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2.
小儿眼科疾病如小儿斜视、青光眼、婴幼儿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在临床上很常见,但由于患儿年龄小,检查和治疗上往往不能配合。因此临床上对不能配合的小儿检查前通常会服用水合氯醛,起镇静作用,使小儿入睡后进行检查。传统的方法往往不能很好地让患儿服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4.
儿童癫070101.gif (120 bytes)自然睡眠与药物诱导睡眠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患儿剥夺睡眠--自然入睡和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6例癫(癎)及临床上有发作性症状尚未确诊为癫(癎)的患儿分别用禁睡6~12小时后自然入睡;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入睡作脑电图描记.结果:自然入睡组脑电图癎样放电率高于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组.睡眠纺缍波在口服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中受到抑制.结论:睡眠剥夺-自然入睡脑电图阳性率癎样放电指数明显高于药物诱导睡眠.  相似文献   

6.
背景:家兔回肠代膀胱模型制作对麻醉要求较高,需要手术野清晰,术毕恢复迅速,麻醉药物及方法的选择不影响肠道平滑肌的蠕动。目的:比较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对家兔回肠代膀胱模型制作的麻醉效果。方法:18只家兔随机等分为乌拉坦组和水合氯醛组,分别用体积分数10%水合氯醛2 m L/kg和体积分数20%乌拉坦5 m L/kg实施耳缘静脉麻醉后,于原膀胱外1 cm处离断双输尿管,种植于回盲部10 cm处切取的15 cm肠段,建立回肠代膀胱模型。结果与结论:2组家兔麻醉后心率均较麻醉前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水合氯醛组相比,乌拉坦组兔被麻醉的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过长,死亡率高。说明水合氯醛是适合家兔回肠代膀胱模型制作的安全长效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检测对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及经肠镜检查证实高位、中位、低位直肠癌患者各20例(第一至第四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7.2岁。顺利完成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且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进行肛门功能评分和EAS-EMG测定,并定期检查肿瘤免疫指标及胸腹部CT,观察有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出现者予以剔除;比较分析各组、各时间点EAS-EMG、肛门功能评分情况及两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2个月期间,第一组1例肛周感染退出研究,第二组1例、第四组3例肿瘤复发或转移退出研究,第三组2例失访;最终纳入统计共73例,其中第一组19例,第二组19例,第三组18例,第四组17例;所有在研者未出现EAS-EMG相关不良反应。术前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波幅第二组与第一组、第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UAP波幅第二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组各时间点肛门功能评分及自发电位出现率、MUAP时限、MUAP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单纯相出现率、病理干扰相出现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四组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评分及MUAP时限、MUAP波幅、多相波百分比与其术前、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S-EMG各检测指标与徐忠法评分表肛门功能分值呈显著相关性(r=0.31~0.78)。结论 EAS-EMG是一项客观评价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检测手段,其与肛门功能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EAS-EMG检测,发现低位直肠癌较易影响肛门神经、肌肉功能,且术后3个月内肛门功能影响明显,12个月有所恢复;对于术前EAS-EMG存在神经源性损害的直肠癌患者,应高度警惕临床下神经侵犯及转移,加强相关检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8.
