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切除术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线入路相关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施行的21例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录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利用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可成功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淋巴结清扫,并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结肠系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存在融合筋膜间隙,其内侧、外侧、腹侧、背侧的边界分别是肠系膜上静脉、右结肠旁沟、结肠系膜、肾前筋膜。胃结肠韧带、肝结肠韧带和结肠外侧腹膜返折等外周固定装置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必须离断的结构。结论: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静脉是关键解剖学标志和主线,融合筋膜间隙是正确的外科平面;一系列外周腹膜结构是重要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LRH)相关血管的活体解剖学特点。方法对36例接受LRH的肿瘤病人进行术中观察和术后录像复习。结果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为起于右髂窝上缘,位于小肠系膜和升结肠系膜交界部的蓝色条纹。肠系膜上动脉在系膜内难以目视辨认,走行于SMV左侧。回结肠血管出现率100%,为升结肠系膜内、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附近、搏动的条索。胃结肠干出现率77.8%(28/36),包含上右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者占比为89.3%(25/28);后者亦可直接注入SMV。胃结肠干于胰切迹右缘的横结肠后间隙汇入SMV右壁。右结肠动脉在胰颈下缘起始,常与胃结肠干伴行或交叉。结论正确的间隙(肠系膜内间隙)、标志和线索(肠系膜上静脉),是LRH中血管定位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30例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根据入路方式分成头侧组(n=63)和尾侧组(n=67)。头侧组行头侧中间联合入路腹腔镜下CME,尾侧组行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CME。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引流量、恢复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标本切除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尾侧组手术时间较头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头侧组明显降低(P 0.05); 2组其他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血清IL-6、TNF-α、CRP、Cor、NE、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尾侧组各指标均低于头侧组(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侧中间联合入路与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疗效相当,但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减轻术后炎症与应激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ME组(n=34)和对照组(n=34),CME组行CME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CME组平均手术时间(158±38)min、住院时间(13.4±4.0)d、肛门排气时间(2.3±0.5)d、术后前3 d引流量(123.3±20.5)mL、引流管拔除时间(12.3±2.5)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术中出血量(112.3±35.5)mL与对照组(146.6±36.7)mL相比显著差异(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ME组TNMⅠ期淋巴结清扫数目(13.6±4.7)个与对照组(12.2±3.4)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MⅡ期(18.6±6.7)个及Ⅲ期(22.6±8.6)个均显著多于对照组(15.2±4.8)个,(16.8±6.7)个(P=0.019 0,0.002 8)。CME组术后复发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6%)(χ2=4.569 9,P=0.032 5)。结论 CME不增加结肠癌根治术的风险,且能更大范围清除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定南京市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65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采纳传统根治术治疗)与实验组(83例,采纳CME术治疗),对比两组手...  相似文献   

6.
全直肠系膜切除相关盆自主神经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阐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关盆自主神经的局部解剖学特点,探讨盆自主神经保留的部位和对策。方法:对20具男性盆腔固定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腹主动脉丛远离肠系膜下动脉起点;上腹下丛贴近骶岬表面;腹下神经部分毗邻输尿管;盆内脏神经伴行直肠中动脉外侧部;下腹下丛位于直肠系膜后外侧;其直肠侧支走行于直肠侧韧带内,直肠前支向前穿过Denonvilliers筋膜后叶;勃起神经位于Denonvilliers筋膜前叶外侧部。结论:盆自主神经保留的部位是:离断肠系膜下血管时的腹主动脉丛左干,直肠后分离时的上腹下丛和腹下神经,直肠侧面分离时的下腹下丛和盆内脏神经,直肠前分离时的勃起神经。共同原则是:在直肠后间隙中贴近直肠系膜操作;直视下操作;避免过度牵引直肠系膜。  相似文献   

7.
据M cNevin M S[A m JSurg,2006,191(5):673]报道,在腹腔镜下行全结肠切除术及直肠-结肠联合切除术安全有效。由于技术上具有一定难度,且中转开放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腹腔镜方法用于全结肠切除术(TAC)及直肠-结肠联合切除术(TPC)尚有争议。对此,美国专家M cNevin M S与同事进  相似文献   

