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IBP)与无创动脉血压监测(NBP)在NICU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本院NICU 16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监测无创血压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比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性。患儿有无亚低温及心律失常、新生儿休克、RDS、HIE、新生儿窒息等疾病对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影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对比,并分析影响两者的相关因素。结果有创血压监测的收缩压高于无创血压监测的收缩压(P0.05);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IBP收缩压的因素有新生儿休克、HIE、新生儿窒息(P0.05);影响新生儿IBP平均动脉压的因素有心律失常、RDS(P0.05)。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NBP收缩压的因素为新生儿休克(P0.05)。结论在NICU对急危重症新生儿进行血压监测,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相较于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更加准确,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NICU的18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其中早产儿90例、足月儿90例,分别在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同时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评估其相关性。结果:早产儿及足月儿有创血压(ABP)所测收缩压明显高于无创血压(NBP)(P0.05),而两种方法所测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P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等因素影响,能准确、直观、及时地反映瞬间动脉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对于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机械通气的患儿应尽早行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有创血压监测在休克早期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院救治的早期休克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同侧上肢动脉分别进行有创血压(IBP )监测和无创血压(NBP)监测,比较两种方法在早期休克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结果 IBP监测在0 h、6 h和12 h所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NBP监测所得的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P作为一种持续的血压监测方法,准确度非常高,监测过程中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可以随时获取血压,还可以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对于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能极大地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休克患者的血压监测中应作为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36-283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全体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统计两组患者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结果观察组患者脉压(82.30±18.55mm Hg)高于对照组(71.30±16.21mm 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升高、血压节律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可将上述动态血压参数作为临床预测与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 G静脉留置针进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方法:选择2016年3~6月下腹部及下肢内固定手术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采用20 G静脉留置针和动脉穿刺针进行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持续有创血压(IBP)监测,同时进行右上肢连续无创血压(CNAP)监测,分别采集到196对IBP和CNAP数据。对成对的连续无创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有创血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相关系数及CNAP-IBP的95%可信区间是否相同。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液污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获得的有创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污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20 G静脉留置针替代动脉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测压,其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血液污染少、减少动脉穿刺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Meta分析危重患儿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与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BP)监测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Wan Fang Data、CNKI数据库,搜集危重患儿IBP与NEP监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原始文献,所有研究中,病例选择、检查方法、参考标准、病例流程和进展情况显示文献整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如下:收缩压加权均数差(WMD)=-0.32 mmHg,95%CI=-0.59〜-0.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WMD=0 mmHg,95%CI=-0.25〜0.2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WMD=-0.16 mmHg,95%CI=-0.40〜0.0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P监测能及时地反映危重患儿血压,但结果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02例危重病患者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NBP)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收集2016年3~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2例危重病患者的尺/桡动脉IBP和同侧上臂NBP数据1072对,先对所有数据分别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配对t检验;再将数据分为高血压组(MAP≥107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血压组(70 mmHg≤MAP<107 mmHg)和低血压组(MAP<70 mmHg)三个亚组,分别进行IBP和NBP的收缩压、舒张压、PP以及MAP间的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08±35.48)mmHg vs(122.56±24.84)mmHg,t=7.896,P<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66±13.69)mmHg vs(67.98±13.31)mmHg,t=-8.294,P<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42±28.93)mmHg vs(54.58±20.00)mmHg,t=11.697,P<0.001];有创MAP和无创MA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47±18.94)mmHg vs(86.17±15.33)mmHg,t=0.867,P=0.386]。亚组分析显示高血压组(n=254):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3.75±33.93)mmHg vs(152.16±16.78)mmHg,t=6.52,P<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17±11.03)mmHg vs(83.69±9.50)mmHg,t=-6.85,P<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57±31.50)mmHg vs (68.47±20.72)mmHg,t=9.76,P<0.001];正常血压组(n=687):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2.66±24.74)mmHg vs(118.70±15.14)mmHg,t=5.071,P<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3.97±10.34)mmHg vs(65.60±8.49)mmHg,t=-5.049,P<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69±23.05)mmHg vs (53.10±11.90)mmHg,t=7.682,P<0.001];低血压组(n=131):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35±24.33)mmHg vs(85.41±11.99)mmHg,t=1.109,P=0.269],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32±8.27)mmHg vs(49.98±8.06)mmHg,t=-2.073,P=0.040],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03±24.00)mmHg vs(35.43±13.97)mmHg,t=1.806,P<0.001]。 结论有创收缩压大于无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小于无创舒张压、有创PP大于无创PP,而有创MAP等于无创MAP。采用MAP数值较采用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数值可以消除IBP和NBP测量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波动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运用无创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老年组)和5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青年组)各项血压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舒张压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较中青年患者更具易变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比组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24 h动态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同时对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比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用药安全性高;治疗前,两组的动态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调控血压,且用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66-467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两组患者在血压变化、临床疗效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检出值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有重要意义,可供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