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中微量元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味地黄丸为历代医家推崇的补肾良药,以滋阴补肾闻名于世。主要应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六味地黄丸中的微量元素与其临床药效的关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三个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中的8种元素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含量与药效的关系。1 实验材料 仪器:六味地黄丸(3种):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批号:8010057;河北省安国制药厂,批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大蒜的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不同产地大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结果:大蒜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结论:大蒜是极为珍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药材中Zn,Cu,Fe,Co,Mn,Cr的含量,对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间的关系。结果:因子分析揭示了六味地黄丸的两个组成结构-"三补"与"三泻",指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的功效与Fe,Cr,Co,Mn的作用相关;茯苓、牡丹皮、泽泻的功效与Zn,Cu的作用相关,将组成该方剂的六味药材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组,其结果与中医理论分组基本一致。结论:中医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的补肾作用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景荣  卢喜珍 《中成药》1996,18(6):37-38
论述了六味地黄丸所富含的微量元素锌、铜、锰、铁与补肾作用的关系,提出中药的疗效是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与多种有机物相互协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六味地黄丸和枸杞子中铬的含量。方法:采用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结果: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大幅度提高了测定铬的灵敏度,降低了检出限。结论: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测定中药中微量有益元素的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霞英  张学良 《中成药》2012,34(12):2388-2391
目的通过测定铁棒锤不同器官中微量元素量,探讨不同器官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微量元素。结果铁棒锤根、茎、叶和果实不同器官所含K、Ca、Na、Mg、Mn、Cu、Zn、Fe、Al等微量元素的量各有不同,各器官中Mg、Ca、K的量较高,根中9种微量元素的加合量远远高于茎、叶和种子。结论除根中具有重要的微量元素外,茎、叶和种子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在临床中也应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关于活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实验为深入研究铁棒锤中微量元素与疗效的内在联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薄层扫描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仲英  王菊 《时珍国医国药》1998,9(6):531-531
采用薄层扫描测定了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回收率为105.1%,RSD为1.98%。为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新玲 《气功》2010,(12):1114-1115
在人类追求健康的历史长河中,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已经走过了千年历程,历经数代医家验证发展,成为祖国医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9.
不同工艺的浓缩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运典  朱新成 《中成药》1991,13(5):10-10
应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对浓缩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采用水煎、70%醇渗漉、70%醇回流、打粉4种生产工艺的产品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方始见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滋补肝肾的经典方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多,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000多篇:从药理、药效、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证实该方是一个具有多方面作用和用途的良方。为给该方药物动学研究提供有关的参考资料。故将六味地黄丸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宋代医家钱乙因创立六味地黄丸而名垂青史,这首方剂为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症、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等,都值得细细的探究,通过对古方的研究,学习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组方思路,最终使一方在手,便可启发治病救人之思路,发现异病同治之奥秘,开发临床研究之思维,通晓理法方药之灵魂。  相似文献   

13.
14.
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高向军,周娟(四川省药品检验所成都610036)六味地黄丸收载于中国药典(1990年版),在长期药品检验中发现,样品经石油醚(30~60°C)浸泡,对熊果酸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现报道如下。一、实验材料、仪器六味地黄丸为各药厂送检样品;薄层板为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展开剂为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液;熊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剂(分析纯);CS-93....  相似文献   

15.
妇女怀孕后,胎儿的营养完全由母亲从食物中获取。孕妇摄入的营养素除了维持自身机体代谢和消耗所需之外,还要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营养的缺乏,不但影响自身健康,也直接影响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流产、早产、畸胎、死胎等现象均于孕妇摄入的营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是我国传统方剂,是宋朝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其组方为: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主治肾阴虚征。肾阴虚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中成药,有滋补肝肾的功能。本方始见于宋·《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当时著名儿科医生钱乙首先创制的。公元1079年,钱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赐,顿时使他誉满京城。那时候宋朝的太医,一般都是名医的后代。这些人的祖上也许真有点本事,但传到他们这一代,许多人已经成了靠门第资格吃饭,靠“家学渊源”吓人的庸医了。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5,20(2):26-27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所制方 ,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之证。原方是熟地黄 2 4g ,山茱萸 12g ,干山药 12g ,泽泻 9g ,茯苓去皮 9g ,丹皮 9g ,为末 ,炼密为丸 ,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 ,每丸 15g ,成人每服 1丸 ,1日 3次 ,空腹时服或水煎服。现有成药浓缩丸 ,成人每服 8~ 10丸 ,1日 2至 3次。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软 ,头目眩晕 ,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门不合之证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 ,或消渴 ,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吞酸、吐酸、嘈杂症数十例收…  相似文献   

20.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对控制六味地黄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水-醋酸铵(68:12:20:0.5)为流动相。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101.58%,RSD为2.62%。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