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大环内脂类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20例为观察组,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比较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和阴性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 E水平,并观察大环内脂类药物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阳性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51±0.05)×109/L〕和血清总Ig E水平〔(198.56±59.62)/ml〕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抗体Ig M阴性患儿〔(0.29±0.03)×109/L、(119.24±55.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0例患儿中,62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总有效率93.55%,其中显效38例(61.29%)、有效20例(32.26%)、无效4例(6.45%)。随访期间病情均无复发,复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 E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引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MP-IgM进行检测;将观察组分为MP-IgM阳性组与阴性组,对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P-IgM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朱香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52-305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观察组)和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和MP-IgM阳性及阴性患者的EOS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P-IgM阳性率明显升高(χ2=69.832,P=0.0093);MP-IgM阳性患儿的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儿(t=2.671,P=0.007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余晖  高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75-2176,2178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5例为哮喘患儿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常规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检测),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总IgE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7岁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应注意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分为MP阳性组60例、MP阴性组8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E1)、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E4 (LTE4)、总免疫球蛋白E (Ig E)、白细胞介素-13 (IL-1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并分析MP抗体滴度(MP-IgM)与ACT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MP阳性组的ACT评分、FEV1、FVC、FEV1/FVC值均低于MP阴性组,IL-18、TNF-α、LTE4、Ig E、IL-13、EOS测定值均高于M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MP阳性组患儿的IL-18、TNF-α、LTE4、IL-13、EOS测定值与患儿MP-Ig M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MP阳性组的FEV1、FVC、FEV1/FVC值与MP-Ig M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哮喘患儿合并MP感染可能会增加气道炎症反应程度、进一步降低患儿肺功能水平,因此对于这部分患儿在控制哮喘的基础上加强MP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对哮喘患儿病情急性发作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处于急性期的哮喘患儿50例作为急性期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儿50例作为缓解期组。检测两组哮喘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antibody,MP-IgM)滴度来测定其阳性率。检测急性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计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检测急性期组患儿的MP-IgM表达与阴性患儿肺功能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期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62.00%,高于缓解期组患儿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患儿的IL-4、TNF-α、IgE、hs-CRP、EOS计数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阳性患儿MP-IgM阳性的FEV_1、FEV_1%水平均低于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P-IgM阳性表达与FEV_1、FEV_1%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_1、FEV_1%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患儿病情急性发作有着一定的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对患儿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并促进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哮喘患儿病情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到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EOS)检测,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以及阴性率,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CT、hs-CRP、WBC、EOS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