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样选取104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实验组),另一组予以甲状腺下动脉下方解剖暴露(对照组),术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相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两个方面,实验组显然更具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3±2.1)分,明显高于实验组的(2.1±1.0)分,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69%,P<0.05。结论喉返神经入喉处解剖暴露,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者而言,其喉返神经损伤率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中间入路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79例,均行中间入路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按是否暴露喉返神经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不暴露喉返神经,试验组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皮瓣面积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当日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中间入路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中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利于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降低对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130例患者临床完整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70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分为观察组,余下60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显露喉返神经)中,并发喉返神经损伤7例,永久性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4例,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中,并发喉返神经损伤4例,为暂时性损伤,无喉上神经损伤或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71%(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失为一种安全而又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275例。喉返神经解剖区域保护法行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155例,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叶或腺叶 峡部切除120例。结果:喉返神经解剖区域保护法155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显露喉返神经120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及变异,术中根据原发性的情况而行喉返神经解剖区域保护法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和显露喉返神经行腺叶或腺叶 峡部切除术,能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喉返神经区域保护法69侧,常规解剖喉返神经法191侧.结果 喉返神经区域保护法损伤2例,其中暂时性损伤1例,考虑术中钳夹;永久性损伤1例,考虑术中结扎.常规解剖喉返神经法损伤1例,为暂时性损伤,考虑术后神经水肿,术后2个月恢复.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35%.结论 甲状腺良性病变、病变位于非背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可行喉返神经区域保护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背侧病变、腺叶次全切除术、腺叶切除术、二次手术以及对侧喉返神经损伤患者,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预防损伤.依据不同病变及不同术式采取不同方法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可明显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86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采用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方法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或次全切除手术的8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暴露喉返神经131条(其中包括2条喉不返神经),喉返神经损伤1条,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0.76%(1/131)。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及变异,在甲状腺叶切除或次全切除手术中常规解剖暴露喉返神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仔细操作,是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阴英  王毅  姚远  吴泽宇  胡世雄  赵刚  彭林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33-413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必要性.方法:将2007年1月到2009年8月我院实施的甲状腺手术1 252例纳入非解剖组,手术时不解剖喉返神经,2009年9月到2012年5月我院实施的甲状腺手术1 303例纳入解剖组,在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记录手术方式,手术总时间,解剖喉返神经所需时间,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解剖组手术总时间比非解剖组长(P< 0.001),解剖组中位解剖喉返神经所需时间为7分钟.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解剖组与非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解剖组0.9%,非解剖组1.1%,x2=0.535,P=0.464),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时,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率比非解剖组低(解剖组0.9%,非解剖组2.7%,x2=4.877,P=0.027).结论: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是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方法,在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11-812
目的比较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85例行甲状腺腺叶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由中间入路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腺叶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短暂抽搐、1例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9.3%(4/43),对照组出现4例短暂抽搐、6例喉返神经损伤与1例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6.2%(11/42),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促进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减小,同时并发症更少,为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4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66例甲状腺肿瘤手术行甲状腺全切或腺叶+峡部切除术,对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190例甲状腺疾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常规不显露喉返神经。采用解剖区域保护法。结果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65%(3/456),其中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0.21%(1/456)。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及变异,术中根据原发病灶的不同情况采用显露喉返神经与区域保护法均能避免损伤喉返神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常武 《临床医学》2020,40(1):19-21
