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36-283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组(观察组)和普通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液病毒学和生化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788-2789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丙肝治疗应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前和用药48周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慢性丙肝治疗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48周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可有效提高治疗应答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吉林省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与参考组(利巴韦林)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时HCV-RNA阴转、ATL水平、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等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CV-RNA阴转、ATL水平、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能够获得早期应答,对丙肝病毒复制进行抑制,同时安全性良好,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72.0%)和丙肝病毒(HCV-RNA)转阴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转阴率(4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2例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02例患者完成48周以上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定量(hepatitis Cvirus-ribo nucleicacid,HCV-RNA)阴转率为81.4%(83/102),治疗过程中出现流感样症状70例,骨髓抑制72例,精神症状4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6例,脱发12例,皮疹22例,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效果较好,治疗过程必须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其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对照组16例,用安福隆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安福隆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两组利巴韦林的剂量均为750~1050mg·d~(-1),疗程均为48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88.1%,对照组持续应答率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肌注α-2b干扰素6 MIU,每周3次,两组均按体重同时口服利巴韦林900~1 200 mg,每天1次,治疗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早期应答率为76.0%,持续应答率为68.0%,均高于对照组的48.0%和40.0%(均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8.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失眠、骨髓抑制等,观察组失眠发生率60.0%,较对照组高(P<0.05),消化道症状发生率44.0%,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优于普通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IL-12水平的影响,分析IL-10、IL-12水平变化与病毒学应答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探讨IL-10、IL-12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血清HCV-RNA阳性的Ib型慢性丙肝患者60例,依据病毒载量将其分为3组,低病毒载量组(1.0×103IU/ml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普通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为对照,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CHC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PEGIFNα-2b,对照组给予IFNα-2b,均联合利巴韦林口服,疗程48周。观察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久病毒学应答(SVR)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EVR率、ETVR率、SVR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6.27、4.17、4.44,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结论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SVR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46-3447
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早期应答率和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0.97%和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能够耐受且顺利完成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察在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与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利巴韦林治疗)和观察组(利巴韦林治疗+低剂量干扰素治疗),两组均包含4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4.09%、86.36%、90.91%,对照组分别为65.90%、68.18%、75.00%,两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②观察组共发生3例(6.82%)不良反应,对照组共2例(4.55%),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③随访半年,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5例(11.3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与单纯应用利巴韦林相比,联合应用低剂量干扰素,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派罗欣治疗大三阳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大三阳乙型肝炎(门诊或住院)患者114例,分为派罗欣(治疗组)和拉米夫定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ALT治疗应答率为91.66%,HBeAg阴转率为86.66%,HBVDNA阴转率91.66;对照组治疗应答率为77.77%,HBeAg阴转率为66.66%,HBVDNA阴转率62.9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派罗欣治疗大三阳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F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治疗组24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18例,采用IFNa-2b(赛若金)5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剂量均为800~1200mg/d口服,总疗程为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早期应答率83.3%,对照组应答率50.0%;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应答率87.5%,对照组应答率61.1%;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率87.5%,对照组完全应答率55.6%;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组持续应答率75.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44.4%.主要副反应为不同程度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脱发,皮疹皮肤瘙痒,失眠,抑郁等症状,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副反应两者无明显差别,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6目的 探讨双环醇片联合利巴韦林对干扰素α禁忌或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15例)给予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双环醇和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24周.结果 治疗24周时,观察组血清HCV-RNA转阴率(42.86%)、ALT复常(76.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CV-RNA含量的对数值(4.08±1.25)、ALT值(49±21)U/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双环醇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干扰素α禁忌或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降酶效果显著,且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3~2007—03我院应用派罗欣(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罗氏)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5例,与普通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对照观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气实脾法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及其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实脾法组方的中药颗粒剂,每日1剂,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指标、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辨证分型变化规律。结果:观察组可提高延迟病毒学应答(DVR)率,改善白细胞下降水平,减轻神疲、乏力等临床症状;选择补气实脾法干扰,可使慢性丙型肝炎出现的症状或不良反应出现的症状减少/减轻;中医证型并未影响慢性丙肝早期治疗结果,特别是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未受影响。结论:抗HCV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如神疲、乏力、白细胞减少等,可以归纳为中医气虚证;补气实脾法可减少/减轻慢性丙肝抗病毒药治疗不良反应,提高DVR,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肝提供了有益方法;补气实脾法可明显使慢性丙肝其他中医证型症状减少/减轻,向无证可辨型转变,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EVR率(55%)、SVR率(37.50%)高于对照组EVR率(30%)、SVR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R率(7.50%)低于对照组NR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CV-RN、ALT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V-RN、ALT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索非布韦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突出、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78-3679
观察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选取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采取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再给予盐酸氨溴索和利巴韦林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5.3±0.9)d]显著低于对照组[(7.7±1.3)d](P<0.01),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但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和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 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Peg IFNα-2α(180μg/周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1 200 mg/d抗病毒治疗48~72周,随访24周。比较不同基因分型病毒性学应答率;比较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病毒学应答率的关系;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256例患者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166例(64.8%),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243例(94.9%)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218例(85.2%);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57例基因1型(61.3%)与99例非1型(38.7%)感染者中SVR分别为83.4%和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治疗前ALT水平分为高ALT水平组(ALT80 U/L)与低ALT水平组(ALT≤80 U/L),两组之间RVR、EVR及SVR无显著差异(P0.05);按HCV RNA基线水平,高病毒载量组(HCV RNA4×105IU/ml)RVR、ETVR和SVR均较低病毒载量组(HCV RNA≤4×105IU/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按是否获得SVR分为SVR组与非SVR组,非SVR组的年龄及病程明显高于S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 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获得较高的EVR和SVR,年龄、病程及治疗前HCV RNA水平均是影响SV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