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比研究双源 CT 冠脉成像( DSCTC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心病( CAD)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115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一周内分别行DSCTCA和MPI检查,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冠脉造影( CAG). 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CA、MPI及两者联合运用诊断CAD、检出病变血管的效能. 结果:115例患者中,CAG有一支及一支以上冠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68例,其中单支病变17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16例;共计204支,管腔狭窄率≥50%的冠脉累计135支. DSCTCA、MPI及二者联合运用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4%(56/68)、80.9%(38/47)、81.7%(94/115);76.5%(52/68)、78.7%(37/47)、77.4%(89/115)和92.6%(63/68)、76.6%(36/47)、54.8%(63/115);DSCTCA、MPI和两者联合使用检出病变血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77.8%(105/135)、90.5%(190/210)、85.5%(295/345);73.3%(99/135)89.0%(187/210)、82.9%(286/345)和85.2%(115/135)、82.9%(174/210)、33.3%(115/345). 结论:DSCT-CA和MPI均是临床诊断CAD的重要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结合既能灵敏诊断心肌缺血,又能较好反映冠脉血管病变,为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 分析近两年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冠脉造影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肌灌注显像,负荷显像异常者于24 h后再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核素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相符的患者共5例,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例,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例.结论 这两种检查方法有高度的一致性,但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二者不相符合的可能原因,以便尽可能减少核素显像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1996-2001年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5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或双嘧达莫(潘生丁)药物负荷试验,负荷显像异常者于24h后再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结果:核素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两者不相符的患者共5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阴性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例,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二者不一致时,综合考虑显像和造影结果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高龄患者行MPI及CAG检查,对比分析检查所见及诊断结论。结果 35例高龄患者中CAG阳性20例,MPI诊断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0%,83%,71%。结论核素MPI反映心肌摄取显像剂的能力,与相应血管通畅情况和心肌细胞活性有关,联合CAG可以达到全面准确诊断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形态学和功能学指标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已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和双源CT(DSCT)的患者64例,以MPI的检查结果为标准将临界病变的冠脉分为心肌缺血组和未缺血组?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 分析冠脉管腔狭窄率和心肌缺血的关系,计算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并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CTA诊断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冠脉心肌血流灌注的敏感性分别为80%?90%和50%?经卡方检验,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预测心肌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或双支病变比较三支病变诊断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示临界病变中冠脉管腔狭窄率对诊断心肌缺血预测价值较好(ROC曲线下方面积AUG 0.756)?结论:管腔狭窄率对冠脉临界病变的心肌血供有一定的影响,对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120例,同时接受双源CT和CAG检查,比较两者对心肌桥诊断的差异。结果双源CT检出34例(28.3%)心肌桥51处(支),CAG检出16例(13.3%)心肌桥35处(支)。结论双源CT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是诊断心肌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能CT心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患者行双能CT心脏检查,其中11例于1周内行MRI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11例患者中共15个节段在双能心肌灌注和MRI延迟增强显示,但是MRI显示病变范围均大于双能心肌扫描,另共有6个节段的病变仅在MRI心肌灌注上显示,病变直径均小于1 cm。结论在心率合适的患者中利用单次对比增强双能量CT心脏成像,在不增加射线剂量的前提下可同时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结合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S)无创地检测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105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4周内完成CTCA与腺苷负荷MPS检查。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的结果为参照,评价CTCA结合MPS诊断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准确性及作为再血管化治疗"看门人"的可行性。结果对比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结果,CTCA结合MPS诊断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6%的再血管化治疗患者中并未发现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结论对比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的结果,CTCA结合腺苷负荷MPS可以准确地检测血流受阻型的冠脉阻塞性病变,可以充当再血管化治疗的"看门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症状性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患者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心电图与运动-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特点及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心前区疼痛、不适等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确诊为单纯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MB,1周内进行TET心电图及运动-静息核素MPI检查 的97例(男59例,女38例)患者资料。依据MB形态分为不完全MB组(n=41)与完全MB组(n=56);依据壁冠状动脉 (mural coronary artery,MCA)收缩期狭窄程度行Noble分级,分为Noble 1级组(n=44)、2级组(n=31)、3级组(n=2);另外,根据检测方法将异常的检出者分为TET异常组(n=21)和MPI异常组(n=31)。比较总的、不同MB类型及Noble分级中TET与MPI的差异,以及TET及MPI异常者中完全MB厚度、长度的差异。 结果:总的MPI阳性率(39/97)高于TET(2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8,P<0.01)。不完全MB组TET(5/41)与MPI(8/4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05)。完全MB组MPI阳性率(31/56)比TET(21/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P<0.01)。Noble 1级组TET(6/44)与MPI(12/44),2级组TET(11/42)与MPI(18/42)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4.500,P<0.05;χ2=5.444,P<0.05)。3级组TET(9/11)与MPI(9/1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与MPI异常中完全MB组厚度分别为(3.4±0.6)和(2.9±0.