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板治疗,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93-2694
探究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各项指数。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对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势,且手术切口小,可快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97-198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74%,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79-4980
入选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10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钉组、长钉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短钉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钉组发生钉尾部骨折、感染、骨折愈合延迟、异位骨折等并发症显著低于长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疗法短钉组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负重站立用时、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2.35%)较对照组(58.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站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较对照组(26.4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75-476
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经PFNA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94-1095
将68例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快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虽然动力髋螺钉因为价格便宜和操作简单等原因,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固定失效的概率较大,而髓内固定弥补了髓外固定的不足。目的:对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可行性评价,并与动力髋螺钉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更加显著(P<0.05)。提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3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30例解剖锁定钢板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解剖锁定钢板组,出血量明显少于解剖锁定钢板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解剖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但相对来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这是因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较少、出血量少等,更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组(研究组,n=20)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对照组,n=20)。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独立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近端重建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A组) 36例、Gamma钉组(B组) 30例及股骨近端解剖板组(C组)32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A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和C组,B组上述指标亦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手术后,3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提高(P0.01),但3组患者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术后优良率A组 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关节功能,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08-10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更加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某院收治的股骨头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4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动力髋螺钉组(80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80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80例),观察三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动力髋螺钉组优良率为70.0%,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72.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8.8%,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明显少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量表(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17.5%、5.0%,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更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00-101
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的82.65%(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钌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优良率和切口长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3.9±7.6)min]、住院时间[(17.2±2.9)d]较对照组[(63.4±7.5)min、(24.6±3.2)d]短,术中出血量[(86.6±22.5)mL]较对照组少[(173.2±33.2)mL](P0.05),总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80.0%)(P0.05),切口长度[(4.7±0.5)cm]与对照组[(4.6±0.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较好,优于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67-1268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术。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术中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半年疗效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动力髋螺钉组2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每组30例。
  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修复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均降低(P<0.05),修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升高(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背景:短钉与长钉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尚缺少相关报道。 目的:对比分析AO/ASIF-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治疗的AO/ASIF-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根据患者应用的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类型,将病例分两组,短钉组50例,长钉组48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数据。在随访中,对患者的骨折愈合、影像学及临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估;在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短钉组比较,长钉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P 〈 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长钉组与短钉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5.8±6.4)个月和(16.2±5.7)个月。患者因螺旋刀片切出或感染而再次实施手术的患者长钉组中有5例,短钉组中有3例,除上述再手术患者之外,两组其余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88)。在末次随访时,两组的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04)。长钉组与短钉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和16.0%,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5)。结果可见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固定治疗AO/ASIF-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折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别,相比短钉固定,长钉固定治疗AO/ASIF-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无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但可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