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春玲 《工企医刊》2015,(2):1311-1312
目的探讨气囊上方负压吸引和使用洗必泰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使用呼吸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病人使用囊上气管插管联合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病人使用普通气管插管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哪组病人VAP发生率低。结果使用囊上气管插管进行间断声门下吸引联合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VAP发生率较使用普通气管插管,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低。结论在使用呼吸机患者中除了应用有效的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外,使用囊上气管插管,进行间断声门下吸引联合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洗必泰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在口臭、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口臭、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洗必泰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 h者分为综合护理预防组(A组)、常规气管导管组(B组),A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置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气管导管且每隔2h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胸部护理+使用超过幽门的鼻十二指肠管作鼻饲,B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组B组,A组与B组VAP发生率为34.1%和66.7%,早发性VAP发生率为7.3%和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清洁效果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病人84例,按照随机分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拭法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先冲洗后口腔擦拭再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清洁、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口腔清洁明显改善,发生口臭、口腔炎和VAP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口腔擦拭法和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法,可提高病人口腔清洁,降低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干预时机对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 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即刻组、4h组和8h组,每组410例;即刻组、4h组和8h组三组患者分别在插管后即刻、4h和8h介入首次口腔干预,插管后、插管后6h和插管后12h分别对患者上颌前臼齿上的牙菌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对发生VAP患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三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组和8h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显著高于即刻组(P<0.05),且8h组高于4h组(P<0.05);插管后即刻组牙菌斑评分为0.256±0.035;插管后6h,即刻组牙菌斑评分显著低于4h组(P<0.05),插管后12h,三组牙菌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例VAP患者共检出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4.06%,革兰阳性菌18株,占28.13%,真菌5株,占7.81%。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应及时行口腔干预有效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ICU 16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CASS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两组VAP发生率、早发VAP率、晚发VAP率、MV天数、住ICU天数和病死率。结果 CASS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7.5%、55.0%;早发VAP发生率分别为17.5%、32.5%;晚发VAP发生率分别为10.0%、2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天数分别为8.94(424)d、11.31(324)d、11.31(325)d;住ICU天数分别为(11.09±3.559)d、(14.06±4.39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28.8%、3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S可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发和晚发VAP的发生率,CASS可缩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MV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组合吸痰管结合洗必泰对ICU应用呼吸机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ICU应用呼吸机住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棉球擦拭处理,试验组给予组合式吸痰管结合洗必泰处理,评价两组患者的口腔评分(OAG)、口腔干预效果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OAG评分(18.73±7.96)高于试验组(15.34±5.28)(P<0.05);试验组发生轻度口腔异味者、2级以上口腔异味者及口腔残留物检出率,口腔阳性菌检出、牙菌斑指数及口腔黏膜损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PIS评分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的血液学指标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组合吸痰管结合洗必泰对ICU应用呼吸机患者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控价值,能够降低住院患者口腔细菌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合理提高口腔黏膜的防御能力,降低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咽部清洁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效果,以降低口腔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123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41例,A组采用喉镜直视下电动牙刷清洁;B组采用传统口腔擦洗联合口腔冲洗;C组采用传统口腔擦洗,比较3组患者口腔清洁效果。结果经3种不同方法清洁口腔后,A、B、C组口咽部清洁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80.49%、65.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牙菌斑指数分别为(1.02±0.02)、(1.62±0.56)、(2.38±0.2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F=6.37,P<0.05);A组口腔异味、口腔炎、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C两组,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镜直视下电动牙刷清洁口咽部效果更佳,明显改善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口腔异味和牙菌斑,且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口腔感染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宝义  汪蓉  马小芳  曹蕾 《医疗装备》2023,(24):108-111
目的 探讨集冲、擦、洗于一体的三合一口腔冲洗法在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6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ICU行经口气管插管的10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合一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经口气管插管当天、插管后3 d和插管后5 d的口腔清洁效果(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及口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插管后3、5 d的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均高于插管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3、5 d的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均低于插管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3、5 d的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冲、擦、洗于一体的三合一口腔冲洗法可有效提升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效果,降低口腔溃疡、口腔内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氯己定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氯己定液行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及CCU收治的须行机械通气的99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0.5%氯己定液与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口咽部与气管内细菌定植情况等.结果 试验组有14例(26.41%)发生VAP,对照组有23例(50.00%)发生VAP,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插管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早发型VAP有4例(28.57%),对照组中早发型VAP有12例(52.1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氯己定溶液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和延缓VAP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