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15例,年龄14~22岁;女性2例,年龄13~19岁。采用Seldinger’s法,选取5F Head-Hunter导管行双侧颈内、外动脉造影,了解患者颈内、外动脉有、无异常吻合及肿瘤供血情况后,评估栓塞风险,用明胶海绵栓塞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结果接受介入栓塞术患者,1~3d内行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250mL),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有利于肿瘤完全切除。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介入栓塞术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的应用,能显著降低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在骨盆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17例,均为发生于骨盆的巨大肿瘤,术前24h内行肿瘤血管造影并行靶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1450ml,视野清晰,骨盆肿瘤完整切除。结论: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在骨盆肿瘤治疗中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而确诊;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部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 Yashiro导管,常规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再将导管超选择插管或尽可能接近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所做的17例术前未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肾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表现为患侧肾肿瘤供血动脉增粗,分支紊乱移位,肿瘤内可见粗细不均、扭曲杂乱的新生血管,有些呈网状改变及包绕征象,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少数病例伴有斑点状血湖、小的动一静脉瘘,静脉期及实质期可显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为0—600ml,平均310ml,手术时间为60-150min,平均90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0—16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为80—195min,平均12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中晚期肾癌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可切除率,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非心血管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9例在我院复合手术室实施一站式复合手术的非心血管外科病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先行血管造影,明确病灶供血动脉,根据外科医生要求放置球囊阻断或栓塞血管,再手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病例中供血动脉临时阻断3例,栓塞9例,同时行动脉主干阻断及分支栓塞2例。手术方式包括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清创术3例,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3例,肾巨大错构瘤切除术2例,第5腰椎肿瘤切除并腰椎重建术1例。手术时间140~390 min,术中出血60~250 mL。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高风险的非心血管外科疾病,采用一站式复合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和/或栓塞后1周(平均值)行肿瘤手术切除,并作对比。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双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后手术切除的12例与单纯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例相比较;术前灌注加栓塞可使肿瘤明显减小,术中出血极少(平均约50ml),手术野更清楚,肿瘤更有可能完全切除。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或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崔雄伟  李睿 《医学信息》2007,20(4):320-322,F0003
目的评价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2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经CT及腹腔穿刺证实。所有病例均先行DSA造影,找到出血靶动脉,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用超液化碘油加明胶海棉进行栓塞治疗,进行了急诊动脉栓塞治疗的20例患者中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11例。观察术前术后血压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造影均可见肿瘤血管和染色征,其中13例可见造影剂外溢,其余病例因血管痉挛或肿瘤染色掩盖等原因而未显示。20例患者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成功,成功率100%。从肿瘤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发现血性腹水到TAE治疗结束时间(3.18±1.18)h。术前术后血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诊栓塞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分析及其对治疗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的血管构筑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治疗的120例SAVM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团的形状,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团块型和幼稚型。血管构筑学分析包括供血动脉、供血方式、伴随病变。其供血动脉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或软膜动脉。经超选择脊髓血管造影可见畸型团有5种构筑方式:(1)终末供血形式,本组104例行栓塞治疗,其中85例单纯栓塞,70例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19例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2)穿支供血形式本组16例,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栓塞后症状均改善;(3)动静脉直接交通1例;(4)AVM伴有动脉瘤13例,首先行动脉瘤栓塞;(5)AVM含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脊髓髓内AVM的血管构筑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终末型供血可行胶栓塞。穿支供血只能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AVM内的动脉瘤应首先栓塞,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团块型AVM术前栓塞有利于手术切除。幼稚型AVM只能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96例子宫肌瘤病人,经股动脉穿刺分别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颗粒,阻断其血供,并加强临床护理。结果196例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均顺利完成。术后1~3月随防,188例月经量减少或恢复正常,B超显示肌瘤缩小并与术前对比,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5%~62%;8例症状无明显改善,行妇科手术切除。10例未孕者有4例怀孕生子。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创伤小,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并发症的严密观察是护理的主要环节。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巨块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89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50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首次DSA造影发现11例存在肝外动脉供血;64例出现肝外供血动脉共计67支.术后甲胎球蛋白下降均>50%.术后4~6周复查CT,肿瘤最大直径缩小3.5~5.9cm.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8%、48.3%和28.5%.