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凝血标本不同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采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的精密度.对40名患者的新鲜抗凝血分离血浆即刻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4,6,8 h重复测定,并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将30名患者凝血标本用相同的离心力分别离心5 min和10 min进行四项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重复性好,变异系数(CV)均≤4.0%.标本在常温下放置2 h,PT,APTT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 h,PT缩短(P<0.05),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 h,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延长(P<0.01),放置8 h,PT延长(P<0.01),APTT明显延长(P<0.001).FIB,TT于2,4,6,8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力和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室温下不宜超过2 h,当标本量大时,还可适当减少离心时间.  相似文献   

2.
赵红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80-1581
目的探讨在常温(17~27℃)条件下,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静脉血标本,于送检后0、1、2、4、8h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各时间点检测结果。结果各时间点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各时间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温(17~22℃)条件下,除MPV外,血常规其余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不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尿沉渣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尿液标本采集后即刻、放置1h、2h、4h、6h尿沉渣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放置不同时间点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情况.[结果]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4h、6h时红细胞计数、管型计数、大红细胞计数较即刻均显著下降,溶解红细胞均显著增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室温、4℃温度下尿液标本放置6h时白细胞计数较即刻显著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上皮细胞计数、小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对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检查结果影响较大,建议尽量在标本采集后4h内完成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对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计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16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在送检后的0、1、2、4、8h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各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各个时间点血液标本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的时间点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液标本放置在常温条件下,也就是说17°C~22°C温度下,除了MPV会产生变化,血常规其余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均不受放置时间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静  刘宁  彭素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1310-1311,1313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生化检测胆红素异常患者(实验组)56例,检测血常规;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常规结果 65例。比较分析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参数的变化。将实验组标本分别放置0.5 h,1 h,2 h、4 h检测血常规,进一步分析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的影响。结果胆红素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表现为:实验组WBC、HG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LT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细胞比容(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各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样本中胆红素异常增高会使血常规WBC、HGB假性增高,PLT计数假性减少,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没有进一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心血管疾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进行常规生化检测的患者,每例患者抽取6管血液标本,将其中1管用移液器将血清吸出加入4支冻存管中,分别于即刻、2~8℃冷藏过夜及-20℃冷冻24、72h后检测,另外3管于室温分别放置1、3、6h后检测,剩余2管先在室温下放置6h,随后分别于-20℃冷冻24和72h后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游离脂肪酸(FFA)。分析放置不同时间的血标本各项目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1h后LDH、FFA呈升高趋势,m-AST、IMA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冷藏过夜及室温放置3和6h后LDH、FFA明显升高(P0.05),m-AST、IMA明显降低(P0.05),6h后LDH、FFA升高更为明显(P0.01)。即刻分离血清并-20℃冷冻24、72h后的LDH、FFA、m-AST和IMA检测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室温放置6h后再-20℃冷冻24、72h的LDH、FFA检测结果均明显升高(P0.01),m-AST、IMA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对LDH、FFA、m-AST、IMA的检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即刻、放置4 h、12h和24h的血生化指标。结果放置24h血Ca~(2+)、K~+和Na~+明显较即刻时升高,而P-和Cl-明显较即刻时下降(P 0.05);放置时间12h血Ca~(2+)和K~+明显较即刻时升高(P 0.05);放置24h血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明显较即刻时升高,而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和β2微球蛋白(β2-MG)明显较即刻时下降(P0.05);放置12h血TBIL和BUN明显较即刻时下降,AST明显较即刻时升高(P 0.05);放置时间即刻、4 h、12 h和24 h血D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和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部分生化指标有影响,故临床上应注意控制标本放置时间,减少检验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8.
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72例住院患者采其空腹静脉血,对同一标本分别在3个时间段测定生化指标.结果 采血后标本放置2 h和3 h血糖检测结果比采血后1 h结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标本放置3 h,氯检测结果与采血后1 h结果比较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血后标本放置2 h和3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钾、钠检测结果与1 h采血后检测结果相比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采血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一患者血液标本在不同时间测定,其结果有差异,因此,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及时对标本进行处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尿液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即刻、1、2、3、4、5 h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的数量,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尿红细胞计数随放置时间延长呈趋势性降低,并在4 h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5h内结果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红细胞5 h内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大红细胞在3 h后出现皱缩、异常红细胞增多等形态的改变。结论为确保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尤其是尿红细胞形态的准确可靠,标本必须新鲜,并尽可能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75-5676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88例患者,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一次性抽血6ml,分别置入3支无抗凝剂的清洁干燥试管内送检,分别在收到标本即刻、采血后2h和采血后3h进行标本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血液标本放置3h后与标本即刻检测和采血后2h的检测结果比较,Glu检测结果明显降低,而Cl-的检测结果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Cr、K+、Na+、ALT、TBIL和DBIL检测结果变化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检测结果存在影响,应合理安排检测项目的顺序,对待检标本妥善保存。  相似文献   

