游离皮瓣是超级显微外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前操作练习的有效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防止手指中段掌侧软组织缺损继发远端指节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将邻指指动脉侧方皮瓣带蒂转位修复创面,以皮瓣血管游离端同患指远端指节的指动脉端端吻合重建患指血运。结果:此术式修复ll例患。其中10例经血管吻合后解除了远端指节血管危象,保留了手指长度和部发功能,1例因未吻合远端血管而出现远端指节坏死而截指。结论:手指中段掌侧严重组织缺损而伤及双侧指动脉,可在皮瓣修复创面的同时予以重建患指血运,以免发生迟发性血运障碍致远端指节坏死。邻指指动脉侧方皮瓣带蒂顺行转位桥接术可满足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 作者报告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六例,肌皮瓣二例。瓣最大11×20cm,最小6×7cm。急症术三例,择期术五例。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腱、骨外露。无血管危象,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3年,供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 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外形基本满意;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边缘坏死1.5 cm,换药处理后愈合;全部患者创面受区与腹壁供区创口Ⅰ期愈合。8例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5例皮瓣位于关节部位长期制动因而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结论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具有皮瓣供区血供来源稳定,供区位置隐蔽、可提供较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等优点,对于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癌根治术同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疗效并分析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8例口腔癌根治术同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皮瓣完全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将皮瓣成活与皮瓣坏死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受皮瓣区感染、吸烟、精神等情况进行对比,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86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成活组),成活率87.8%,15例皮瓣坏死(皮瓣坏死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5/98),其中7例术区感染,5例大出血患者皮瓣坏死。所有患者供区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对术后外形较为满意。皮瓣坏死组患者中年龄大于等于60岁、合并糖尿病、受皮瓣区发生感染、吸烟及精神差的发生率分别为41.7%、41.7%、58.3%、75.0%、83.3%,均高于皮瓣成活组患者中相应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糖尿病、受皮瓣区感染、吸烟、精神差均为皮瓣坏死组影响因素。结论口腔癌根治术同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疗效较好,年龄、合并糖尿病、吸烟、受皮瓣区感染、精神状态差等因素为口腔癌患者皮瓣修复中皮瓣坏死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并干预。  相似文献   

18.
舌癌根治术后常造成软组织缺损,严重影响病人的吞咽和语言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缺损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但由于甘些原因处理不当,或术后观察不到位而发生血管危象,导致移植皮瓣失活,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5年4月~2010年12月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32例,经过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皮瓣全部成活.现将游离皮瓣修复手术主要观察的内容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兰芬  姜娅  陈亚娟 《医学信息》2009,22(10):2214-2215
舌癌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口腔癌的第一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作患侧舌病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手术造成舌缺损,严重影响患者语言、咀嚼和吞咽功能,其生存质量大大降低。现在颌面整形外科,特别是显微外科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也为舌癌切除后的重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位置表浅,解剖恒定,易于切取,血管蒂长,管径较粗,利于吻合,容易成活等特点。我科2008年收治一例,术后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口腔和颈部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出现血管危象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欧洲人股前外侧皮瓣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欧洲人股前外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10具20侧新鲜白种人标相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观察。并临床应用12例游离和带蒂肌前外侧皮瓣修复各种缺损。结果:皮瓣血供特点和走行与国人相比无较大差异,其血管蒂长,口径较粗大。第1穿支稳定及粗大,变异较少。皮瓣血管蒂以旋股外侧降支为主,少数病例为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临床应用12例修复四肢及躯体缺损,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欧洲人股前外侧皮瓣应用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