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连有 《光明中医》2005,20(4):15-16
张仲景乃汉代著名中医学家,其撰著的《伤寒杂病论》为毕生临床经验之总结。该书所载方剂立法新颖,用药独特,结构严谨,化裁灵活,确为后人奉为楷模,堪称“医方之祖”。仅就其对附子的运用而言,配伍巧妙,意义深刻,应用广泛,疗效确凿,有很高的理论探讨及推广应用价值,故本人将其归纳为如下9端,以供同仁参考。1附子配干姜,急救回阳疗烦躁《伤寒论》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此烦躁的出现,乃病在太阳而先下而后复汗,治疗失序,阳气重伤,阳衰阴盛,阴来迫阳而为之。治…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运用附子组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附子的运用,总结出附子的主要功效为补阳气、祛寒湿、止痹痛。主要治疗亡阳证、里虚寒证及寒湿痹证,并探讨了附子的用量及煎服法,为临床更准确地运用经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温通十二经脉,乃中医温阳之第一药。《神农本草经》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痿頢,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坚积聚,血瘕金疮。列为下品药,即示有毒之意。《本草崇原》曰:附子禀雄壮之质,具  相似文献   

5.
刘应柯 《国医论坛》1998,13(5):9-10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热,归心肾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瘘,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集秦汉医学之大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证应用附子,得心应手。其典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组方者计33方,方后加用附子者4方,共计37方。笔者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研读学习,将仲景运用附子的经验归纳为8法,探析如下。1扶阳达邪法凡表证未解,又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又复感外邪者,则宜用扶阳达邪法。…  相似文献   

6.
王晓玲  陈亮  唐勇 《陕西中医》2011,32(6):746-747
<正>本人在研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时,对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进行了归纳整理,本文试从以下八个方面初步探讨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1回阳救逆,力挽沉疴纵观《伤寒论》,张仲景对凡有上吐下泻汗出厥逆,脉沉微,濒临亡阳垂危阶段的病例,均用附子,并必配干姜以助温经回阳救逆之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运用附子特点和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附子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在与它药物配伍之下,配伍严谨,权衡利弊,分清缓急,灵活得当。多用于治疗阳虚,亡阳虚脱,寒性痹痛,阳虚水泛等4个证型,得效甚佳。对张仲景应用附子的特点和规律,择其要者,作一初步探讨,一则以指导今时之临床实践,二则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仲景用附子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试谈《伤寒论》中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谈《伤寒论》中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336000)李志清《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对后世影响颇大。到宋代复经林亿等加以校正,全书分为10卷,共计397条条文,112方。笔者经初步统计,其中运用附子的有关条文...  相似文献   

10.
傅长龄  陈丽名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4,(19):1705-1707
附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但其有大毒,用量不易掌握。追溯《伤寒杂病论》,探究张仲景附子的用量,发现其附子常用1枚,但1枚附子的实际重量目前观点尚未统一。通过文献研究考证,认为张仲景所用附子1枚重约6.9g,现代炮制附子多反复用水浸泡、高温水煮、高热爆炒,这是后世附子用量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湿邪可分内生与外感且内生者多.《伤寒杂病论》中治湿方法疗效显著,附子配伍白术为其代表药对.本文通过结合历代本草之注解,归纳分析二药之特性,总结提出附子配伍白术尤擅于治疗脾肾阳虚之风寒湿痹.张仲景使用附子配伍白术临证主要分两种情况,一者为风湿相搏、郁于肌表,代表方剂为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者为寒湿内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仲景对附子和乌头的运用,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和乌头提供参考。方法:对《伤寒杂病论》30多条应用到附子和乌头方剂条下的说明及用法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仲景关于附子、乌头使用剂量的规律及注意事项。结果: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附子、乌头的使用是以出现"瞑眩"反应为最佳剂量,而出现"瞑眩"反应的剂量不是一个横定量,所以为了获得"瞑眩"反应,应采用少量递增的服法直至产生"瞑眩"反应为度。同时为了避免中毒,除了久煎、加蜜煎等外,体质强的人可多服,体质弱的人应少服;特大剂量,只能1次/d;煎剂用大量,丸剂应小量。结论:仲景关于附子和乌头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需要遵循的准则及注意事项,只要依法应用,则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附子、乌头发生中毒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应用附子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3,(12):2045-2049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附子非常广泛,处处注意保护人体阳气,是自《神农本草经》之后,临床上广泛而又大剂量应用附子第一人。附子在汤剂中,张仲景用量比较大,而在散剂、丸剂中,所占总药比例是很小的。在讲究服法的同时,还讲究应用策略,比如:回阳救逆急用生用,热病救逆善用敢用,应用剂量因人而异,煎服方法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运用白术的经验邹书瑛(四川省涪陵卫生学校中医教研室648000)关键词张仲景,用药经验,白术,临床用应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入脾胃两经,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之效,人所尽知,其作用远不止于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白术的方剂有30首,...  相似文献   

15.
扶阳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子为扶阳之要药,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中无论是三阳证或者是三阴证辨治皆体现了张仲景重视阳气、扶助阳气的思想。本文以《伤寒论》中附子的配伍、剂量、炮制、煎煮为线索,从解表实卫以密阳、驱邪温经以通阳、补火暖脏以温阳、破阴救逆以回阳、引火归元以潜阳、救阴存津以化阳六个方面探讨扶阳法内涵,以期拓展扶阳法的临床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6.
笔者试对仲景应用芍药的经验,探讨如下。1 敛阴和营,配桂枝调和营卫太阳中风,表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证,其病机为卫气不固,营阴失守,主治之方为桂枝汤,其中以桂枝配芍药为主药。考芍药酸、苦,微寒。能“养血、平肝、敛阴、收汗、缓中、止痛”。似乎与外感之病不相吻合。但仲景根据辨证而得,认定太阳中风属风寒表虚证,用芍药敛阴和营,加强营阴内守之功,与桂枝为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发汗而不伤阴,止汗而不敛邪,以成相反相成之用。凡属营卫不和,不论外感、内伤杂病,皆可应用。故王子接认为,桂枝汤不是解表剂,而是和剂。该方不但能解表,同…  相似文献   

17.
肖安菊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58-1758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含附子的方剂达36首[1]。张仲景对附子、乌头的用法是:凡属亡阳急证宜温经回阳者,多用生附子,如:《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人参汤等方中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若风寒湿着于肌表筋骨、需温经助阳者,多用炮附子,如:《痉湿3病》篇之桂  相似文献   

18.
浅谈张仲景对半夏的运用况学明(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上高336400)关键词张仲景半夏临床应用仲景将半夏广泛应用于伤寒、杂病,曲尽变化,屡皆中的。仲景运用半夏非常广泛,而且配伍极其精妙,曲尽病情,匠心独具,得其神韵。本文就《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半...  相似文献   

19.
浅析附子与桂枝药对在仲景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莲  刘渊  马成 《中医药导报》2007,13(8):9-9,29
文章对张仲景方中附子与桂枝的配伍运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病种进行了分析,认为"药对"是仲景在"病皆与方药对应"的原则指导下,创造出的一种具有独特稳定疗效的,特定的药物组配形成。  相似文献   

20.
擅用附子——张仲景学术大道至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附子所组成的方剂共40首(包括5个隨证加附子方),是其仅次于甘草、姜、枣、桂枝的极为常用的药物。这里谨从诸附子方的运用规律上可以看出,附子不仅用于重症痼疾,而且用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