结论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肿瘤经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光机系统,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每一病例均在介入化疗栓塞前后行肝固有动脉常规及不同角度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内病灶个数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个数为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而不同角度方法显示病灶个数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比较X^2=12.64,P〈0.05。结论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显著提高小病灶检出率,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肝脏肿瘤的漏诊率,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坏死术前术后DSA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晶  徐廷国 《解剖与临床》2008,13(4):241-243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病例术前术后行DSA检查,了解其术前股骨头血供情况,评价术后疗效。方法:对55例股骨头坏死病例行DSA检查。手术前病例25例,其中FicatⅡ期10例、Ⅲ-Ⅳ期15例,均伴髋关节异常。手术后30例,其中大转子转移股骨头成形术15例,带血管蒂髂骨骨瓣移植髓腔减压术15例。所有患者均选择旋股内外血管造影。结果:术前25例患者中20例旋股内动脉终末支中断、消失,3例股骨头染色良好,2例支持带动脉正常;25例均未见髋部静脉显影。术后30例髋部动脉造影示全部病例随手术方式不同出现髋部动脉发生解剖性变化,股骨头圆韧带动脉均未见显示。结论:股骨头坏死术前DSA造影可准确判断病侧股骨头动脉供血情况,对确定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手术后DSA造影对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超选择插管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及侧支供血血管,造影证实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予以栓塞,重复造影,证实栓塞成功。结果26例患者共栓塞子宫动脉51支,侧支供血血管3支,全部栓塞成功,21例患者术后即时止血,5例患者出血逐渐停止,无一例出血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证。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产后大出血,即时、准确,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了子宫、卵巢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yna CT与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在前列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科使用SIEMENS Artis Zeego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和图像采集进行前列腺动脉栓塞的38例患者,用Dyna CT技术明确前列腺癌供血动脉与其他侧支的情况,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指导进行安全性的前列腺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38例患者经两名高年资主任医师指导分别进行前列腺癌动脉栓塞术。Dyna CT联合DSA确认前列腺动脉65侧,比例达85.5%(65/76),其中24例患者显示双侧前列腺动脉,10例确认单侧前列腺动脉;前列腺动脉开口起源于髂内动脉38条,起源于闭孔动脉11条,起源于膀胱下动脉9条,起源于阴部内动脉5条,起源于直肠下动脉2条。利用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完成前列腺动脉栓塞89.2%(58/65),其中24例患者完成双侧栓塞,10例完成单侧栓塞,4例因血管迂曲不能进行超选择栓塞。结论 Dyna CT联合Embolization Guidance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前列腺优势供血动脉,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麦福 《医学信息》2010,23(16):2644-2644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38例,男13例,女25例。肝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5-18cm,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在监视器下缓慢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总有效率92%,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复查病例瘤体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并发症少。结论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组38例,男13例,女25例.肝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5-18cm,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在监视器下缓慢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总有效率92%,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复查病例瘤体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并发症少.结论 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子宫肌瘤6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来源后,超选至两侧子宫动脉,缓慢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或PVA微粒栓塞治疗.结果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3.2%,月经增多,痛经,尿频、尿急,贫血等1-3个月内恢复正常.并发症:除栓塞综合征外,可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腰腿痛,可自行恢复.治疗后3-6个月肌瘤缩小率在30%-68%之间.中短期疗效较稳定,末见复发.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其分支栓塞,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前栓塞在蝶骨嵴脑膜瘤外科治疗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术前栓塞、扩大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的4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难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例术前栓塞患者切除肿瘤时间平均约1 h,术中出血200~300 mL,均未输血。4例脑膜瘤的切除均达到SimpsonⅡ级。无栓塞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蝶骨嵴脑膜瘤的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化疗栓塞(TACE)后肝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肝右叶块状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经栓塞-化疗-再栓塞后再次行DSA造影检查。TACE术前、术后两次造影条件相同,观察肿瘤区和非肿瘤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51例中,肿瘤组织内动脉有增生或显著增生的血管网43例(84.3%),主瘤栓塞后DSA检出1~3个大小不等的次瘤34例(66.7%)。TACE后,肿瘤区血管密度减小、非肿瘤区血管密度增大,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管径增粗、血流量增多。结论:TACE后肝肿瘤区血流速度减慢,有利于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存留。主瘤栓塞后次瘤的发现,对于手术治疗的取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观察TACE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癌的异常血液供应及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旨在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资料143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26例;年龄11~80岁,平均年龄53.8岁。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3例中,规则性供血111例,占77.62%;异常供血32例,占22.38%,其中变异性供血17例(占11.89%),寄生性供血15例(占10.49%)。32例中,29例成功进行超选择插管并给予化学治疗栓塞治疗,其中18例使用SP微导管插管;3例异常供血未能成功超选择插管,只进行单纯灌注化学治疗。结论中晚期肝癌的异常供血发生率较高,认识其变异特点,才能确保肝癌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