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4-3595
目的研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配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配合NCPAP治疗。结果观察两组疗效、血气指标和治疗一般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恢复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症状恢复速度,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小儿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治疗脓毒血症合并ARDS的患儿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2)与对照组(n=23),治疗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法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参数、炎性指标,观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O_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高于对照组(P005);24 h、撤机时治疗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脓毒血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降低相关性肺损伤,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死亡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09-1110
目的探究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_2、血PH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高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其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予以高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动脉CO_2分压(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动脉氧分压(PaO_2)、pH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43-744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患儿家属是否同意进行HFOV治疗将98例患者NRDS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儿行HFOV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面罩吸氧或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24h p H和Pa O2水平显著升高,OI和Pa CO2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24h p H和Pa O2升高幅度及OI和Pa CO2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放弃治疗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够有效改善NRDS患儿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罗泓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516-518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盐酸氨溴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用药后2h、6h、12h的血气指标,治疗前和用药后6h、24h、48h胸部X线评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PaO2、pH值升高,PaCO2、胸部X线评分下降,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取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情况及肺通气指标情况。结果吸痰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均高于吸痰前,动脉血氧分压(PaCO_2)则低于吸痰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呼吸指数(RI)、肺动态顺应性(Cdy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提高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作用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49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吸入NO(iNO)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ppm开始,最高不超过30ppm,持续吸入时间24~36h,同时动态观察血气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h)pH、PaO2、PaCO2、PaO2/FiO2、SaO2及肺泡动静脉氧分压差(A-a)PO26项血气指标的改善,iNO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iNO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1、12、24及36h)6项血气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12、24及36h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与吸入时间相关;iNO组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转归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吸入NO治疗NRDS,尤其是重症和早产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预后。对吸入NO的最有效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玲 《当代护士》2021,28(7):121-123
目的 探讨体位交换护理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血气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取样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及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均给予传统仰卧体位护理,观察组均给予体位交换护理.监测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干预后5 d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及气道阻力(R)、胸肺顺应性(TC),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P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PaCO2、PaO2、pH值、R、TC等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P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交换护理能明显改善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其对于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24-2326
探讨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500ml单纯生理盐水实施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20mg/kg的沐舒坦+500ml生理盐水实施静脉滴注,总疗程7d。比较两组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等指标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损伤评分、血清SOD活力、血气指标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损伤评分、血清SOD活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沐舒坦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患者肺损伤程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其采取的吸痰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密闭式吸痰为观察组(40例),开放式吸痰为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的指标变化.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儿吸痰的耗费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儿吸痰的耗费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吸痰后的3 min和20 min其动脉血气指标与吸痰前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对照组患儿在吸痰后的3 min和20 min其动脉血气变化明显低于吸痰前的动脉血气的指标,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中采取密闭式吸痰,对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比较小,且安全性高,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3—2015-03辽宁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收治的10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机械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疗效为优的有28例,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例,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耐受性较好。结论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可有效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标,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为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高平市妇幼保键院收治的 RDS 患儿19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 N-CPAP 治疗;对照组为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该院收治的 RDS 患儿23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使用头罩吸氧。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血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6、24 h 血气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创通气率、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 RDS 患儿时应用 N-CPAP 进行氧疗和辅助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情况,降低有创通气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冠心病伴有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呼吸情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给予两组患者硝酸酯类、抗心衰药物、利尿剂及镇静剂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呼吸情况及血气指标、呼吸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_2)及血氧分压(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频率(RR)、动脉血CO_2分压(PaC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EF)水平及每搏量(S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能够良好的提高患者的血气指标与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经鼻罩持续性无创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5年6月~2017年10月需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鼻塞进行无创通气;观察组使用鼻罩,两组患儿治疗时均接入人机连接界面。分别采集两组患儿通气治疗1 h末、12 h末和24 h末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比较其p H、Pa CO2和Pa O2,记录人机连接界面显示漏气、脱落的次数。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气p H、Pa O2、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4 h内发生的漏气、脱落等不良事件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尽管在临床应用中,经鼻罩持续性无创通气在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的效果上与使用鼻塞相当,但在长时间进行无创通气时,使用鼻罩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00-1101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接收的8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CPAP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儿Pa O2和p H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明显比对照组(28.57%)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使患儿症状表现和血气得到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气分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p(O_2)、pH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CO_2)、N末端脑钠肽前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50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让患儿接受高浓度吸氧之后撤出呼吸机,经气管导管对患儿进行开放式吸痰,观察组25例,让患儿高浓度吸氧之后,在患儿呼吸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患儿进行密闭式吸痰,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机撤机时间、血氧回升时间以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撤机时间和血气回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5天,观察组患儿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时,在对患儿进行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采取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儿的呼吸机撤离时间和血氧回升时间明显缩短,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阻断患儿体内的炎症反应,提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治疗的预后,是一种理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8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BiPAP联合PS给药)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给药],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工作参数(FiO_(2)、PEEP)、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FiO_(2)、PEEP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对照组6 h、12 h、24 h、48 h工作参数FiO_(2)、PEEP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时10.0%(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临床效果优于NCPAP联合PS,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支持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及CRP(C反应蛋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h后临床疗效、心率(HR)、呼吸频率(RR)、SaO_2、平均动脉压(MAP)、血气指标(SPO_2)、NT-proBNP及CRP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后,两组HR、RR、MA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PO_2及PO_2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HR、RR、MAP、SpO_2及PO_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及CRP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支持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其NT-proBNP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