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配对方法,对58例复发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11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入院当天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并开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200mg,每晚顿服,连续服用7~10 d,复测血小板聚集率,并筛选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结果:入院时复发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初发组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7~10 d后复发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积极的抗血小板聚集,防治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 AR)与红细胞( RBC)及血小板( PLT)参数的关系。方法对21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血栓弹力图测定AR率,同时检测上述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中RBC体积分布宽度(RDW)、PLT计数、PLT平均体积(MPV)、PLT分布宽度(PDW)、PLT压积(PCT)。结果211例急性脑梗死中AR 33例(15.64%)、阿司匹林半抵抗(ASR)30例(14.22%)、阿司匹林敏感(AS)148例(70.14%)。 AR组、ASR组和AS组ROW、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ASR组PLT计数明显高于AS组及AR组;AR、ASR和AS 3组之间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及ASR组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中PLT和MPV的升高对AR的诊治、临床用药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梗死的部位、范围 ,机体的代偿能力和处理正确与否等。本文对 48例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增大及 44例MPV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进行比较 ,报道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 92例 ,均符合 1995年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 ,且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为了除外其他可造成血小板体积及数量改变的影响因素 ,入选病例条件为发病后 3天内入院者 ,且无感染、血液病等。 92例中 ,男 5 1例 ,女 41例 ,年龄 42~ 90岁 ,平均 ( 6 3…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
目的观察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和血小板聚集率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40例)和阿司匹林敏感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活化敏感指标差异。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组花生四烯酸诱导及二磷酸腺苷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差异显著(P<0.05);阿司匹林抵抗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和血小板聚集率具有一致性,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呈高表达,临床在应用阿司匹林防治中,需密切观察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性激素水平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住院的男性脑梗死患者71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使用血栓弹力图法测定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同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根据AA抑制率结果将入选者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比较2组性激素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AA抑制率平均为(55.2±3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口服阿司匹林后男性脑梗死患者AA抑制率与血清孕酮(P)水平呈正相关(r=0.273,P=0.021),与甘油三酯(TG)水平呈负相关(r=-0.262,P=0.027)。与AS组(38例)相比,AR组(33例)总胆固醇(TC)、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偏高,P水平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为AR的危险因素(OR=4.465,P=0.026,95%CI 1.199~16.624),较高水平的P为AR的保护性因素(OR=0.146,P=0.005,95CI%0.039~0.552)。结论:男性脑梗死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存在差异,可能与TG及P水平有关。男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AR,可能与TG、TC、LDL-C、糖尿病和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有关因素,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连服10d,服用最后1d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结果 患者中AR发生率8.24%,阿司匹林半敏感(ASR)者占30.59%,年长者及女性AR或ASR患者中女性敏感者居多;如有吸烟者较AR或ASR者居多(11.53% vs 5.05%)。结论 AR在脑梗死患者中确实存在。ASA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及预防动脉硬化事件的脑血管病患者,若有AR存在,应及时换用其它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因阿司匹林需要长期应用,今后预测AR及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将是未来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观测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脑梗死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地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0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照组为50例健康查体者。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性增大,脑梗死恢复期则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观察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均血小板体积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AbbottCD-3200血细胞分析仪、BE Compact血凝仪分别测定7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MPV及Fg含量。健康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MPV、Fg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恢复期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MPV、Fg含量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面积与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LP(a)]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62例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面积的大小,分为腔隙性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3个亚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面积等一般资料,同时检测各组的MPV和LP(a)水平,对各组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LP(a)水平在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各亚组的MPV和LP(a)水平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与MPV和LP(a)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5、0.725,P0.05),同时MPV和LP(a)呈正相关(r=0.795,P0.05)。结论 MPV和LP(a)升高是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其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脑梗死面积的预测,对脑梗死患者后期随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计数情况分为AR(阿司匹林抵抗)组26例和AS(阿司匹林敏感)组38例。