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用于预防骨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30min/次,10d为1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骨科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舒适、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2011年6—8月收治的180例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11月收治的1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的52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为轻;观察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使用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比较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徐卫娟 《全科护理》2013,(29):2695-269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除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外,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AWTT),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62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每日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30 min/次,10d为1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对照组未使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肿胀、疼痛、舒适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DVT,且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下肢骨折,10例下肢关节镜术后,5例髋关节术后损伤,4例下肢软组织损伤以及1例上肢损伤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50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愈率达100%。结论下肢骨折术后以及下肢外伤患者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165例患者,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79例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3月的86例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浓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应用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预防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婷婷  王曾  葛国芬   《护理与康复》2021,20(2):67-69
目的 观察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疼痛、肢体肿胀情况,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55例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55例住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h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2次/d,共治疗7d。比较术前和术后7d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提高结直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胃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62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262例胃癌手术患者中,术后5 d的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升高不明显,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舒适率96.9%,2例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胃癌术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照组术后联合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和低分子肝素钠。结果试验组共发生1例DVT,发生率2.5%;对照组共发生7例DVT,发生率1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53)。结论术前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肿胀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肢体肿胀总发生率和肢体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肢体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肢肿胀和血栓复发的影响,选择2004-09/2005-07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肢体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1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周径,血栓复发率和患肢冷感评分。结果显示经28d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冷感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实验组血栓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的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和预防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诊的100例脑外科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外科术后应用,有效地促使远端深静脉血液回流,加速肺循环的速度,从而明显地改善血液滞留,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状态,有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早期预防骨折术后静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早期预防及护理,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脑栓塞、肺栓塞的几率及死亡率。方法:观察214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其中101例未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113例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结果:未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的患者有3例发生骨折术后静脉栓塞,而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的患者没有发生静脉栓塞。结论:术后早期四肢被动活动、早期应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及时细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医嘱,准确、及时给予抗凝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滞,保持静脉血液回流可有效降低骨折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术并进行导管维护的病人2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PICC置管术后采用常规护理预防PICC相关血栓,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PICC相关血栓,观察两组病人PICC相关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6%)。两组共发生PICC相关血栓20例,其中7例(35%)出现明显血栓的临床症状,13例(65%)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地预防PICC相关血栓,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