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见其左足第1跖背动脉起自第1足心动脉。第2跖背动脉缺如。现报道如下。足底外侧动脉于第2跖骨间隙近侧端距第2跖骨头41.92 mm处发出第2足心动脉,起始管径为2.46 mm,沿第2跖骨体外侧缘,第2骨间足底肌深面行26.08 mm至第2跖骨间隙远侧端,在距第2,3跖骨头距离分别为20.52 mm,20.78 mm处分为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沿途发出肌支营养(?)收肌及骨间肌。内侧支即第2趾足底总动脉,起始管径为1.88 mm,沿第2跖骨头跖面向远侧端行50.92 mm后,于第2趾蹼和第2、3趾足跖面之  相似文献   

2.
足背动脉和跖背动脉走行变异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足背动脉走行变异和跖背动脉解剖变异有文献报道 ,我们在游离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手术中 ,遇到一例足背动脉和跖背动脉走行变异的特殊病例 ,报道如下。病人男性 ,16岁。因右手示、中指外伤性缺如入院。 2 0 0 3年 3月 16日行游离双足第二足趾移植再造右手示、中指手术。切取右足第二足趾时见足背动脉走行于足背的正常位置 ,第一跖背动脉近端走行于骨间肌的深层 ,向远端走行逐渐浅出 ,在跖骨头横韧带的浅层分出趾和第二足趾的趾背动脉。切取解剖左足第二足趾时 ,首先在跖骨间隙和趾蹼处解剖显露跖背动脉 ,发现第一跖背动脉缺如 ,在跖骨头…  相似文献   

3.
虎口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虎口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方法:解剖30侧成尸手标本,观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结果: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点外径(1.0±0.3)mm,走行于拇长伸肌腱尺侧,其来源有3种类型:①第1掌背动脉型,即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来源于第1掌背动脉43.3%;②拇主要动脉型,即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来源于拇主要动脉46.7%;③混合型,即第1掌背动脉与拇主要动脉吻合后发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10.0%.结论:虎口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便、质地良好、外形美观、血供可靠,是修复拇指及第2掌指关节处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正> 作者在行第二趾或(足母)皮甲瓣再造拇指的手术中,发现第一跖背A 按Gilhert 分三型。讨论:足背动脉缺如时,宜由第一趾蹼逆行游离出第一跖背动脉。34例Ⅲ型第一跖背动脉的形态,缺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与虎口背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虎口背侧血供属多源性,由虎口掌侧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和虎口背侧动脉(第1掌背动脉)分支供养。①第1掌背动脉恒定起自桡动脉,走行于第1掌骨间隙,分出桡侧、尺侧和中间3个终支,有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同名指背皮神经伴行;②虎口掌侧动脉向虎口背侧发出尺侧、中间和桡侧穿支,与第1掌背动脉分支形成恒定的吻合,营养虎口背侧皮肤。 结论 以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为蒂,可形成跨区域供血虎口背侧皮瓣转位修复示指近侧段、鱼际部和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右侧下肢尸体标本中,发现第3腓骨肌缺如并第3跖伸肌变异,从第5跖骨基底部追踪至胫、腓骨附着部位,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在修去足背皮肤和浅筋膜,清理肌腱时,发现[母]长伸肌和[母]短伸肌附着于第1趾背的肌腱,趾长伸肌附着于第2~5趾背的肌腱,趾短伸肌附着于第2~4趾背的肌腱,未见到第3腓骨肌腱,但可见附着于第5跖骨粗隆的第3跖伸肌腱(图1)。第3跖伸肌腹从腓骨中下2/3内侧面发出,经胫腓连结背面,即外踝内侧面,于伸肌上、下支持带深面走行,逐步过渡为肌腱,呈半羽肌状,附着于第5跖骨粗隆处。第3跖伸肌全长27.4 cm,肌纤维附着于趾长屈肌和腓骨短肌起点之间的腓骨内侧面,长14.5 cm,平均厚度1.5 cm。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内侧楔骨与第2跖骨底间韧带进行形态学相关参数测量,为其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8只新鲜成年尸体足部标本,测量跗跖背侧及跖侧韧带、Lisfranc韧带的长、宽、面积,Lisfranc韧带附着点距关节面距离及其走行角度。根据测量数据,建立内侧楔骨-第2跖骨底间骨隧道。 结果 Lisfranc在3条韧带中形态学数据最大,长、宽、面积分别为(9.11~12.03 mm)、(7.36~10.16 mm)、(92.01~120.01 mm²)。骨隧道进针点在第2跖骨底,距第2跖骨-中间楔骨关节面距离为(8.25~11.22 mm),角度与Lisfranc韧带走行一致,与矢状面呈(39.2°~47.6°),水平面呈(12.5°~19.8°),出针点为Lisfranc韧带在内侧楔骨上的附着点。 结论 Lisfranc韧带在3条韧带中最为粗壮,重建通道应按照其附着点和走行角度重建背侧韧带和Lisfranc韧带,而跖侧韧带由于位置较深,受技术所限,此为类解剖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临床游离移植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经红色乳胶灌注的足部标本10例,足部铸型标本20例,观察母趾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规律、分布情况,血管口径,并对皮瓣支配神经及静脉回流进行解剖分析。 结果 母趾趾背动脉外径(0.8±0.2)mm。根据趾背动脉起始、口径、供血范围不同进行分型:Ⅰ型:从第1跖背动脉发出,占67%(20例)。Ⅱ型:第1跖背动脉同时发出母趾腓侧趾动脉和趾背动脉,占23%(7例)。Ⅲ型: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发出或缺如,占10%(3例)。 