观察比较两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吸烟等一般临床特征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纤维蛋白酶、超敏C反应蛋白(hsRP)、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 AIC)、总胆困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AR组女性50.00%、糖尿病46.15%高于AS组7.89%、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Hcy、HbAIC、LD高于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糖尿病患者AR发生较高,Hcy、HbAIC、LDL可能导致AR的发生,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时需注意女性、糖尿病、Hcy、HbAIC、LDL含量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MPV升高 ,血小板体积增大 ,活性增强。研究发现MPV与许多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梗死等 )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现就MPV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测定花生四烯酸(AA)诱导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20%即判定为AR,抑制率在20%-50%之间则判定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抑制率〉50%即为阿司匹林敏感(AS)。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AR的发生率,并分析各组间各项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果3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AR发生率为33.9%,ASR发生率为19.7%。与As组相比,AR+ASR组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65岁患者中,高风险患者AR+ASR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小板计数[OR=0.996,95%可信区间(CI):0.991—0.999,P=0.041]和hs.CRP(OR=0.972,95%I:0.959—0.996,P=0.014)是发生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AR的发生率较可能与血小板数量和患者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大是血管性疾病死亡或复发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现已证明,急性心肌梗塞时MPV增大[1],为了解脑梗死患者中MPV变化情况,对71例经CT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行MPV和血小板数(Plt)测定,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分析429例ACI患者(ACI组)和429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水平,并根据ACI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组分为轻、中、重度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的PLT水平显著降低(P<0.01),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和FIB与脑梗死呈独立相关(OR=1.628,95%CI为1.427~1.857;OR=7.115,95%CI为4.981~10.164);FIB与MPV水平两者相互间无明显相关性。ACI组各亚组FIB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患者FI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51,P<0.01)。结论:FIB、MPV可能为引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且FIB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与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探讨MPV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1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评分>15分组及≤15分组,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MPV水平及其他临床检验结果(如白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等),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将所有病例按OCSP分型,统计MPV在不同亚组间差异。结果 NIHSS评分>15分组MPV水平较NIHSS评分≤15分组显著升高(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升高为NIHSS评分>15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TACI组较LACI组MPV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MPV水平是评估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高MPV水平可能与导致脑梗死的心源性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血小板形态变化的观察 ,初步探讨了脑梗塞与血小板形态的关系 ,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塞的防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病例为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 ,排除了心脏病、血液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男48例 ,女32例 ,年龄 (63.2±9.2)岁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病例共80例 ,男50例 ,女30例 ,年龄 (65.4±8.6)岁 ,排除了急性心脑缺血性疾病、肿瘤、血液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与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天行头颅MRI检查,并予阿司匹林300mg负荷剂量口服,服药3h后采用全血阻抗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将92例患者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7d后复查头颅MRI。对2组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AR组31例(33.7%),AS组61例(66.3%)。AR组NIHSS评分、急性期梗死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AS组[7.0(9.0)比5.0(6.0),P=0.041;32.3%比18.0%,P=0.026]。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AR(OR3.082,95%CI1.072~8.954,P=0.028)、NIHSS评分(OR1.212,95%CI 1.014~1.435,P=0.032)及年龄(OR1.049,95%CI1.003~1.102,P=0.035)是急性期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作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和二级预防策略的选择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光学比浊法(LTA)在监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中的相关性;观察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并接受规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77例;回顾分析其TEG测定的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后MPV,以及其中99例患者LTA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DP、ARA诱导的LTA血小板聚集率与TEG血小板抑制率无相关性(P均0.05)。氯吡格雷低反应性LTA和TEG检出率分别为30.3%和45.5%,阿司匹林低反应性检出率分别为19.2%和31.3%,低反应性检出率LTA低于TEG法(P0.05)。177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和敏感组、阿司匹林低反应性组和敏感组服药后MPV均较服药前降低(P均0.01);服药前及服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组MPV均低于敏感组(P均0.05);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低反应组服药后PLT高于服药前(P均0.05)。结论 TEG和LTA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差,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检出率均较高,值得临床医生注意;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MPV降低;服药后PLT上升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低反应性;MPV偏低患者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发生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加剧,促使血小板聚集。201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治疗指南明确指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acetyl salicylic acid,ASA)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9)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临床上常见的血小板活化指标,主要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和血小板体积变化。近年来研究提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能够对急性或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进行预测。本文就目前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