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6年度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的3 210例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种类、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可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使用率最高(17.54%),其中126例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3.93%),以皮肤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8.89%)。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使用频率较高,使用后常见于皮肤附件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中的经济性,为治疗颈椎病提供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区域内4家综合性医疗机构2015—2017年诊断为颈椎病的住院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177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照组不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统计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费用,并采用最小成本法对2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2. 8%、4. 6%,好转率分别为97. 2%和93. 8%,2组治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对照组的人均医疗总成本分别为13 154. 4、12 276. 2元人民币,观察组患者所需成本高于对照组,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最小成本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对于非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与不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成本较高,不具有经济学优势。现实情况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大量使用现象值得深思,有关部门对此应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安全性与经济性,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已发表的关于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循证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系统评价,共检索出可能有关的文献63篇,共有10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结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倒漏斗图显示偏倚性不大,文献中无叙述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文献中也缺乏有关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有很大价值,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合理,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为此能说明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对于脑梗死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1994-01/2007-11抗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复方44首,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中药抗运动性疲劳复方数据库,从用药频率、用药归类等角度探析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用药规律。结果表明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单味药使用频次前13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人参、当归、枸杞子、淫羊藿、五味子、麦冬、肉苁蓉、刺五加、陈皮、白术、党参、丹参。补虚药、理气药的配伍应用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基本配伍规律;黄芪为抗运动性疲劳首选中药;补益和调理是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最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公开报道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中药配方168首,其中包括中药136味,共计1 387味次。从5个方面分析探索用药规律:(1)药物类别;(2)性味功效;(3)化学成分;(4)微量元素含量;(5)单味药对心血管的作用。结果补气类和活血化瘀类两类中药的用药量及应用频率均最高,其次为止咳化痰平喘类药,再次是理气类药物。结论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主要是益气活血,辅助以理气和化痰;普遍采用的中药是活血化瘀类及补气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龚蓓  苏励  孙鼎 《华西医学》2023,(6):884-89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2013年1月-2021年7月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将收集的处方进行拆分,分别对组方药物的功效、性味和归经进行频次分析,运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关联性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 689例次住院患者的用药信息,并提取了69 167条使用中药处方的数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归经以脾、肝、胃为主;可分为3个聚类,蓝色聚类以补气药、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绿色聚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红色聚类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消肿药、发散风热药和消食药为主。干燥综合征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利水消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微寒、寒、温为主,归经以脾、胃、肝为主;可分为2个聚类,绿色聚类以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红色聚类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消肿药为主。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符合“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而干燥综合征用药符合“养阴清热、生津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该院使用中药针剂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中药针剂辨证使用的必要性。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2组用量较大的中药针剂分为辨病用药和非辨病用药2类进行统计分析。辨病用药类选取的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苦碟子注射液,两者药性不同,但均主治冠心病,比较两者临床疗效;非辨病用药选取的为参附注射液,观察其使用情况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优于苦碟子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在各科均有运用,以普外科应用人数最多。结论:中药针剂可能保持了中药原有的性味功效的特性,临床应辨证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南昌市第一医院中药注射剂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状况,寻找其使用规律及发展趋势,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出2011—2013年所有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用药相关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销售金额等,计算各类别药品的年销售金额、DDDs和DDC,并分别选取年销售金额和DDDs前10位的单品种中药注射剂,分析本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药物利用情况。结果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3年较2011年临床销售金额增长158%。用于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居临床使用之首。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仍然广泛,有必要加强用药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脉络宁注射液系由中药玄参、石斛、牛膝等药物经化学提取后制成的复方注射剂,具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功能,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现就脉络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成3组,训练组33例,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并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组31例,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综合组34例,在训练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组疗法。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d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0.01)。结论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研究糖尿病足住院患者隐含的内服中药处方模式,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糖尿病足患者726个处方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 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结果 (1)其中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辛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最频繁;(2)益气健脾药、清热除湿药、活血化瘀药被频繁地使用;(3)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组药物:红花配伍桃仁(97.6%),丹参配伍桃仁(95.7%),丹参配伍桃仁、红花(95.6%);(4)聚类分析共聚为3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益气健脾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除湿。结论糖尿病足与脾关系密切。这些处方重点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清热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中的异病同治现象。查找1988~2000年间在《中国医学文摘———中医》杂志上发表的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文献摘要,按中药分类逐味统计其出现率。结果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中药排名前6位的八类中药中,竟有4类相同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理气药。精神分裂症2型与抑郁症有共同的脑供血不足和脑萎缩的病理机制,因此才有中药治疗上的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载量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群的临床特点,并观察中医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44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超基准值(DOB) >4.0~ <16.0]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四联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2种抗生素)和中药组(中草药或中成药),每组72例.四联组疗程为2周,中药组为4周,停药后复查.观察低DOB值Hp感染人群中医辨证特点、中药治疗规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低载量Hp感染患者以脾胃湿热证为主,使用频率前3位的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摩罗丹、胃复春;使用频率前3位的中草药:蒲公英、黄连、黄芩.治疗后,中药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四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四联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载量Hp感染患者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辨证论治中药治疗Hp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在多年药学实践中,通过观察,体验,探讨,归纳,粗浅认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上涉及60余种疾病。结果通过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妇科疾病,视网膜静脉血栓,顽固性失眠,心绞痛患者,胆道感染或胆结石等活血化瘀治疗收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认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祖国医学独特的治疗药物,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早期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活血化瘀中药;2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8,P<0.05);治疗组复查颅脑CT显示,血肿吸收完全,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冠心宁注射液为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该药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近几年临床应用却很广。从2003年至今有近百篇文献报道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成3组,训练组33例,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并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组31例,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综合组34例,在训练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组疗法。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d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P&;lt;0.01),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改善(P&;lt;0.05),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lt;0.05~0.01)。结论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硬皮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器官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结缔组织发生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中医认为硬皮病属于“痹症”范畴,具有血瘀证征象,故活血化瘀治疗贯穿全程;而西医则认为,硬皮病是由血管病变、胶原合成异常、免疫紊乱等导致的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成功改善硬皮病动物模型的炎症、纤维化、血管病变等,并逐渐将这类中药应用于临床患者。这类动物试验结果符合西医对硬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也为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应用提供了客观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以access、excel结合VB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老年高血压的913个中药复方共用242味药,总共用药10457次;使用次数最多的10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清热药、安神药、消食药、解表药、理气药、开窍药,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共用7703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3.66%。结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活血化瘀中药灯盏花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作用 ,我们将 5 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灯盏花组 (A组 )及灯盏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B组 )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5 3例入选患者为我院 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1 2月的住院患者 ,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并经头颅 CT诊断 ,均为首发 ,病程 4 8h以内。本次治疗前未进行溶栓、抗凝及血液稀释等治疗 ,并排除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不良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