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9,P<0.05);MB长度分别为(16.6±5.5)和(15.7±7.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05)。结论:在评价MB患者心肌缺血方面运动-静息核素MPI比TET更敏感,尤其对完全MB及MCA收缩期狭窄轻中度程度者。但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完全MB患者心肌缺血检出阳性率均低,而对MCA收缩期重度狭窄者则均高度敏感。两种检查结果阳性中MB厚度有差异,而MB长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扫描对评价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07例60岁以上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对其中102例进行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以SCA的结果为金标准,将DSCT的结果与SCA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DSCT对诊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评价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SCA与DSCT检查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狭窄≥50%)的分别为52例和56例.DSCT正确地鉴别出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敏感性98.1%,特异性90.0%,阳性预测值91.1%,阴性预测值97.8%,准确率94.1%.本研究评估了408支冠状动脉的影像,SCA与DSCT检查发现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分支的分别为96支和104支.DSCT诊断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5.8%,特异性96.2%,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98.7%,准确率96.1%.结论 DSCT在老年患者中是一种有效的、能够准确地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脉造影对心绞痛患者检查结果中不匹配情况,明确其在心绞痛诊断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20例临床有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12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一致者92例,不匹配者28例,以冠脉造影异常作为诊断标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灵敏度为95%(75/79),特异性47%(18/38),假阳性率为53%,假阴性率5%。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的对比性研究,探讨D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34名做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按狭窄程度分类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按AHA15分段法,34位患者CT造影共显示良好节段452段,显示优良率为91.3%。对于≥50%狭窄节段,DSCT诊断的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97%,阴性预测值98.5%,阳性预测值85.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与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检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32岁.其中15例常规行静息-负荷99m^Tc-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用IR-turboFLASH序列行静息-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及延迟期心肌灌注成像,目测定性分析心肌灌注图像,将分析结果与冠脉造影及99m^Tc-SPECT进行比较,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8例(28/33)191段心肌灌注减低,其中92段(92/191)可逆性灌注减低,99段(99/191)固定灌注减低;51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42支狭窄冠脉供血区心肌灌注减低.以冠脉造影为参考标准,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35%和91.67%.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与99m^TC-MIBI SPECT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符合率为:92.5%.以99m^TC-MIBI SPECT为参考标准,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74%、92.55%.结论 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能有效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定性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总积分(SRS)在梗阻性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为梗阻性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50%)93例,其中男65例,女2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60.1±11.5)岁,所有患者均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相似文献   

17.
80例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珈明  孙家珍 《广东医学》1995,16(11):741-742
80例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510080)饶珈明,孙家珍核索心肌断层显像(SPEC)是近年来较常用的一种无创性的冠心病检查方法。一般认为它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的高低仍有争议[1].我们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  相似文献   

18.
曹东平  乔淑章 《中外医疗》2009,28(29):166-16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与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009年6月期间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5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并对这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阳性预测值87.12%,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阳性预测值86.49%。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脉造影对心绞痛患者检查结果中不匹配情况 ,明确其在心绞痛诊断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12 0例临床有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12 0例患者中 ,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一致者 92例 ,不匹配者 2 8例 ,以冠脉造影异常作为诊断标准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灵敏度为 95 % (75 / 79) ,特异性 47% (18/ 38) ,假阳性率为 5 3 % ,假阴性率 5 %。冠脉造影正常、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共 19例 ;冠脉造影异常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或虽异常但与冠脉造影结果不平行者共 9例。结论 对心绞痛的病因诊断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价值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形态,分析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分支,提高临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双源CT检查的2530例受检者的影像资料,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方法,对冠状动脉正常走向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225例患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284支.变异包括冠脉主干起源变异121例,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5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4例、右冠状动脉发自左冠状窦17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状窦4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后冠状窦2例、单支冠状动脉2例、副冠状动脉37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8例;冠状动脉瘘9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36例.1720例患者左窦房结动脉异常起源818例.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检出率,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变异血管分支细节,对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