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976-3977
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鼻胃管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治疗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效的缓解了患者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再次手术的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骐  徐方明  郗健伟  徐汤舟  邱冰峰 《新医学》2012,43(12):865-86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我院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和对照组(鼻胃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梗阻缓解率、中转手术率、肠梗阻缓解时间及CRP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肠梗阻缓解率为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P<0.01),中转手术率为30%,肠梗阻缓解时间为(3.78±2.46)d,CRP恢复时间为(5.12±3.7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有效解除肠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3.
李蕾芳 《临床医学》2014,34(10):61-6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数据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自主排气、排便时间、病症缓解时间以及胃肠减压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减压导管置入方式应用于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12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治疗。两组患者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肠出血、肠穿孔、咽部不适、导管堵塞等不良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中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减压术能显著提高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方法(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试验组采用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方法(经鼻插管介入)。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的时间(具体比较前3天的平均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穿孔、出血、狭窄、中转手术)。结果 治疗期间试验组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 vs 58.0%,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9.0% vs 21.0%,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常规鼻胃管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前后腹围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围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9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除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法,可使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59-4760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与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每天胃肠减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需加强推广力度,使得更多的患者对经鼻肠梗阻导管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并比较两组72h胃肠减压效果及临床不良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内,试验组腹围缩小量及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痛停止时间、腹胀停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胃管,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强减压效果,缩短不良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在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肠梗阻导管肠内排列术,对照组进行传统肠梗阻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4.76±2.33、5.58±2.81d,对照组分别为4.99±2.38、5.62±2.64d,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1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为5.7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肠内排列术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肠梗阻术,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The common stroke syndromes are relatively easy to recognize if the different clinical pictures are kept in mi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is recommended only for insufficiency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or basilar vertebral artery and, briefly, for occlusion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management is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episodes of 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 by correction of systemic disorders that reduce the amount of blood supplied to narrowed vessels.  相似文献   

16.
Between 7935 and 1951, at the Mayo Clinic, 9 patients with gallstone obstruc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have been treated surgically without a death. The case of 1 of these patients, a man 80 years of age, is presented in detail. The interesting roentgenologic findings in such cases are discussed and details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798-3800
目的探讨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28例,随机分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65.5±10.5min、25.5±3.0d、6.5±0.8万元)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130.5±13.5min)明显更长,但是住院时间(15.0±2.8d)明显更短,住院费用(3.0±0.5万元)明显更少(P0.05)。与对照组(42.86%)对比,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更低(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中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2例接受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肠梗阻导管在小肠内边深进边吸引疗法解除了252例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结论:(1)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肠梗阻症状避免再次手术,显著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2)在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吸引减压较既往采用在X线检查机下放置该种导管省时、省力,导管插入深且可边操作边吸引胃肠液,从而避免误吸,避免医患受X线照射。(3)放置肠梗阻导管2~3d后可安全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