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987-1988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FBG、2h PG、Hb A1c)和血脂指标(TG、TC、HDL-C、LDL-C)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伏格列波糖联合二甲双胍较单纯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提高对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情况的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对血糖控制效果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肥胖T2DM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二甲双胍+艾塞那肽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及BMI值,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生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hPG、FBG、Hb Alc水平、BM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51%(5/37),与对照组10. 81%(4/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53-3554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FBG、Hb Alc、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HbAlc、2hPG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式为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收治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为81.8%,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FBG、PBG、HbA1c相较于治疗前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FBG为(5.6±1.0)mmol/L、PBG为(7.7±2.1)mmol/L、HbA1c为(6.5±1.3)%,对照组FBG为(7.9±1.1)mmol/L、PBG为(9.8±2.3)mmol/L、HbA1c为(8.1±1.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可观,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30-3831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 PG、Hb Alc、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胡茗  冯晖  渠莉  田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59-1760
目的 比较诺和灵30R、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和优降糖、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初发高血糖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组56例,采用诺和灵30R,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治疗;B组64例,采用优降糖,二甲双胍与拜糖平三联治疗;治疗周期12个月;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PPB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A组和B组FBS、PPBS、HbA1c在用药后都有所下降;B组治疗前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前后FBS和PPBS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控制血糖有效率为92.85%,B组为31.2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糖采用诺和灵30R,拜糖平,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新发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单一治疗。两组均治疗14w,观察对比两组患者Hb AI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FPG、2h FPG和Hb 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FPG、2h FPG和Hb 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为8.5%,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以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Hb A1c、FBG、PBG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b A1c、FBG、P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精神健康、活力、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体质量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3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二甲双胍+艾塞那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控制及体质量指数(BMI)变化情况,并统计毒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FBG、2 h PBG及BMI均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对照组为3.92%(2/5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康平县人民医院诊疗的158例初发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9例)。对照组以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联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BG、PBG、HbAlc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PBG、HbAlc值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以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糖状态,促进康复,且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任何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药物初始治疗或近12周内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比较治疗16周后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分别较单药治疗组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BG)的影响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与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相比患者的FBG、PBG及Hb A_1c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相比,患者的FBG有所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所致的PBG及Hb A_1c水平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各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相似,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的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各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均未有肝肾功能异常、胰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在降糖疗效方面均优于二甲双胍及磷酸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组,且低血糖、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FBG、2hPBG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FBG、2hPBG水平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BG、2hPBG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 56%高于对照组80. 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 88%与对照组14. 63%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李鑫 《临床医学》2012,32(10):57-58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新乡市红旗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现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治疗后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FBG、OGTT-2 h血糖、HbAlc在治疗后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OGTT-2 h血糖、HbAlc治疗前后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50例。Ⅰ组采用常规二甲双胍口服片治疗,Ⅱ采用肠溶性二甲双胍口服片治疗,Ⅲ组采用缓释型二甲双胍口服胶囊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本-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FBG、PBG、HbA1c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5),而治疗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Ⅰ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Ⅱ组与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无差异性(P>0.05);三组药物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剂型二甲双胍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病症,常规二甲双胍口服片的成本-效果优于其它两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50-4151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选取收治的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SGF)]、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ET-1、VSG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VSGF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T2DM大血管病变疗效显著,能改善内皮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50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将患者按2:1:2比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观察组(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对照组1(二甲双胍单药)和对照组2(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15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5周后,观察组的FBG、2h PBG以及Hb A1c水平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1,而BMI水平显著降低,亦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2,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超重体重,减少低血糖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将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联合使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出2017年1月~2018年3月因初发2型糖尿病而进入本院就诊的92例病人为对象,依据用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以上病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予以二甲双胍+沙格列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评估、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血糖指标与体质指数改善情况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及体质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及体质指数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二甲双胍+沙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体质指数,且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值得推荐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相关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为二甲双胍与维格列汀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类物质(ROS)及空腹血糖(FBG)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GSH-PX、SOD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ROS、MDA、FBG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二甲双胍基础上给予维格列汀能通过升高外周血GSH-PX、SOD水平与降低ROS、MDA水平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533-3535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及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 PG、Hb 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胰岛素、服糖后2h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胰高血糖素、服糖后2h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胰岛功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2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SCV、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BG)、饭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b A1C、FBG、2 h P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