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72.0%)和丙肝病毒(HCV-RNA)转阴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转阴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180μg/周,皮下注射,共48周,并联合使用利巴韦林胶囊口服,450mg,每日2次。停药观察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48周、72周,各检测HCV-RNA、抗HCV、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0例完成48周治疗,ALT复常率70%,HCVRNA转阴率60%,应答率为80%。10例完成24周随访, ALT复常率80%,HCVRNA转阴率50%,应答率为60%,复发率10%。结论: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方法: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组持续性病毒应答率和ALT复常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36-283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组(观察组)和普通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液病毒学和生化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目的 探讨双环醇片联合利巴韦林对干扰素α禁忌或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15例)给予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双环醇和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24周.结果 治疗24周时,观察组血清HCV-RNA转阴率(42.86%)、ALT复常(76.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CV-RNA含量的对数值(4.08±1.25)、ALT值(49±21)U/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双环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干扰素α禁忌或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降酶效果显著,且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b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 b 50~100μg,每周一次;利巴韦林750~1 200 mg/d,总疗程4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在治疗结束及停药24周均达87.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b加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和强有力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PEG干扰素α-2a(40ku),180μg,肌注,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在治疗12周时有13/15例出现血清ALT正常,血清HCV-RNA阴性(<80拷贝/mL),早期应答率为86.6%;在治疗结束时有13/15例患者血清ALT正常,血清HCV-RNA阴性(<80拷贝/mL),完全应答率为86.6%;在治疗结束后24周有3/13例患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持续应答率为76.9%,复发率为23.1%;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8.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对照组16例,用安福隆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安福隆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两组利巴韦林的剂量均为750~1050mg·d~(-1),疗程均为48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88.1%,对照组持续应答率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现察在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与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和观察组(利巴韦林治疗+低剂量干扰素治疗),两组均包含4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4.09%、86.36%、90.91%,对照组分别为65.90%、68.18%、75.00%,两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②观察组共发生3例(6.82%)不良反应,对照组共2例(4.55%),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③随访半年,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5例(11.3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与单纯应用利巴韦林相比,联合应用低剂量干扰素,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24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18例,采用IFNa-2b(赛若金)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均为800~1200mg/d口服,总疗程为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早期应答率83.3%,对照组应答率50.0%;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应答率87.5%,对照组应答率61.1%;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率87.5%,对照组完全应答率55.6%;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组持续应答率75.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44.4%.主要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脱发,皮疹皮肤瘙痒,失眠,抑郁等症状,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副反应两者无明显差别,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EVR率(55%)、SVR率(37.50%)高于对照组EVR率(30%)、SVR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R率(7.50%)低于对照组NR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CV-RN、ALT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V-RN、ALT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突出、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合利巴韦林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A组,同期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0例为B组。A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合利巴韦林抗病毒联合降糖药物治疗,B组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不同时期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复常情况、抗病毒应答情况及A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随访3个月后,A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复常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病毒学应答、持续病毒学应答均低于B组(P0.05);随访3个月后,A组中持续病毒学应答获得组胰岛素抵抗改善率为62.96%,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未获得组的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易合并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抗HCV治疗,可考虑联合降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肌注α-2b干扰素6 MIU,每周3次,两组均按体重同时口服利巴韦林900~1 200 mg,每天1次,治疗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早期应答率为76.0%,持续应答率为68.0%,均高于对照组的48.0%和40.0%(均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8.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失眠、骨髓抑制等,观察组失眠发生率60.0%,较对照组高(P<0.05),消化道症状发生率44.0%,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优于普通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转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均分为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6、12、24周后,2组血清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但2组间血清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24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12、24周后病毒学突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24周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INF-γ、IL-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CHB患者疗效良好,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普通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为对照,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CHC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PEGIFNα-2b,对照组给予IFNα-2b,均联合利巴韦林口服,疗程48周。观察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久病毒学应答(SVR)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EVR率、ETVR率、SVR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6.27、4.17、4.44,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结论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SVR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国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59-8660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10-2009-12于玉田县医院诊治的66例慢性丙型肝炎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均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B两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两组治疗前后ALT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岛素抵抗疗效显著,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轻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吉林省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与参考组(利巴韦林)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时HCV-RNA阴转、ATL水平、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等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CV-RNA阴转、ATL水平、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能够获得早期应答,对丙肝病毒复制进行抑制,同时安全性良好,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唐武成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94-2795
目的:探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收治的7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接受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观察组45例,接受干扰素、利巴韦林、胸腺肽联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监测所有患者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HCV RNA拷贝数.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HCV 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可以提高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 1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病例来自某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 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ALT、AST复常率、HBsAg、HBeAg、NBV DNA转阴率、QO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T与AST复常率分别为83.87%、80.65%,均高于对照组的58.06%、54.84%(P0.05);观察组患者的HBsAg、HBeAg及NBV DNA转阴率分别为29.03%、67.74%、74.19%,均高于对照组的6.45%、41.94%、48.3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都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 1联合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安全性较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樊万虎  张树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516-2518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佩乐能)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开放的2∶1随机化的阳性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每周1次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50mg,同时口服利巴韦林750~1 050 mg/d.对照组接受甘乐能3MIU/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的剂量和服法与治疗组相同;总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停药观察24周.结果:两组治疗48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终点应答率分别为73.08%(19/26)和71.43%(10/14);HCV阴转率分别为100.00%(26/26)和92.86%(13/1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3.08%(19/26)和78.57%(11/14);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停药随访24周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分别为78.95%(15/19)和90%(9/10);HCV持续阴转率分别为92.31%(24/26)和92.31%(12/13);ALT持续复常率分别为84.21%(16/19)和90.91%(10/11).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72周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分别为78.95%(15/19)和70.00%(7/10);HCV持续阴转率分别为88.62%(23/26)和77.78%(10/13);ALT持续复常率分别为84.21%(16/19)和72.72%(8/11).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很高的应答率,安全性高,为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