不同全麻药对小鼠周围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药对小鼠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分为5组,分别是用α-氯醛糖、戊巴比妥钠、氨基甲酸乙酯、水合氯醛、氯胺酮进行腹腔麻醉后,测定坐骨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比较其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结果:氯胺酮组的SNAP和CMAP的传导速度都最快,而α-氯醛糖组的SNAP的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都最差。结论:在实验性研究或临床应用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测时,选用氯胺酮或戊巴比妥钠麻醉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下肢瘫痪患者由于下床不便甚至部分患者对腹泻没有感觉,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易引起患者肛周皮肤渗出液增多、红肿,严重者肛周皮肤发生溃烂[1]。我科对瘫痪合并其他病变的10例患者在腹泻期间采用卫生棉条纳肛的方法,效果较好,无臀部红疹及其他不适症状的发生,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红艳 《医学信息》2010,23(5):1314-1316
目的 通过对小儿股静脉直视取点头皮针斜刺采血与传统股静脉直刺采血的效果比较,探索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采血方法.方法 对220例患儿随机行股静脉直视取点头皮针斜刺采血与传统方法直刺采血,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局部瘀斑血肿发生率.结果 直视斜刺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平均时间、采血后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均优于直刺组,局部瘀斑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直刺组.结论 小儿股静脉直视取点头皮针斜刺采血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局部瘀斑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小儿的不合作 ,清醒时的脑电图 (EEG)检查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大多数实验室都采用服用水合氯醛或巴比妥类药物诱导睡眠后作脑电图检查的方法。此法虽省时省力 ,但这类药物具有抗惊厥作用 ,又可能出现药物快波或抑制异常波发放 ,直接影响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笔者从 1997~ 2 0 0 1年间对使用水合氯醛诱导睡眠的 12 3例儿童和未用任何镇静剂 ,单靠睡眠剥夺的方法诱导睡眠的 170例儿童(共 2 93例 )的脑电图作比较分析 ,发现睡眠剥夺后自然睡眠脑电图检查方法比使用水合氯醛诱导睡眠的脑电阳性率高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中,183例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注,6例发生局部渗漏,3例脱管,3例导管堵塞,2例针眼出血,2例皮肤炎症,1例静脉炎,穿刺成功率为91.5%。结论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仅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在儿科临床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暴发-抑制的脑电图特点.方法 38例暴发-抑制患儿均在自然入睡及唤醒下作脑电图检查按照国际10~20按放头皮电极,记录时间,历时>20分钟.结果均有暴发-抑制型脑电图表现.结论暴发-抑制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要注意年龄与脑电图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肛门镜下开环式微创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is 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09年9月~2014年4月我院治疗内痔的患者中,用TST手术治疗Ⅱ~Ⅲ度痔病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TST手术的治疗方法。结果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2 min。大部分患者脱出的内痔、粘膜及皮赘立即回缩到肛管内,便血症状立即消失,术后2d患者均能下床活动,患者5~7d后出院。结论TST手术对于Ⅱ~Ⅲ度内痔的治疗效果明显,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两种注射针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试验的门诊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套管针组55例、头皮针组5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门诊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试验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管针组在价格上高于头皮针组100.58元。结论综合比较后,门诊患者在进行肝储备功能检测时更倾向于使用头皮针。  相似文献   

16.
用头皮针行小儿胸骨穿刺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头皮针小儿胸骨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HTSS〗在30例小儿尸体上解剖观测了胸骨的形态、内部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小儿胸骨柄体共长(8.95±1.22)cm;胸骨柄长(2.50±0.75)cm、中1/2处宽(3.04±0.96)cm、厚(10.1±4.1)mm;胸骨体长(6.43±1.03)cm、胸骨体宽(1.81±0.58)cm、厚(6.14±1.90)mm.胸骨的骨松质呈网眼状,中线大于边缘处,柄内明显大于体内的.结论用头皮针行小儿胸骨穿刺点应选择在靠近中线处,距胸骨角水平以上0.5~1.0cm的胸骨柄处为最佳,其次在第1节胸骨体中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不全性肛门失禁的手术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6例不完全性肛门失禁儿童患,年龄4岁-11岁,均采用肛门外括约肌残存断端缝合重建外括约肌功能,5例行邻近皮瓣转移、1例V-Y推进重建肛周皮肤及会阴体形态。结果:所有患儿术后肛门外形及效果满意,能自主控制大便。随访4-24个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肛门外括约肌移位残端修补并邻近皮瓣转移,手术简单、合乎生理,是不全性肛门失禁手术治疗方法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来,我科收治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出现肛门周围脓肿患者。在全科人员努力下,患者感染得以控制,血细胞升至正常,度过危险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1例,年龄42~60(平均51岁),患有急非淋2~3年,一直坚持规律化疗,临床病状以发热、肛周肿痛为主。查体:肛周分别有直径约1~2.5cm的肿块,表面发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低,血红蛋白低,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9.
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为指标,探讨不同穴位在针刺针麻中的特异性作用,已有很多报导,但用穴位和非穴位对比的方法,研究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资料甚少。本工作从刺激穴位和非穴位所引起的皮层诱发电方面,进一步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实验用20只猫,在氯醛糖麻醉下,暴露一侧大脑皮层体感区(SI区)。用同心圆针电极刺激猫对侧前足“合谷”、“腕骨”穴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对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级~Ⅱ级、年龄1~4岁、拟行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诱导并复合双氯酚酸钠栓1/2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12例(20%)、对照组有28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酚酸钠预处理能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