8.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7例行传统根治手术(CME组)及38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组)治疗结肠癌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及短期疗效。结果 CME组与传统手术组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6±7.5)枚、(13.9±7.1)枚,且在各期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存活率、复发率上分别为100%和80.9%,10.5%和46.8%,术后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CME组的并发症率也低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增加了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手术质量,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降结肠切除术相关的腹膜后融合筋膜和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毗邻关系,以正确识别和选择安全的筋膜间隙外科平面。方法在腹腔镜下对6具成人新鲜腹部标本,20例腹腔镜下降结肠切除术中的腹膜后筋膜和筋膜间隙的位置、结构特点和毗邻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沿降结肠外侧缘的融合线切开腹膜、腹膜外组织,即可显露深面的融合筋膜。融合筋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为融合筋膜间隙。沿此间隙由外向内分离,可将降结肠及其原始结肠系膜翻起,完成降结肠游离。融合筋膜为一菲薄的疏松结缔组织膜,可分离成不完全连续的两层,肾前筋膜不易分层。结论融合线为到达融合筋膜,进入融合筋膜的标志。在融合筋膜间隙建立腹腔镜下外科平面时,不可在融合筋膜内分离,也不能在肾前筋膜中分离,以便外科平面正确的建立在融合筋膜间隙内。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64例右半结肠癌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开腹组32例患者采用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都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应用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也称直肠周围膜全切术(CCME)是直肠癌手术切除范围“金标准”。为了使TME的疗效更佳,应掌握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由于低位直肠癌行治愈性切除后存在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障碍 ,因此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困绕外科界的一大棘手问题。随着Heald[1] 等在 1982年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otalmesorectalexci sion ,TME)或称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 (completecircumferentialmesorectalexcision ,CCME)这一新技术以来 ,上述问题才得以改观[2~ 5] ,目前 ,TME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并已成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本文将T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病理检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肿瘤切缘阳性率、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比例、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3年,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中尾联合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CME具有并发症少、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远期预后与中央入路腹腔镜D3根治术联合全肠系膜切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14.
孔勇  温建机  汪祖来  陈坤 《解剖与临床》2005,10(3):246-247,249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也称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talexcision,CCME),1982年由英国学者BillHeald等首先提出。临床实践证明,TME对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以及提高长期生存率均有良好效果,目前正成为一种标准的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血管的局部解剖学特征及定位标志。方法:对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活体解剖学观察。结果:切开中线侧Toldt’s线,在主动脉分权头侧的Toldt’s间隙内可顺利定位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起点。牵引乙状结肠系膜使IMA与主动脉保持垂直状态,可形成系膜后操作窗,顺利暴露IMA根部。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 IMV)在乙状结肠结肠系膜后位可清晰暴露和游离,结合系膜前位游离,可高位离断。结论:Toldt’s间隙是定位IMA的正确外科平面,主动脉分权可作为定位标志。结肠系膜后位和前位解剖法相结合,是识别和定位IMV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输尿管保护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有关的左输尿管解剖学特点和保护方法。方法:利用腹腔镜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接受LTME的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左输尿管腹段偏向中线侧走行,与左半乙状结肠系膜关系密切;输尿管盆段靠外侧走行,与直肠系膜和直肠侧韧带距离较远;输尿管位于肾前筋膜/骶前筋膜后外侧,而乙状结肠直肠系膜位于肾前筋膜前面,两者处于不同的解剖间隙。结论:左输尿管腹段损伤的几率较大,盆段较安全。LTME中保护输尿管的方法是:保持正确的外科平面,紧贴结直肠系膜,避免突破肾前筋膜/骶前筋膜,与输尿管保持安全距离;充分暴露,直视下锐性解剖;避免在盆侧壁盲目电凝止血等。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增加明显。手术切除仍是结肠癌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但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后肠管行端端吻合术,术后并发症较多,笔者使用一次性吻合器及闭合器行端侧吻合术,效果良好,现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结肠动脉主要走行在横结肠系膜内,横结肠系膜与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胃结肠韧带器官邻近,因此在上腹部手术时,往往误伤中结肠动脉。特别是在炎症或癌胞细浸润的情况下,横结肠系膜与其邻近器官粘连,在分离其粘连组织时,中结肠动脉损伤可能性更大。在手术中,为了避免不应有的损伤了解中结肠动脉的解剖关系非常必要。因此,我们用防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探查、显露、分离肠系膜上血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已固定成人尸体腹部标本,2例新鲜成人尸体。全组男7例,女5例。进行解剖观测,并行模拟腹腔镜操作。结果:⑴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的十二指肠水平部段长(3.80±0.72)cm、胰头钩突部段长(1.76±0.25)cm、胰颈后段长(3.81±0.64)cm、胰颈上段长(4.73±1.31)cm,其中胰头钩突部段属支最多;⑵胃网膜右静脉汇入SMV有6种类型;⑶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距腹腔干下方(1.12±0.15)cm起自腹主动脉前壁,主干长(3.97±0.54)cm,外径(0.69±0.03)cm,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和第1空肠动脉起源SMA的有5种类型。结论:(1)SMV的胰头钩突部段最短,属支最多,显露分离最难;(2)LPD中以胃网膜右静脉为标志来探查、显露SMV较好;(3)对肠系膜上动、静脉的显露分离应采用不同的主操作孔来进行;(4)充分利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和超声刀的精确切割特性是可以探查、显露和分离好肠系膜上血管的。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平面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切除术相关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外科平面的鉴别方法。临床资料和方法:2003-2004年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施行的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5例,病例均为左半结肠癌。对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后外侧、中线侧和直肠后外侧相关筋膜的解剖特点和镜下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在乙状结肠第一曲外侧缘肠壁与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粘连带,它是左侧Toldt’s线的尾侧端点。左半结肠系膜后外侧存在肾前筋膜;中线侧存在主动脉前筋膜;直肠系膜后外侧存在盆筋膜壁层。这三个部位的筋膜相互延续。结论:乙状结肠和左侧腰大肌筋膜之间的粘连带是左半结肠切除术外侧分离的起点。肾前筋膜是衬贴于左半结肠和直肠系膜后面的一层连续筋膜,在不同的解剖位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外科平面统一于结直肠系膜与连续的肾前筋膜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