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病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运用品管圈PDCA-SDCA方法,选定持续提高病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病历书写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和整改措施,实施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病历甲级率由品管圈活动前94%提高到品管圈活动后98.3%,消灭了丙级病历。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病历书写,提高了病历质量,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改进职业病诊断与编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跨科室的病案品管圈,选取某院职业病科2022年月5日1日—6月31日的病例132份,分析影响主要诊断选择或编码映射不准确的要因,实施改进措施后,选取职业病科2022年11月1日—12月31日的病例71份,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通过6个月的改进,主要诊断Z编码使用率由36.3%降至12.7%,达标率106.3%,改善幅度为65.0%。主要诊断入组率由53.0%上升到86.3%,达标率116.4%,改善幅度为62.8%。结论 运用品管圈工具改进了某院诊断与编码的质控管理模式,开展针对性地反馈、督导与培训,建立与指标匹配的奖惩机制,有效地提升入组正确率。在提升病案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应持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9,(1):48-50
目的加强病案首页信息管理力度,提高病案首页信息填写准确性和完整性,应用PDCA循环法构建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监管机制。方法科室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CQI小组),遵循PDCA循环原则,以"提高病案首页填写正确率"为主题,开展为期4个月的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并将该次活动的预期目标值设定为"病案首页填写正确率≥95%",活动结束后继续监测3个月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情况,以确定PDCA循环法长效机制。结果遵循预定活动步骤,运用PDCA循环原理,病案首页填写正确率明显提高。从改进前的89. 94%,提升到96. 17%,达到预期目标值。活动结束后,再延续监测3个月,病案首页填写正确率依然保持95%以上,说明管理机制长期有效。结论运用PDCA循环的操作原理,可明显提高病案首页填写正确率,促进病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增加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再生无菌器械包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工作中成立"品管圈"小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中采用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与新的统计技术工具,使活动的全过程在PDCA循环中得到优化。结果再生无菌器械包缺陷发生率由改进前的1.26%降低至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科室满意度由84.78%提高至97.8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了无菌物品不合格率,临床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工作现场管理水平以及团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立多重耐药菌品管圈前后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的变化。方法2014年2~10月期间,该院由多部门、多学科组成成立多重耐药菌品管圈,对科室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进行监督管理,与未成立品管圈活动前的2014年1月比较,观察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的分析率由2014年1月的7.6%上升至2014年10月的92.4%。结论多部门联合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知,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品管圈方法在提高内科病案首页手术填写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某院病案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将活动前3个月的内科病案,抽出作为对照组,共703份;自品管圈小组成立之日后3个月的内科病案680份作为实验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方法,制定措施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内科病案首页手术填写质量。结果干预后内科病案首页手术填写质量有显著提高,缺陷率从48.36%降为14.55%。结论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可显著提高内科病案首页的手术填写质量,并可锻炼科室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病案质控医师参加每周的院长质量查房,把病历质量管理由终末质控转为环节质控,加强病历内涵质量的监控,及时发现病历质量缺陷,及时反馈纠正,并在每月的“院长查房质控通报”和“医疗质量月报表”上公布。通过院长质量查房的权威性,加大了病历质量管理在临床科室管理中的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病历书写质量的重视,增强病历质控与医院职能科室的协作,促进病历质量和临床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研究2000年-2015年医院所有封存病历182份。其中,经司法和医学会鉴定判决或协商解决纠纷病历占32.42%,存在医疗过错纠纷封存病历占64.41%,医院全责占18.42%,以外科、手术病历居多。指出了封存病历的发生年份、涉及科室、纠纷性质、诉讼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缺陷,探讨封存病历与法律法规、医疗过错、治疗科室、病案管理以及病历质量的关系,认为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封存病历有显著影响,封存病历复印件有利于后续病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品管圈管理工具来探索降低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错误率的有效方法,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及编码员的业务水平。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实施,计算实施四项对策前后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的错误率和目标达成率,评价此次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错误率由改善前44.44%降低至18.55%(χ2=136.03,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标达成率为116.09%,进步率为58.25%。小组组员在品管圈活动手法运用、成绩获得感、编码质量意识、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结论:通过应用品管圈,能够有效降低病案首页ICD编码错误率,全面提升病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该活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7,(1):15-17
目的通用品管圈小组活动,提高CT/MR患者检查准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CT/MR病人检查准时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及确定目标后组织实施,对比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持续医疗检查质量的改进。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患者检查平均等候时间较前缩短9.6分钟,排队秩序良好,环境安静,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不仅优化了放射科室工作的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CT/MR患者检查准时率,降低临床各科室的时间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品管圈内成员协助团结精神及医疗检查质量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伍杏容  李小艺 《现代医院》2009,9(1):107-108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灵魂,是促进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医院存在的基础和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医疗体制改革、疾病模式和医疗需求模式的转变、知识经济与加入W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的改革形势,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每一家医院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优化并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把“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引入到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者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14.
