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踝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及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优良率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复位优良率为86.96%,对照组患者复位优良率为69.56%,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可有效提高踝部骨折复位效果,改善踝关节功能,为将来相关临床实践活动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Weber-DenisC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61例,手法复位组64例。两组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共120例完成随访,手术组58例,手法组62例。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手法组,但手术组骨愈合时间短于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总优良率为87.9%,明显高于手法组的67.7%(P0.05)。结论手术治疗C型踝关节骨折虽住院时间长,但是在骨愈合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组,对于全身情况较好的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应尽量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采用不同方法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进行复位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康复情况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评分分别为91.04±6.34分和84.78±8.4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56.22±9.67分和56.19±6.44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创伤性关节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踝骨折手术后关节脱位难以恢复,治疗时运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手法复位配合中医药治疗踝关节骨折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中医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配合中医三期辨证治疗76例踝关节骨折病例。结果治疗效果优占85.9%(67/78),良11.5%(9/78);恢复时间在8周内的占80.8%(63/78)。结论手法复位配合中医三期辨证施治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在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中的配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按照患者自愿选择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组在中医手法复位基础上加用小夹板外固定,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消肿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同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消肿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分为(5.14±1.49)h、(5 428.37±453.78)元和(8.13±2.26)h、(8 759.49±664.7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优良率为96.67%,与对照组(78.57%)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随访中有10.71%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手术内固定,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少,消肿时间短,且随访后的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31-132
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救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就两个组别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18.4±4.2)ml、切口感染0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2.0%相较于对照(43.3±6.8)ml、10.0%及24.0%显著更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相较于对照组82.0%明显更佳,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切开复位治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使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固定,出血量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后踝骨折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闭合复位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非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闭合复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4周可逐渐下地适当负重,两组患者非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在5~7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3.51±8.44)分,闭合复位组为(80.83±9.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相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长,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重;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要求高,术中情况复杂。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大且受伤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首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小或医师闭合复位操作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54-1956
目的探究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腓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1例,参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术后1个月骨折恢复情况及术前、术后1个月踝关节功能(Baird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Baird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8年4月~2012年6月我院确诊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6例,依据随即分配原则分为闭合复位组和开放复位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营养、麻醉等综合治疗,开放复位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开发手法复位手术治疗,闭合复位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闭合手法复位手术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和治疗后骨折愈合、住院时间。闭合复位组患儿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开放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患儿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开放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患儿治疗后骨折愈合、住院时间开放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疗效,缩短患儿治疗后骨折愈合、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90-1591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法复位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关节Mazu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1.39%,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9.06%,两组差异无对比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Mazu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和手法复位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大致相同,但手术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恢复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若严重踝关节骨折可选手术,无移位可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效果,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复位效果:观察组优良率94.59%,对照组优良率78.3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长,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长(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复位效果较好,明显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但也存在住院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因此,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和治疗意愿,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92-4194
探讨手法复位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柯雷氏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90例老年柯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前后石膏托超腕关节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手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结果:(1)和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更大,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经过6个月治疗后,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1.11%,观察组为95.56%,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明显更大,差异显著(P<0.0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6.67%,差异显著(P<0.05)。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柯雷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腕关节功能,恢复手腕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踝部骨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中医手法整复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功能锻炼,3个月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32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59%;研究组治愈4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6%: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配合中医手法外治在肱骨髁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奇数号作为治疗组,偶数号作为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性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29/31)、64.52%(20/3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1/31),与对照组19.35%(6/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5±3.8)d,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9.8±4.5)d,两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较少,与单纯中医手法复位比较,加用中药内服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中药方剂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机体无严重性损伤,是临床中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733-1734
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踝关节骨折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复位固定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后踝固定组采用后踝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伤口红肿、切口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后踝固定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复位固定组,P<0.05;后踝固定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常规复位固定组,P<0.05;后踝固定组伤口红肿、切口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复位固定组,P<0.05。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骨折治疗效果,缩短愈合时间,且手术操作简单,出院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踝部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踝部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该部位骨折对竦关节稳定性影响的原因。方法对63例踝部损伤及骨折患者治疗后进行8~12个月的随访。按Kofoed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踝关节骨折中解剖复位者主观评价得分高于非解剖复位者(90±3分和30±6分);客观评价得分也高于非解剖复位者(95±3分和41±4分),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踝部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是与踝关节损伤所致支持结构成相关,因此损伤轻重与是否解剖复位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Epley手法复位与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2组均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和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B组采用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观察2组耳鸣症状、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B组的86.0%(P<0.05)。A组耳鸣症状、眩晕症状的消失时间均较B组短(均P<0.05)。A组复发率为2.0%,明显低于B组的9.0%(P<0.05)。结论 Epley手法复位较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更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收治的48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行闭合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切开复位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骨愈合时间上短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闭合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踝上骨折属微创手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股骨踝上骨折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指标(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疗效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应用,可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功能Olerud及Tegner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钉松动、钉断裂及排异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lerud、Teg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lerud、Tegne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