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04S、34βE12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子角蛋白34βE12和α-甲酰基-辅酶A P504S表达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进行P504S、34βE1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504S、34βE12阳性表达在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2~6分与7~10分P504S阳性表达两组间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04S、34βE12免疫组化表达对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免疫组化抗体P504S联合P63和CK34βE12在良恶性前列腺病变中表达的差异性,从而为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检出率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本院2000/2006年的98例前列腺病变标本,分别采用P504S、P63和CK34βE12标记。结果:随着前列腺病变由良性向恶性的逐步转变过程中,P504S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504S的表达水平与P63和CK34βE12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随着前列腺病变由良性向恶性的转变过程中,P504S的表达逐渐增加,P504S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高、特异性好,P504S联合P63或CK34βE12在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良性病变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正确。  相似文献   

3.
肿瘤标志物P504S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α鄄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在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和前列腺良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05例患者的前列腺疾病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其中PC35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50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4例和前列腺上皮内高度异形增生(HGPIN)6例。结果P504S在PC、BPH、AAH和HGPIN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4%、0%、21.4%及66.7%;PC患者中P504S的表达明显高于BPH(P<0.01)。结论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P504S能区别良性腺体和癌,P504S与34βE12、P63、CK5/6、PSA联合应用有助于明确诊断穿刺标本中的微量前列腺癌组织。  相似文献   

4.
CK34βE12、P63和PSA、P504S在前列腺穿刺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K34βE12、P63和PSA、P504S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34βE12、P63、PSA、P504S在前列腺癌与增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CK34βE12、P63、PSA、P504S的表达率分别为9%、9%、100%、97.7%;前列腺增生CK34βE12、P63、PSA、P504S的表达率分别为88.9%、94%、97%、5.6%。前列腺癌与增生比较,CK34βE12,P63S、P504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SA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34βE12、P63、PSA、P504S联合标记,可以鉴别前列腺的良、恶性痛变,提高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P504S、CK34βE12、p63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504S、CK34βE12、p63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K34βE12和p63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阳性率100%,少数腺泡周围间断表达,个别腺腔阴性表达;前列腺癌仅1例腺泡周围间断表达(P〈0.01)。P504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阳性率17.6%,为弱阳性;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100%,多为强阳性(P〈0.01)。结论:P504S联合CK34βE12、p63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联合经直肠超声(T RU S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行TRUS引导下系统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法,B组行TRUS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C组行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法,比较三种方法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结果 A组检出前列腺癌9例,检出率为22.5%;B组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32.5%;C组检出前列腺癌17例,检出率为42.5%。C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对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 TRUS引导下MRI联合TRUS“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减少前列腺重复穿刺次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检查引导的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115例患者因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115例患者分别于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经直肠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TRTE)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检查(CETRUS)后,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方案采用常规6点穿刺加上述检查阳性征象部位针对性靶向活检,通过与前列腺穿刺病理作对照,评价3种检查方式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115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63例(55%,63/115)。TRTE及CETRUS诊断前列腺周缘区癌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71%(45/63)、81%(42/52)、76%(87/115)及65%(41/63)、83%(43/52)、73%(84/115)。经CETRUS及TRTE引导下的靶向穿刺活检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敏感度(χ2值分别为14.950和10.754,P值分别为0.002和0.013)、特异度(χ2值分别为10.256和20.021,P值分别为0.006和0.009)、准确性(χ2值分别为5.735和10.361,P值分别为0.020和0.011),2种检查方法同时应用靶向穿刺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χ2值分别为9.021和23.176,P值分别为0.042和0.000)。对TRTE阳性患者应变率比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34,95%可信区间为0.742~0.926。