结论 母趾背动脉较粗,分支分布、血管神经分布恒定,设计游离的母趾趾背动脉皮瓣具有解剖学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与第2掌背动脉及指蹼动脉间的吻合类型, 为第2掌背动脉皮瓣的安全设计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成人新鲜手标本39侧, 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解剖观测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的起源、走行、外径以及与第2掌背动脉和指蹼动脉间的吻合方式。 结果 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在第2掌骨颈处起自第1掌心动脉,起始处直径(0.57±0.20)mm,沿第2掌骨颈尺侧和骨间肌的间隙穿向背侧,与第2掌背动脉及指蹼动脉间形成吻合。依其与掌背动脉及指蹼动脉的吻合特点可分4型:Ⅰ.无吻合型(38.46%);Ⅱ. “T” 型(33.33%);Ⅲ. “Y”型(25.64%);IV. “π” 型(2.56%)。 结论 28.20%的第2掌背动脉与指蹼动脉间并非直接吻合,而是通过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间接吻合( “Y” 型、 “π” 型吻合),当遇到这两种情况时,术中很容易破坏第2掌背动脉与指蹼动脉间的吻合连续性,导致第2掌背动脉皮瓣的切取困难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10.
带血供第2跖骨瓣重建外踝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供第2跖骨瓣修复外踝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足背动脉外侧的分支、走行、吻合及其与第2跖骨的血供关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第2跖骨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其背侧血供源于不同出现率的以下动脉:足背动脉1~4支,跗外侧动脉1~2支,第1跖背动脉1~3支,第2跖背动脉1—2支,弓状动脉2~4支。上述动脉的骨膜支分布于第2跖骨的内、外侧骨面与邻近皮肤,外径0.3~1.0mm。在足背的外侧区,诸动脉的分支问有恒定的直接吻合。结论:依据足背动脉外侧分支的解剖学规律,可以酌情选用血管蒂,设计4种有血供的第2跖骨瓣,用于移植或移位重建外踝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量内侧楔骨至第2跖骨底间韧带的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Lisfranc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20例新鲜成人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背侧韧带、Lisfranc韧带和跖侧韧带的长、宽,并观测Lisfranc韧带的走行方向和其在内侧楔骨的起点位置。 结果 背侧韧带长为(5.44±0.83)mm,宽为(4.20±0.64)mm;跖侧韧带长为(7.07±1.05)mm,宽为(5.23±1.10)mm;Lisfranc韧带长为(9.33±1.34)mm,宽为(8.00±1.23)mm,其与第2跖骨干中轴近端夹角为(61.45±5.03)°,其在内侧楔骨外侧面起点距关节面背侧(10.89±0.84)mm,跖侧(8.31±0.92)mm,远端(5.35±0.60)mm,近端(12.04±0.85)mm。 结论 Lisfranc韧带最为粗大,跖侧韧带次之,背侧韧带最为薄弱。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可参照Lisfranc韧带起点位置和走行方向的解剖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临床设计切取■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5只(左侧6例,右侧9例,男性11例,女性4例)新鲜足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趾腓侧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布规律和特点。结果■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存在,根据其起源分为:Ⅰ型,■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内侧发出9例,占60.00%,起始处直径(1.21±0.34)mm;Ⅱ型,■趾腓侧趾背动脉在近节趾骨由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内侧发出3例,占20.00%,起始处直径(1.13±0.26)mm;■趾腓侧趾背动脉由第1跖背动脉与■趾腓侧趾底动脉在近节趾骨共干发出3例,占20.00%;根据分支优势可分3种亚型:Ⅲa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82 mm,■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53 mm;Ⅲb型:■趾腓侧趾底分支动脉粗大型1例,占6.67%,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51 mm,■趾腓侧趾底动脉起始处直径0.71 mm;Ⅲc型:第1跖背动脉分支与■趾腓侧趾底动脉分支等大型(均细型)1例,占6.67%,分支在第1跖背动脉起始处直径0.41mm,分支在母趾腓侧趾底动起始处直径0.43mm。所有类型■趾腓侧趾背动脉均延伸入甲床,并有皮支滋养上甲皮及腓侧甲廓。结论以■趾腓侧趾背动脉蒂甲床瓣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该术式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安全,并有营养神经伴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前臂中上段骨间后动脉穿支的相关解剖参数,为游离前臂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20侧,观测外径≥0.5 mm的前臂背侧骨间后动脉穿支(即有效穿支),自骨间后动脉发出点至肱骨外上髁间距离、发出点处外径、血管蒂长.结果: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中上段发出2~5支肌间隙穿支或肌穿支供应皮肤,其中有效穿支出现率为85%(17/20).最粗的骨间后动脉穿支发出点位于自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小头桡侧缘连线上、距肱骨外上髁 (9.6±3.2)cm范围内,余穿支依次相距3.0~6.0 cm发出,每个穿支斜行0.8~2.7 cm穿过肌间隙后穿入皮下,蒂长(2.5±0.2)cm,穿支外径(0.5±0.2)mm,均有两条伴行静脉.