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血脂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GDM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46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外周血中孕早期(A)、孕中期(B)和孕晚期(C)三个不同时间段中的凝血功能及血脂变化,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脂指标的特点。结果不同孕期各指标变化较大,其中早期时两组凝血指标PT、APTT、Fg、TT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TG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TC、HDL-C、LDL-C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孕中期两组比较,PT、APTT缩短,HDL-C减低,Fg、TG、TC、LDL-C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组间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两组比较Fg、TG、TC、LDL-C均明显升高,TT、APTT、PT、HDL-C均较对照组孕妇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GDM患者各期凝血及血脂指标差异较大,除孕早期TT与孕中期TT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在怀孕的各个时期凝血功能和血脂存在高凝等异常状态,临床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及时进行干预凝血功能和血脂的变化,预防血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及时、有效地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产前孕妇凝血4项联合抗凝血酶、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10月收治的30例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孕期产妇血液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D-D数值。结果 D-D水平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过程中呈进行性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PT显著高于孕晚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过程中不断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水平在孕晚期明显降低。结论产前孕妇凝血4项联合抗凝血酶、D-D检测可有效监测孕妇的凝血及止血功能,有效预防大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孕妇凝血4项的动态变化,探讨孕妇凝血功能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控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盐业职工医院收治的孕妇90例,根据是否伴有合并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孕妇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3组孕妇产后凝血指标是否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在孕早期,妊娠期糖尿病组仅TT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孕妇组(s:13.82±1.13比15.32±1.29、15.56±1.56,P均0.05);在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Fib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T、APTT、PT均较正常孕妇组显著缩短[Fib(g/L):3.91±0.79、3.89±0.66比3.10±0.35,TT(s):10.45±1.03、11.21±1.18比14.99±1.19,APTT(s):28.91±1.75、29.53±1.26比33.29±2.23,PT(s):9.07±0.53、10.36±0.50比11.46±0.70,P均0.05];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组Fib显著低于妊娠期糖尿病组(g/L:4.93±0.76比5.21±1.19,P0.05),TT较妊娠期糖尿病组显著延长(s:10.38±0.68比9.19±0.63,P0.05)。产后仅正常孕妇组各项凝血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相关疾病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凝血功能均有异常,应及时进行干预,预防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的凝血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在孕中、孕晚及临产期测定207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以20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妇女为对照,比较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相比,APTT、PT、INR、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孕晚期APTT、PT和INR较孕中期和临产期明显缩短;临产期TT较孕中期及孕晚期明显缩短,孕中、晚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临产期FIB水平较孕中期明显升高,孕晚期、临产期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期妇女随孕期的延长,血浆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可及时了解体内凝血功能状况,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至2018年6月该院66例孕妇作为孕妇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组孕早期、中期、后期、临产期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D水平,检测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并与孕妇组不同孕期进行比较;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正常组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产后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凝血4项和D-D水平。结果 (1)孕妇组孕早期至临产期FIB水平呈递增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孕后期、临产期APTT、PT较孕早期、孕中期及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不同孕期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后期及临产期D-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孕后期D-D水平正常组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早产、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产后出血组产前比较,产后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前比较,出血组产前APTT、PT延长,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后比较,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孕期凝血4项及D-D水平,有助于预估产后异常出血等不良结局风险,指导临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希森美康)CA7000血凝仪检测152例正常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临产期孕妇和70例非孕的正常妇女PT、AF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晚期组和临产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中期组PT、APTT、Fib和TT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晚期和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动态检测凝血指标,可及时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功能状况,对于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产科并发症(如:DIC)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凝血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Sysmex-CA-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8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8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分娩前与产后3 d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对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与母血(分娩前)的PT、INR、Fbg、APTT、TT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 d的PT、INR、APTT均较分娩前明显延长,Fbg明显低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母体的高凝状态相比,其新生儿处于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孕妇共125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30名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TT、PT、TT、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AgT 明显增高(P<0.05).中孕组、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缩短(P<0.01),Fbg、PAgT 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PT、APTT、TT、Fbg、PAgT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随着孕期增加而增强,监测妊娠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对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前状态、产后出血以及DIC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胎子痫前期(PE)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在孕期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双胎孕妇150例,分为3组:正常双胎孕妇80例,子痫前期(PE)30例,重度子痫前期(sPE)40例,每个组内又按照孕早期(≤13+6周)、孕中期(14~27+6周)、孕晚期(28~41周)各分为3个亚组,回顾性分析双胎孕妇在不同妊娠状态、妊娠不同时期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特点,探讨与子痫前期发生、疾病严重程度和母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1)组内比较: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中,从孕早期、孕中期到孕晚期,凝血酶原时间(PT)测值逐渐缩短,D-二聚体(D-D)测值逐渐升高(P0.05),D-D测值异常增高时,母儿不良妊娠期结局增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是先缩短后延长(P0.05)。在正常双胎组,从孕早期到孕中晚期,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逐渐增多;在PE组,FIB为先增多后减少,重度PE组表现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凝血功能各指标中,在孕早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重度PE组的FIB较其他两组均降低,重度PE组的TT较其他两组均升高;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的D-D及APTT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3)妊娠晚期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TT预测PE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灵敏度为68.8%,特异度为72.4%,临界值为13.48s,P0.01。