结论超声新技术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从而提高了多模态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阳性检出率,对早期前列腺癌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27、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活检或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标本,按病理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30例、前列腺增生组20例;其中前列腺癌组又分为高分化组(13例)、中低分化组(1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27、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p27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3.3%)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63.3%阳性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10.0%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在前列腺癌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46.1%)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5.9%)(P0.05),bcl-2蛋白在前列腺癌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38.5%)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组(82.4%)(P0.05)。结论 p27、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p27和bcl-2蛋白水平在前列腺癌鉴别及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7例疑似前列腺占位病变患者,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并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77例患者中,检出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症者占27.3%、前列腺不典型增生占10.4%、前列腺癌占62.3%。将患者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分为4组,4-10 ng/mL组、10-20 ng/mL组、20-50 ng/mL组、〉50 ng/mL组,各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20.0%(3/15)、43.8%(7/16)、71.4%(15/21)和92.0%(23/25)。与4-10 ng/mL组比较,其他各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P〈0.005,P〈0.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1.7%(9/77)。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预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造影组(3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0点系统穿刺法行前列腺穿刺活检,造影或者常规超声提示可疑病灶处增加1~2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病理结果、病理阳性率及两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造影组病理阳性率(36.9%)显著高于对照组(27.0%)(P<0.05).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82.4%、71.4%、76.3%)均显著高于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64.2%、56.3%、60.0%)(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但由于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存在,经直肠超声造影引导前列腺穿刺仍无法代替系统穿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TRT)在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的表达,探讨TRT与前列腺癌(PCA)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方法,对30例病理证实为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穿刺标本中的TRT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30例PCA标本中,19例TRT阳性表达(63.3%),30例BPH标本中,5例TRT阳性表达(16.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PCA3组中的阳性例数分别是2例(40.0%),7例(63.6%)和10例(71.4%),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TRT的表达状况可能与PCA的发生相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标本中的TRT有可能成为诊断PCA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免疫组化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常用免疫组化标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基底细胞消失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之一,高分子量CK(34βE12)是前列腺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它用于判断有结构异常的腺体基底细胞是否已经消失,从而有助于鉴别腺癌和绝大多数良性增生性病变。但它不是鉴别腺癌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的绝对指标,也无法鉴别基底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雄激素受体(AR)标记用于确定肿瘤是否来源于前列腺,对于诊断特殊类型前列腺癌有重要价值,对诊断膀胱、骨骼和其他脏器内转移性前列腺癌也极有帮助。KP-1客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有助于将低分化前列腺癌、经放疗或激素治疗后空泡变性的残余前列腺癌与以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相鉴别。S-100显示穿刺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它和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可提高神经周围癌浸润的检出率。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gA与PSA、PAP合并应用,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原发于前列腺或直肠的类癌和神经内分泌癌,也有助于诊断恶性度较高的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CD34、CD117则有助于诊断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起源的间质肿瘤,并可与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直肠超声 (TRUS)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作用 ,提出各种穿刺方式适用的条件 ,以求在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阳性结果。方法 我院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行前列腺穿刺病例5 4例 ,术前因为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病灶或超声检查未发现前列腺异常病灶但直肠指检前列腺较硬而均经血清PSA测定异常 ,经TRUS引导行病灶活检或系统 6点穿刺活检。结果  3 1人PSA≥ 2 0ng/ml,穿刺病理阳性 2 5例 ,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 80 .6% ,其中TRUS发现可疑病灶 (TRUS +) 2 1例均证实为癌。 2 3人PSA <2 0ng/ml,穿刺病理阳性 2例 ,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 8.7%。