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3099-3100
收集门诊部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19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白带检验结果及感染率的变化情况。2011~2014年各年度霉菌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滴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年度滴虫及霉菌感染率逐渐上升。其中14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白带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以上者135例,占(92.47%);173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白带检验结果显示上皮细胞(+++)以上者136例,占(78.61%)。白带检验在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近年来其感染率逐渐上升,临床应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2.
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检验及感染率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院1998-01-01-2003-12-31所检验的8582例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常规检验结果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五联检验对阴道炎病原体及白带清洁度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对照组采用常规镜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阴道炎病原体和白带清洁度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真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白细胞、滴虫及混合病原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对白带清洁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炎五联检验对阴道炎患者的病原体检出率高于常规镜检,对于白带清洁度的评估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霉菌性阴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霉菌性阴道炎(monilial or mycotic vaginitis)由霉菌感染引起。其发病率仅次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绝经后曾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中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霉菌性阴道炎由阴道感染白色念珠菌所致,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就近年来中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225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75例,分别给予达克宁栓、保妇康栓和麦咪康帕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以预防复发。结果麦咪康帕栓的治疗效果最佳。正确的卫生宣教有利于防止霉菌性阴道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出白带中的病原体,利用特效药物治疗。方法:用棉棒将白带涂于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镜检。结果:若找到白色念珠菌或滴虫,就确诊为此两种阴道炎。结论:通过对检验结果的分析,为阴道炎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霉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球菌引起的阴道炎症,以外阴瘙痒和白带增多为主要症状。近年来发病较多,我院通过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霉菌性阴道炎是妇女多发病,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本文从女性的生理、性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导致霉菌性阴道炎致病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女性生殖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阴道炎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该病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给妇女带来了不少的痛苦和烦恼。阴道炎分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苦参Ⅰ号主治霉菌性阴道炎;苦参Ⅱ主治滴虫性阴道炎;苦参Ⅲ号主治细菌性阴道炎。我站门诊妇产科从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各种阴道炎病员500例,治愈率10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妇幼护理》2022,2(2):287-289
目的 研究霉菌性阴道炎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于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1 月入院就诊的 78 例霉菌性阴道炎 患者。按照其入院单双号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参照组采用基础性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 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症状改善时间和复发率。结果 与之参照组比,观察组用药知识、自我监测病 情及卫生护理等知识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等因子评分相较 参照组为高(P<0.05)。观察组白带异常与外阴瘙痒改善时间较参照组为短(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 论 霉菌性阴道炎采取整体护理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减少复发、优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阴道炎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 453例同时进行HPV检测及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与正常对照组HPV的感染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炎HPV阳性率为29.31%,较正常对照组12.5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HPV感染率分别为17.65%、11.63%,均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性阴道炎各个年龄段发病率均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 0.05)。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与HPV感染未见相关性(P 0.05)。结论阴道炎会增加宫颈HPV感染风险,其中细菌性阴道炎宫颈HPV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从而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中提供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的复发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患有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此方法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份至2020年6月份来本院就诊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挑选出与本研究相符的患者60例,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再附加中医治疗,其余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与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关系。方法采用面对面询问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6年2月1日~2016年8月1日到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1例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的妇女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年龄、避孕方法、阴道清洁度是阴道炎的相关因素,此外,长期穿着紧身裤、化纤内裤,非月经期使用护垫和进行阴道冲洗的患者发病率较高。结论在对阴道炎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应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普及阴道炎的防治知识,从而降低阴道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霉菌性阴道炎(简称VVC)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院治疗的40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分别行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与6个月,A组的复发率均低于B组;A组的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5.0%,B组为65.0%,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为VVC患者行综合护理可减少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92-3793
探究保妇康栓在改善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价值。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克霉唑栓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保妇康栓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克霉唑栓治疗的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予以保妇康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缩短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治疗当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提高霉菌与滴虫性阴道炎治疗疗效和方法。方法 按就诊时间顺序将180例霉菌及滴虫性阴道炎患随即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根据医嘱在医院行阴道灌洗后塞药;对照组根据医生指导,回家自行冲洗后阴道塞药,所用药物与观察组相同。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护理人员阴道灌洗后塞药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是一种理想的阴道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取样时间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白带复查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末次给药距取白带标本不同时间间隔对念珠菌性阴道炎复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涂片法和真菌培养法分析 195例临床症状好转、体征消失患者的念珠菌阳性检出率 ,比较不同取样时间间隔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 白带直接涂片法念珠菌阳性率随末次给药距取白带标本不同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以 >48h后下降明显 ,>96h后趋于稳定 ,分别为 5 8.9%、18.5 % (P <0 .0 5 )。各组间两者呈负相关 (r =-0 .87,P <0 .0 5 )。而不同取样时间间隔对培养白色念珠菌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白带涂片法复查念珠菌阳性率随取样时间与末次给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变化较大 ,>96h后即停药 4天后取样结果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