结论凝血功能可以作为监测双胎PE发生发展的辅助参数,TT可能是预测双胎PE发生的较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凝血功能检测以及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35例孕妇分为对照组(正常妊娠)、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对比凝血指标。结果孕早期观察组TT低于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他指标无差异;孕中期与孕晚期观察组与研究组的Fib指标高于对照组,而TT、APTT、PT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妊娠期高血压以及正常妊娠的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可检测出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中晚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趋势,判断凝血功能的状态,为及时干预、防止异常高凝状态加重提供实用指标。方法采用法国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00例孕妇于4个不同时间段:中孕期(24~28周)、中晚孕期(28~32周)及晚孕期(32~36周)(、36~40周)与3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中孕组、中晚孕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APTT及T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晚孕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及TT均明显缩短,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妇女随着孕周的增加,凝血功能有增强趋势,机体呈现轻度高凝状态。可能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但凝血活性过强就会有血栓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汉族孕妇分娩前不同时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方法 维吾尔族孕妇409例、汉族孕妇360例按不同孕期分早孕组各109、89例,中孕组各118、97例,晚孕组各182、174例.检测并比较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比较,PT、AP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T、FIB、D-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适用于不同民族孕妇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对预测、预防和治疗孕妇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危妊娠患者孕早期、中期、晚期血常规、凝血指标变化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孕妇纳入研究,按照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组(n=84)、中度组(n=75)、重度组(n=41)、正常组(n=100),对4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常规指标(RBC、HBG、HCT、MCV、PLT)、凝血指标(PT、APTT、TT、FIB、D-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孕早期,中度组TT(15.28±1.57)s、D-D(0.98±0.14)mg/L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8.061,P<0.05);重度组TT(15.39±1.52)s、D-D(2.16±0.15)mg/L高于正常组,RBC(3.87±0.31)×1012/L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9、29.354、5.294,P<0.05);孕中期,中度组TT(15.36±0.81)s、D-D(1.57±0.51)mg/L高于正常组,RBC(3.71±0.33)×1012/L低于正...  相似文献   

14.
妊娠晚期孕妇血凝状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28~40 w)孕妇PT、APTT、F IB和TT等血凝指标的变化。方法用SY SM 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D ade B ehring血凝试剂对照检测100例妊娠晚期女性与10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凝血PT、APTT、F IB和TT。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APTT(P<0.05)有显著性差异,PT(P<0.001)、F IB(P<0.001)、TT(P<0.002)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血凝指标中除APTT有显著性差异外,PT、F IB、TT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应密切观察孕妇PT、APTT、F IB及TT等的变化,以便及时了解孕妇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健康孕妇血脂检验结果,为临床准确评估孕妇血脂水平异常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产科门诊和住院的3 040例健康孕妇为健康妊娠组,用西门子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同期体检的1045例未孕健康育龄妇女的血脂6项值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早期TC、HDL-C、LDL-C、APO-A1、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对照组。孕中期和孕晚期组血脂6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早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与孕中期相比TG、TC、LDL-C、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孕中期;孕晚期与孕中期相比HDL-C、APO-A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孕中期。结论孕妇血脂水平在孕期随妊娠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升高,早、中、晚孕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期的血脂参考值范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产前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和产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妊娠妇女作为妊娠组,检测其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三个不同类型的时间段中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它们上述检测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及API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不同时期比较:PT、APTT整个孕期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呈现出显著地减小,然而APTT在孕中期和晚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FIB妊娠阶段会伴随着孕期的增长而出现明显地增加,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但孕早期和孕中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T在整个妊娠期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妊娠期妇女孕周的不断加长,她们自身内部的凝血功能也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整个机体呈现出较为轻度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止凝血状态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6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66名健康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不同孕期血小板聚集率(PAGT:MAR)、血栓素B2(TXB2)、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栓调节蛋白(TM)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孕中期及孕晚期PAGT:MAR及TXB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中期及孕晚期TT、PT、AP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中期及孕晚期v W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P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孕中期及孕晚期DD、FDP、TAT、T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尽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评估其血小板聚集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血栓形成,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所有指标均由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结果对55例孕中期孕妇(实验组)与5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孕中期孕妇组PT、APTT、TT、Fib、ATⅢ、PC、PS、FDP和D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妊娠中期孕产妇凝血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妊娠相关的高凝血状态和存在血栓并发症风险,孕产妇需要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时期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对孕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不同妊娠时期各项凝血指标,包括妊娠早期(妊娠短于12周)、妊娠中期(妊娠13~28周)、妊娠晚期(妊娠29周以上)和产后,并选取60例健康体检的育龄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PTT、PT、TT、FIB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同妊娠时期孕妇APTT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妊娠中期、晚期、产后PT、TT值均高于对照组,妊娠中期、晚期FIB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大量出血孕妇APTT、PT、TT值均显著高于少量出血者(P<0.05),FIB值显著低于少量出血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TT、PT、FIB是预测产后出血的独立因素。结论在产前对孕产进行APTT、PT、TT、FIB检测,可有效预测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凝血异常,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28~40周)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的区别.方法 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16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和160例妊娠晚期女性PT、FIB、APTT、TT、DD.结果 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PT、FIB、APTT、DD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相比,晚期妊娠孕妇处于动态平衡的高凝状态,联合检测血凝指标PT、FIB、APTT、TT、DD,可及时了解孕妇凝血功能,提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