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17-3618
目的探讨肾衰加贫血患者实施透析期间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毒症贫血患者58例,根据输血时间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透析后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实施透析期间进行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生化指标与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透析的贫血患者,可采取透析期间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透析后输注洗涤红细胞,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期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临床纳入86例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贫血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在透析3h时输注红细胞悬液作为A组,另36例患者在透析后2h输注红细胞悬液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A、B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后除K+较为稳定外,HGB、BUN及Cr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HGB、BUN、Cr及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贫血患者透析时及透析后进行输血均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尿毒症脑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单纯血液透析)和联合透析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14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缓解率。结果透析2周后,联合透析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联合透析组中13例临床症状消失,疾病缓解率(92.86%)高于血液透析组(50.00%)(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患者精神神经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选取10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和各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血红蛋白变化、红细胞压积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研究。方法选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的是观察组,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输血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23例(63.8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例(94.44%)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胆红素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输血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胆红素指标均较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输血安全性,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大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CKD 3~5期患者600例(按照CKD诊断标准分类在3~5期的中重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输注储存时间≤14 d红细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输注储存时间14 d红细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选择输注储存时间≤14 d的红细胞,可提高有效输注率,改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诊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A组,31例患者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为观察B组,31例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为观察C组。比较各组患者间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均升高( P〈0.05),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降低(P〈0.05)。观察C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观察C组胆红素、网织红细胞均明显低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结论与洗涤红细胞输注和悬浮红细胞输注相比,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可明显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联合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贫血的疗效.方法:尿毒症贫血患者32例,分成2组,每组16例.分别行高通量透析(观察组)与低通量透析(对照组),每周均透析3次,每次4 h,两组均联合应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10 000 U)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白蛋白.计算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ing index,Kt/V).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下降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Kt/V值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的β,-微球蛋白下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应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不但可充分清除小分子毒素,而且增加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对治疗尿毒症贫血较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对血管活性药物和输血输液需求的影响。方法重症肝炎4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微泵持续输入抑肽酶(4×106)U/h;对照组:输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血液丢失量、输血和输液总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压积等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性差异;抑肽酶组手术各期出血量和总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液体输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抑肽酶组无肝期和新肝期多巴胺、新肝期肾上腺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症肝炎肝移植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可显著减少围术期失血、减少血液和液体的输注量,一定程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19例分为两组,联合组9例,采用透析器与爱尔血液灌流器(ZX150型)串联进行治疗,每周血液透析2~3次,血液灌流两周1次;对照组1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2~3次.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 ml/min.联合组先血液灌流及透析2 h后再单纯透析2 h,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红细胞数、血色素、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联合组皮肤瘙痒症状6例完全消失,2例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有效率88.9%:对照组全身皮肤瘙痒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联合组的血色素及白细胞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善均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输血方式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 A组及B组各25例,A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B组采用输注洗涤红细胞。结果两组ALHA患者进行输血救治后,B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比 A组明显(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两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效果,50例ALHA患者经过输血救治后均有效的改善了临床症状,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HA患者使用输注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治疗中血液的各项指标,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分析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血护理提供安全保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15年1~12月2 112例需要输注血液制剂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 056例和研究组1 056例,对研究组患者输血前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和心理分析等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两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5.82%(123/2 112),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7.39%(78/1 05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26%(45/1 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两组患者间发生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输注血小板、红细胞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中洗涤红细胞输血风险明显低于悬浮红细胞(P0.05);不同病种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风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风险较高(11.24%)。结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成分输血(特别是血小板和红细胞)治疗时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很有必要,同时输血治疗也应考虑患者的病种等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每日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透析诱导期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液生化指标及SCL-90评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肾病中心2015年1月—2018年1月新进入血液透析治疗室进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60例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及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钙、血氨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中各指标对比。结果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头痛、感染、消化道症状、肌肉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3.274、4.475、2.485、4.348、7.585,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瘙痒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9,P0.05);血液透析前1d,两组患者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如BUN、Scr、Hb、TP、ALB、血钙、血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后,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钙、血氨指标明显改善,2组比较(P0.05),但在总蛋白和白蛋白指标值方面,2组比较(P0.05),治疗两周后,2组患者躯体及心理评分有差异,观察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血透疗法较传统血透疗法更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有效临床输血方法.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B组输注洗涤红细胞.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输血治疗后,临床指标相较于输血前均有一定的变化,而B组变化最大,最符合标准指标;B组总有效率为100%,远高于A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中,其临床效果优于行悬浮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能提高输血安全性,大幅度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李露霞  严春英 《华西医学》2002,17(4):556-557
为探讨脐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要点,对分别接受脐血或洗涤红细胞输注的51例尿毒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主要病状改善情况进行了观察及效果评价,观察并记录输血前及输血后1周、2周、4周患者的血象检测及症状改善情况,以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接受脐血输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输血后血象指标改善更为显著、持久。贫血及不适症状明显好转,有利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现察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后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争对照组,实验组榆注BX-A洗涤机洗涤冰冻解冻红细胞1~3 μ,并对洗涤后的红细胞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输注2 w内4~6℃贮存的普通红细胞1~3 μ,然后对两组患者输注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及输注前后输血相关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后24.72 h RBC计数,MCV,HGB,MCHC,PLT含量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BE计数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72h ALT,TB,CR,K ,BUN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前后无尿常规改变及输血相关副反应.结论 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安全有效,无输血相关副反应,因而大大缩短了临床上救治稀有血型患者输注冰冻红细胞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外周血FGF-23水平的影响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GF-23、血清IL-6、TNF-α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患者死亡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予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及血清瘦素水平、血清FGF-23水平、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素氮、肌酐及血清瘦素水平、血清FGF-23水平、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17.1%)(P0.05);透析前,死亡者Hb、Alb水平均低于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存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前Hb、Alb水平是透析患者的保护因素,而并发症是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效果显著,能改善外周血FGF-23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透析前Hb、Alb水平与并发症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结合血液滤过(HDF)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P)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有害分子指标。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有害分子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尿毒症期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尿毒症期患者94例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针对原发病进行腹膜透析等治疗,干预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改善情况及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透析后2组尿素氮、肌酐水平较透析前均显著降低;透析后干预组尿素氮、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低,但无显著差异.干预组透析期间腹膜炎发生率为1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9%.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trigger score,POTTS)在指导外科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根据POTTS得分指导输血的围术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60~100g/L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医院由医师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导输血的围术期Hb 60~100g/L患者146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围术期输血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等级等预后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输注异体红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术后24h Hb、术后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自体输血比例、自体血输注量、输注凝血成分、术前及出院当日Hb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ICU入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伤口愈合等级及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