目的研究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对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0例,以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集束状结扎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甲状腺全切术、精细化被膜解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及甲状旁腺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组织清除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受损发生率(6.67%,3/45)、甲状旁腺功能受损发生率(2.22%,1/45)低于对照组[24.44%(11/45)、15.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运用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术后患者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功能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697例甲状腺肿瘤手术,分别以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及是否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作为分类标准来比较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结果本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30%,其中永久性损伤为0.71%,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喉返神经损伤率高,有显著性差异;甲状腺腺叶切除较甲状腺腺体部分切除喉返神经损伤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与不暴露者,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无明显差异;但在甲状腺腺叶切除组常规暴露喉返神经较不暴露者,喉返神经损伤率低,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与肿瘤的性质、手术方式明显相关,应根据具体的手术方式、范围决定是否暴露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保护相关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Zuckerkandl结节及术中Zuckerkandl结节是否显露明显,按照暴露喉返神经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根据甲状腺下动脉下方解剖暴露喉返神经,观察组根据 Zuckerkandl 结节为主要途径暴露喉返神经,每组各40例。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声嘶、血钙水平降低及甲状旁腺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声嘶1例,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2例,甲状旁腺损伤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对照组出现声嘶3例,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6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观察组声嘶、血钙水平一过性降低、甲状旁腺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以Zuckerkandl结节为主要途径暴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于2000年3月至2005年5月,采用主动解剖喉返神经的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共施术140例。结果:手术基本做到无出血切除腺叶,1例甲状腺腺瘤出血囊性变压迫喉返神经致麻痹3个月,术后2d发音改善,30d恢复正常;发生喉返神经暂时麻痹2例,1例拔引流管后5d恢复,1例术后30d恢复;器质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损伤率为0.71%,系用米氏钳钝性分离甲状腺上极后方时分离点过份靠下、接近环甲区,钳夹损伤了喉返神经分支所致,术后5个月发音接近正常。结论:在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中,主动解剖喉返神经直视下保护是避免损伤的最可靠措施;在处理上极血管时注意分离点不宜过份靠下、接近环甲区,以防损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喉返神经解剖显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在本住院行甲状腺手术的300例患者,分为178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组(观察组)和122例术中为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组(对照组),观察2组神经损伤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5例发生神经损伤,损伤率2.81%,显著低于对照组(20例,16.39%)(P<0.05);2组永久性神经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手术对神经的损伤,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切除法、精细化切除法用于甲状腺腺叶切除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患者93例,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采用常规切除法)和精细组(48例,采用精细化切除法)。比较两组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术前、术后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08%、甲状旁腺损伤率为2.08%,分别低于常规组的15.56%、17.78%(P<0.05)。术后1、3 d,两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较术前降低,但精细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切除法相比,精细化切除法用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能减少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62例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组30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32例。对两组患者手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的相关特点作对比、归纳。在甲状腺手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可通过肿块大小、数量、性质、解剖位置、既往是否有甲状腺区域手术、疾病史、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术中出血量等条件来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显露喉返神经的指征。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348例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74例,男79例,女95例)采用常规暴露喉返神经术式,对照组(174例,男76例,女98例)则采用非暴露喉返神经术式,并于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15%(2/174)和5.17%(9/174),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5)。对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喉返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对照组9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中仅2例患者的喉返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两组间患者喉返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术中,合理显露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甲状腺一侧叶需大切或全切,或甲状腺肿物位于甲状腺中下极或者位于甲状腺后背膜是常规暴露喉返神经的指征。可有效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喉返神经损伤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结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开放性手术62例,腔镜手术30例,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患者未显露喉返神经,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喉返神经损伤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甲状腺组织切除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3d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率,也能减轻术后疼痛,有助于术后恢复,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喉返神经的解剖入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因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接受再次手术16例,甲状腺癌术后接受再次手术39例.其中接受第3次手术4例,均为甲状腺癌术后.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原手术切口适度延长、正中入路游离皮瓣,横断手术侧舌骨下肌群,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再以气管、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标志进行解剖喉返神经,5例术中辅助应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其中,以气管、残余甲状腺为标志,由内向外解剖出喉返神经32例;以甲状软骨下角为标志,由上向下解剖出喉返神经9例;以颈总动脉为标志,由外向内解剖出喉返神经14例.术后患者恢复基本良好,发生说话声音改变8例,包括声音嘶哑3例,均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解剖喉返神经十分必要,气管、残余甲状腺、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可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新的暴露甲状腺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侧支、甲状旁腺的方法,从而避免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我科连续收治的7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从环甲间隙开始暴露和解剖甲状腺,应用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结果:在所有的79例手术患者中,很容易找到环甲间隙,并且从这个间隙开始入路,应用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很容易就可以识别出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79例患者均从环甲间隙开始完成了标准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其中32例在术中看到了喉上神经外侧支,79例患者术中均看到了喉返神经.术后,除1例患者可能因牵拉而出现了暂时性声音嘶哑外,无其他永久性低钙、饮水呛咳或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环甲间隙是位于甲状腺上极内侧与环甲肌之间的无血管区域,从这个区域入路开始行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