TRUS( +) 3例 ,仅 1例证实为癌。此两组病人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明显 (P <0 .0 1)。结论 当超声发现高度怀疑病灶同时PSA≥ 2 0ng/ml,建议病灶穿刺 ;超声检查阴性而PSA≥ 2 0ng/ml且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者宜行 13点TRUS引导活检 ;若PSA <2 0ng/ml则首次活检时包扩病灶在内的 6点系统穿刺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p504S、VEGF、p63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504S、VEGF、p63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p63表达,少数呈间断表达,但p504S均皆呈阴性,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VEGF呈阴性;高级别上皮内瘤p63呈不连续表达,p504S呈弱阳性或阴性,VEGF呈阴性或弱阳性;7例非典型腺瘤性增生,p63均呈阳性;40例前列腺癌,p63均呈阴性,p504S均呈阳性;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与p504S免疫表达无关,但与VEGF表达有关。结论:联合检测p504S、VEGF、p63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尤其适合于体积较小的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5.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疗中,尤其是在前列腺癌方面。mpMRI具有高分辨力、解剖和功能成像等优点,其在前列腺癌检测、定位、分期、疗效评估以及术后复发的检测中优势显著。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也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其具有检出率低和随机性等缺点。有研究者将mpMRI与TRUS相结合,从而形成前列腺的靶向穿刺活检技术,具有研究及应用价值。本研究对mpMRI与TRUS认知融合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347例,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122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225例。比较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血清hs-CRP、总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tPSA)、前列腺总体积(TPV)及PSA密度(PSAD)等指标,比较血清hs-CRP升高者与正常者有关指标及穿刺阳性率,对影响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hsCRP浓度(3.57±1.25)mg/L,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1.36±0.9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浓度3 mg/L组患者tPSA和PSAD均高于≤3 mg/L组;穿刺阳性率为57.3%,显著高于≤3 mg/L组的26.5%(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s-CRP、tPSA和TPV是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s-CRP的OR值=1.132(95%CI:1.027~1.307),高于其他3个因素。结论对怀疑前列腺癌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应进行血清hs-CRP检测,血清hs-CRP浓度升高时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在前列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直肠超声(TRUS)和TRTE检查68例疑诊前列腺癌患者,寻找病灶行目标活检,并行系统活检.比较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系统活检和目标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结果 TRUS检出可疑病灶36个,其中16例19个癌结节,检出率52.8%;TRTE检出可疑病灶30个,其中21例26个癌结节,检出率86.7%,TRTE和TRUS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24例30个病灶行目标活检,活检点数71个,检出前列腺癌21例,检出率29.6%;68例系统活检点数472个,检出前列腺癌20例,检出率4.3%,两种活检方案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TRTE可提高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引导目标活检,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活检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ng/ml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9例PSA<4ng/ml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观察前列腺内结节声像图特点,并病理分级,对照分析活检术式的检出情况。结果59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16例,检出率为27%,其中12例声像图显示前列腺结节性病变,均分布于外腺,且血流增加较良性病变及癌前病变高。结节区域定点穿刺的检出率较六点系统穿刺活检术高(P<0.05);活检阳性点数占所有活检点数比率为51.2%,病理分级中分化程度占56.25%,低分化程度占31.25%。结论结合经直肠超声声像图和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可提高PSA<4ng/ml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对比增强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阳性区减针穿刺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列腺CEUS发现有阳性区域的可疑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120例患者,随机采用2种不同的穿刺方法进行活检,其中48例行10点系统穿刺法,另72例采用造影阳性区减针穿刺法,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共诊断出PCa 76例(76/120,63.3%),系统穿刺组检出率64.6%(31/48),减针组检出率62.5%(45/72),两种穿刺法PC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系统穿刺组31例PCa共穿刺311针,其中阳性126针(40.5%),减针穿刺组45例PCa共穿刺372针,其中阳性276针(74.2%),两组穿刺针数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穿刺组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减针组(20.8%vs 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当前列腺CEUS发现有较大的阳性区域时,采用适当的减针穿刺不会明显降低PCa检出率,但提高了穿刺针数阳性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CK34βE12、p63和p504S联合检测在前列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胡志红  程玲  吴萍  龚勇  黄征  郑美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2):123-125,i011
目的 探讨CK34βE12、p63和p504S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34βE12、p63、p504S在不同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及低度PIN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CK34βE12和p63( ),少数呈间断表达,尤以CK34βE12染色明显,但p504S染色皆呈(-);高度PIN CK34βE12、p63染色呈不连续表达或(-),而增生的腺上皮,部分细胞p504S呈弱( )或( );非典型腺瘤性增生,CK34βE12、p63呈( ),p504S呈阴性反应;前列腺癌20例中19例CK34βE12、p63染色呈(-),1例显示局灶性( ),但p504s均呈( )。结论 p63、p504S联合检测可极大地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