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预后死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的96例ICU感染性休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OR=2.581)、M ODS数目(OR=2.509)、SIRS数目(OR=3.636)、白蛋白(OR=0.715)、平均动脉压(OR=0.636)、EGDT达标(OR=0.478)是感染性休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APACHE 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血清白蛋白、平均动脉压可作为感染性休克预后死亡的预测指标,集束化治疗可明显改善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2005年10月1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死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67.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器官衰竭个数是感染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器官衰竭个数是强危险因素(OR=55.184)。结论感染性休克病死率极高,防治器官功能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妇宫颈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1991~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宫颈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文献.应用Rev 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将11个研究结果 加权合并,累计宫颈UU阳性者1 952例,阴性者3 280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胎膜早破[OR=6.64,95%CI(4.56~9.67)]、早产[OR=3.23,95%CI(2.62~3.98)]、胎儿窘迫[OR=1.53,95%CI(1.09~1.81)]、新生儿窒息[OR=1.48,95% CI(1.14~1.92)]、新生儿肺炎[OR=3.84,95% CI(2.78~5.30)]、低出生体重儿[OR=2.58,95% CI(2.01~3.31)]、剖宫产[OR=1.47,95%CI(1.11~1.94)]、产褥病率[OR=2.86,95%CI(2.23~3.68)]的发生在宫颈UU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国内孕妇宫颈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SA)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菌株的药敏特征,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和SA血流医院感染(HA)的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某儿童医院血培养检出SA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及来源分为MRSA组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HA组与社区感染(CA)组,应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MRSA血流感染及H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43例病例,男女比例为1.8∶1,<1岁71例(49.6%),病灶性血流感染90例(62.9%)。MARS组50例(35.0%),MSSA组93例(65.0%);HA组73例(51.0%),CA组70例(49.0%)。机械通气[OR=17.320,95%CI(1.576~190.399)]、抗菌药物联合使用[OR=0.580,95%CI(0.359~0.938)]是MRS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机械通气[OR=31.466,95%CI(1.434~690.538)]、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OR=24.524,...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CU感染性休克病死危险因素及相应的临床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49例死亡,病死率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年龄(52.6±11.9)岁与(43.3±12.7)岁、APACHEⅡ评分(23.1±5.7)与(18.6士4.8)分、血液感染67.3%与40.0%、SIRS数目3.3±0.7与1.5±0.7、MODS数目4.2±1.6与1.9±0.8、24 h尿量(3.4±2.1)与(6.2±2.5)ml、平均动脉压 (43.7士9.6)与(56.7士11.4)mm Hg及白蛋白(24.6±7.1)与(29.4±8.5)g/L 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0.47)、SIRS数目(OR=1.71)、MODS数目(OR=2.47)及白蛋白(OR=1.44)是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积极调控炎症反应,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可降低ICU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筛选,分别选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6 h及24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各指标与预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6 h集束化治疗指标:EGDT(早期目标液体复苏)、强心药物使用、血糖控制及24 h EGD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6、24 h EGDT是与感染性休克28 d预后相关的两个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早期目标液体复苏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感染性休克发病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病与病死率的关系,并将其分为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与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失代偿期休克组与代偿期休克组,分别计算其病死率,对组间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存活34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44.26%.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42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9.52%,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组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0.5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30,P<0.01);失代偿期休克组33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60.61%,代偿期休克组2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2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38,P<0.01).结论 提高对休克早期诊断的认识,加强对高危儿病情变化的监测,积极进行脏器功能支持,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生血流感染30 d内的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125例,67.6%)。共分离19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9株(55.3%),其中大肠埃希菌55株(27.9%);革兰阳性菌86株(43.7%),其中人葡萄球菌24株(12.2%);真菌2株(1.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BSLs)菌株28株(50.9%);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BSLs菌株2株(10.0%);耐甲氧西林的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1.4%、36.4%。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肺部感染患者的30天病死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OR=3.306,95%CI(1.224~8.927)]、合并心功能不全[OR=6.291,95%CI(1.930~20.508)]、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95%CI(2.198~32.241)]、感染性休克[OR=22.150,95%CI(3.639~134.806)]均为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人葡萄球菌为主。影响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是减少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EGDT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EGDT治疗及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病死率及再次复苏率。结果 EGDT组的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可明显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受损情况和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高龄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人群ABA(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01月至2019年1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 078例高龄COPD患者,分为ABA感染组63例与非ABA感染组1 015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感染组病死率[12.70%(8/63)]明显高于非感染组[4.43%(45/1 015)](χ~2=8.670,P=0.003)。两组在年龄、APACHE II评分、糖尿病、PCT及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存活患者55例,好转出院42例,需延长住院13例,死亡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 II评分(OR=3.480,95%CI:1.154~10.491)、糖尿病(OR=2.732,95%CI:1.297~5.753)、血清高水平PCT(OR=6.334,95%CI:1.142~35.129)及ICU住院时间(OR=3.773,95%CI:1.087~13.1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A感染与年患者龄、APACHE II评分、糖尿病、PCT及ICU住院时间相关,APACHE II评分、糖尿病、PCT及ICU住院时间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