11.
牛玉峰  樊卫  夏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70-2871,2873
目的了解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及放置时间对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分别取静脉血经肝素、EDTA-K2抗凝,于即刻,0.5、1、2、3、4、5、6、12h在MET(迈瑞)BC5500血细胞分析仪上以全血模式检测WBC、RBC、Hb、Hct和PLT。结果 WBC在3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在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h内,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在12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在即刻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1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两种采血部位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静脉血的WBC、Hb、MCV、MCHC的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RBC、PLT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HCT、MCH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WBC、MCV、PLT即刻的血常规检测水平与6 h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与3 h的检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BC、Hb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应当按照规范在3 h内完成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冠心病患者血清标本30例,即刻分离血清后室温放置,在0、2、6、12、18h分别测定IL-6浓度,并与1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各组IL-6初始水平分别为肝癌组(43.96±15.87)μg/L、冠心病组(42.17±10.34)μg/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94.43±20.32)μg/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4.53±6.06)μg/L与健康对照组(2.71±0.3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标本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其IL-6水平有一定的变化规律,0~2h内IL-6水平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及以后与各组IL-6初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血液离心后室温放置2h内,IL-6水平稳定,而随放置时间的延长,IL-6水平变化大,故临床检测IL-6需在2h内完成,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离胶管对血氨检测的影响及血氨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浓度.肝病组用分离胶管采样,对照组用分离胶管及EDTA-Na2抗凝管采样.结果EDTA-Na2管组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分离胶管采样于4℃放置4h及20℃放置1h与对照组即刻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0℃放置2h比对照组即刻值显著增高(P<0.05);肝病各组即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刻值(P<0.05),肝性脑病组显著高于各组(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重症肝炎组(P<0.05).结论分离胶管作为检测采样管可以更好反映血氨的生理水平,血氨水平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姚家勇  刘培明 《临床医学》2003,23(12):59-60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 14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 ,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 ,分别于 4h、6h、8h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标本放置 4h ,PT缩短 ( P <0 0 0 1) ,APTT无差异 ( 0 10 >P >0 0 5 ) ;放置 6h ,PT无差异 ( 0 2 0 >P >0 10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 ;放置 8h ,PT延长 ( 0 0 0 5 >P >0 0 0 2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4h ,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凝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静脉血置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中,分别在7个时间点测试分析结果。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体积(MPV)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P<0.05),PLT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结论经EDTA-K2抗凝静脉血,8h内测定结果可以满足日常常规检验工作需求,但MPV在1h内测定值最佳。  相似文献   

17.
肝部分切除大鼠内毒素血症与再生肝结构功能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大鼠内毒素血症与再生肝组织结构以及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102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假手术(SO)组和肝部分切除(PH)组,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循环血内毒素(E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结合胆红素(CB)与透明质酸(HA)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血清ET在PH术后6~72h期间升高,在12h、48h呈现峰值,分别与NC组比较(P<0.05,P<0.01);血清ET在SO组各时间点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清ALT在PH组术后6~72h期间升高,与血清ET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呈正相关(r=0.817,P<0.01);血清AST在PH组术后6~48h期间升高,与血清ET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呈正相关(r=0.717,P<0.05);血清ALB在PH组术后6~72h期间下降,与血清ET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呈负相关(r=-0.790,P<0.05);血清CB在PH组术后6~48h期间升高,与血清ET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呈正相关(r=0.836,P<0.01);血清HA在PH组术后6~72h期间升高,与血清ET动态变化趋势比较呈正相关(r=0.849,P<0.01);上述肝功能各指标在SO组各时间点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再生肝组织出现损伤的时间段与血清ET升高的时间段(6~72h)一致,肝细胞坏死明显的时间点与血清ET出现峰值的时间点(12h,48h)一致;SO组各时间点肝组织与NC组肝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H后产生的内毒素血症可能直接造成再生肝组织结构与功能损伤,但这种损伤在数天内可自行完全恢复。提示对健康机体施行肝部分切除获取供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方法选取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常规标本50例,分别于0 h、0.5 h、1 h、3 h、6 h通过sysmex xs-500i血常规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在室温条件下,血液标本放置0 h血小板计数偏低为(224.8±16.3)x109/L,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6 h血小板计数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标本采集后即刻检测较放置0.5-6 h检测结果偏低,为保证单采血小板质量建议在标本采集后0.5-6 h进行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样本4℃冰箱放置不同时间,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差异,以确定最佳检测完毕时间。方法采集住院患者29例标本,1h内分离血浆,室温即刻及随后加盖直接于4℃冰箱分别放置2、4、6h后测定PT、APTT、TT、Fib。与即刻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4℃冰箱放置2、4、6h与即刻测定PT、APTT、TT、Fib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可将在室温下2h内检测不完的样本离心后加盖直接放入4℃冰箱中,于7.5h内检测完毕,可减少分装样本带来的误差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管用于血氨检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选择20例健康成年人静脉血,分别将1.5 mL血液注入到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管、EDTA-K2抗凝管、惰性分离胶管以及肝素抗凝管四种不同的真空采血管中,离心分离后将所得的血清或血浆用干化学法进行血氨即刻测定,然后研究它们在25 oC(室温)的保存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氨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另外,再选20例健康成人静脉血标本,用同样的方法探究相同血液标本即刻检测及标本常温放置1 h后再进行离心检测,分析四种不同真空采血管的血氨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①肝素抗凝管与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管的血氨检测即刻结果较为接近(P>0.05),且略低于EDTA-K2抗凝管及惰性分离胶管内的血氨检测结果,但四种采血管即刻检测结果间两两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离心分离后常温保存时,EDTA-K2抗凝管的血氨检测结果不断升高,放置1 h即有显著变化。而肝素抗凝管、分离胶管组以及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管组的检测结果较为接近,常温放置1 h开始升高,2 h有显著变化(P<0.05)。③肝素管与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管的标本未离心分离常温放置1 h后的血氨检测结果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DTA-K2抗凝管和惰性分离胶管的1 h检测结果则与即刻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分离管在血氨检测的实际应用中兼具肝素抗凝管与惰性分离胶管的优点,是临床血氨标本采集的优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