结论:以前臂背侧中上段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6例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 例新鲜标本上观测距腓前韧带起止点及行径,第2跗跖背侧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模拟重建手术。 结果 第2跗跖背侧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长度(4.1±0.4) cm,距腓韧带长度(2.4±0.5) cm。(1)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临床应用12例,全部病人随访4月~2年,重建后距腓前韧带可纠正踝内翻畸形,骨瓣愈合时间为2~3个月,踝关节功能满意,无再断裂并发症。 结论 骨瓣修整后的背侧韧带重建距腓前韧带有术式简单,重建韧带结构接近正常,受区损伤小等优点;采用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足部骨骼之畸形变异及各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作者共观察成年男性足部X线象160例。对足部骨骼之畸形变异进行了研究。 2.足部额外骨并不少见,占35%,常见者有副舟骨、副腓骨、跖间骨及三角骨等。 3.跖骨头下方之籽骨数目可以为0—8个。 4.作者测量了第一、二跖骨间角、(足母)趾跖趾间角、Bohler氏角、舟骨粗隆突出距离,第一、二跖骨头差及跖骨干皮质厚度,并指出其相互关系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鱼际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大鱼际皮瓣的血管解剖学基础,以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观察大鱼际皮肤的血供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临床切取3种不同设计的大鱼际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共计14例。结果:大鱼际皮肤的血供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1)由掌浅支或其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支;(2)来源于拇主要动脉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穿支;(3)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向大鱼际桡背侧发出的皮支;(4)大鱼际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上述这些血管在大鱼际交织成网状,营养整个大鱼际皮肤。临床应用以掌浅支(弓)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大鱼际皮瓣4例,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7例,大鱼际桡背侧筋膜血管蒂皮瓣4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指动脉穿支皮瓣远端约4mm坏死,结痂后自行脱落。术后随访半年~2年,平均10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美观。结论:三种皮瓣疗效可靠,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临床上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来修复。  相似文献   

17.
在制作一成人左上肢血管神经标本过程中,发现拇主要动脉变异合并掌浅弓异常,现报道如下. 异常拇主要动脉由桡动脉的腕背支在鼻烟窝处穿入第1骨间背侧肌的同时发出,走行于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处发出3个分支,分别形成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1支与掌浅弓汇合的动脉,其直径依次为1.78mm、 1.80mm、 1.02mm,由变异拇主要动脉发出的1支动脉绕过虎口在拇收肌浅面与掌浅弓汇合,全长4.38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供第1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方法 解剖58侧防腐固定的成尸手标本,观测第1掌背动脉的起源、外径、长度及吻合。观察皮瓣感觉神经的来源及分布。1侧新鲜成尸手标本动脉造影。 结果 第1掌背动脉起于桡动脉鼻烟窝段,外径(0.77±0.19)mm,长度(5.21± 0.47)cm。第1掌背动脉分为3型:Ⅰ正常型占60%(35侧),走行在第2掌骨桡侧,在第2掌骨颈或示指近节桡侧与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吻合。Ⅱ变异型占29.2%(17侧),Ⅲ缺如型占10.3%(6侧)。第1掌背动脉伴行静脉两支者占29%(17侧);1支者占19%(11侧);缺如占52%(30侧)。皮瓣的感觉神经来源于桡神经浅支。 结论 第1掌背动脉作为轴心血管设计为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示指近节及掌指关节背侧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4年9月21日行一例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术中在足背切口近端解剖足背动脉时,发现从胫前动脉发出二支足背动脉。平行走行至第一跖骨间隙近端交汇成第一跖背动脉进入肌深面。在交汇处上方由内侧足背动脉发出足底深支,于第一跖间隙近侧穿入足底。术中将二支血管从起始部一并切断,其管腔口径大致相等,将其中一支在第一跖背动脉交汇处连同足底深支一同结扎。保留的一支足背动脉与桡动豚吻合,其它如常。术后移植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为1例左侧全手皮肤脱套伤(近端于尺骨茎突平面,远端至拇指指间关节平面、示、中、环指中节中部平面、小指远侧指间关节平面)行再植手术时,见其拇主要动脉由鼻咽窝处发出,在第1骨间背侧肌浅面走行,经虎口转至拇指尺侧,直接延续为拇指尺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侧指固有神经伴行。手部动脉变异较多,查阅相关文献,未见此类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