马艳玲  孙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45-4646
[目的]探讨全程环节质量监控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以来我院提交的所有病案予以质量监控,对比2009年与2010年的病案质量。[结果]随机抽取2009年病案2769份,缺陷病案115份,缺陷率4.15%;2010年病案3125份,缺陷病案29份,缺陷率0.93%;2010年病案缺陷率显著低于2009年病案缺陷率,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环节质量监控对于确保病案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处理对香椿芽苗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黑暗为对照,将香椿苗置于白、红、黄和蓝四种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日照光12 h,光照强度为(30±3)?mol/(m·s),照光培养13 d后测定香椿芽苗菜的各项生长和品质指标。结果白光处理下生长的香椿芽苗菜可食干质量、全株干质量、可食率、维生素C(V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光质处理。蓝光处理下香椿芽苗菜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光质处理。红光处理能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其次是白光和蓝光处理。与对照和其他光质处理比,白光和黄光处理下生长的香椿芽苗菜地上部分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白光处理的芽苗菜地下部分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红光处理下香椿芽苗菜子叶中的花青苷含量最高,其次是黄光处理。结论白光照射有利于香椿芽苗菜的生长,提高可食率,改善部分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申丽丽  张辉民 《现代医院》2007,7(Z2):155-157
目的 检查、分析病历首页书写缺陷及遗漏诊断的原因,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为解决漏诊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出院病历14 237份进行首页检查,对其中3477份出院病历进行遗漏诊断专项检查.结果 14 237份病历首页中自然信息项错填或漏填的发生率为2.28%(325份),医疗信息项书写缺陷发生率为4.38% (623项次),导致错填、漏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检的3 477份病历中共有62份发生漏诊,发生率1.78%,导致漏诊的原因主要与观念、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有关.结论 提高临床医生对病历首页填写的重视程度及对遗漏诊断导致严重后果的高度认识.加强培训,让每位临床医师逐渐了解和掌握国际疾病分类(ICD)的知识,让ICD能够对临床诊断及正确书写有所帮助,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加强病案质量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红丽 《现代医院》2005,5(1):76-76
病案管理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医疗信息管理,病案信息的质量集中反映出一所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高低、临床医师医疗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病案是医师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也是临床总结和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资料。事实证明,抓住病案质量这个环节,就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施工作流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病案管理质量。方法根据《广东病历书写与管理规范》以及《住院病历质量评定标准》要求,在病案工作流程中加强质控。结果病案管理质量不断提高,确保病案作为信息提供与利用的功能。结论实施工作流程中的质量监控,促进病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使用SF-36量表和PSQI量表对受调查人员进行测试,对患者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在在PF、RP、BP和RE等项目上的得分低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PF呈显著负相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日间功能与RP呈负相关.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与BP呈负相关.睡眠效率与R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进行监测,对促进脑动脉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