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经多排螺旋CT检测,胃肠道间质肿瘤中良性18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8例;强化均匀21例、强化非均匀9例。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高,且判断良、恶性较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7年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20例,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胃18例、小肠1例、小肠系膜1例。高危险度2例,中度危险度2例,低危险度7例,极低危险度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并结合其重建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术前诊断、危险度分级及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CT扫描的方法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食道2例,胃部10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5例,回肠3例,结肠4例,胃肠外腹腔肠系膜3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7例.有2例小肠间质瘤漏诊,均未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结论检查前恰当的肠道准备能提高检出率,利于病变定位和定性,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照病理结果,对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资料,对照病理结果,评价多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32例肿瘤均表现为单发肿块,其中良性者5例,潜在恶性者10例,恶性者17例。良性者肿块大多小于5cm,恶性者大多大于5Cm:增强后扫描良性者强化多较均匀,境界清晰,潜在恶性及恶性者多强化不均,边界不清,可有邻近脏器肿瘤侵犯。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4例小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经综合诊断均患有小肠出血。我院为所有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观察其检查的结果和对小肠出血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这些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的结果显示,有19例患者患有十二指肠间质瘤,有8例患者患有十二指肠乳头癌,有6例患者患有肠间质瘤,有3例患者患有回肠淋巴瘤,有1例患者患有回盲部外伤性出血。这些患者小肠出血的检出率为84.09%(37/44)。结论 :对小肠出血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可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可为医生诊断其病情提供比较可靠的科学依据,检查过程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4例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的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X线和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14例,小肠8例,横结肠系膜2例.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在发现GIST病变时,应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灶与胃肠道的关系,而CT扫描显著提高了胃肠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CT扫描的方法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食道2例,胃部10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5例,回肠3例,结肠4例,胃肠外腹腔肠系膜3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7例。有24例小肠间质瘤漏诊,均未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结论检查前恰当的肠道准备能提高检出率,利于病变定位和定性,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64排螺旋 CT 诊断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64排螺旋 CT 影像学诊断资料,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根据其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危险性分级,并分析不同危险性分级肿瘤的 CT 特点。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51例患者经 CT 扫描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94.1%。结论:利用64排螺旋 CT 扫描仪对胃肠间质瘤的患者进行诊断能获得更为清晰直观的图像,对高度怀疑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35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13例和回肠22例。CT平扫14例间质瘤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明显强化,静脉期示肿瘤仍有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对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丽君 《中外医疗》2010,29(28):169-1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和影像分析。结果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在动脉期有明显强化,持续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也无出现强化。有13例未能显示出与胃肠壁有关系。2例患者合并了肝转移。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起源和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很好的弥补横断位图像对肿瘤定位的困难,为提早确诊提高治愈率作出贡献,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吴耀初  吴华超  陈俏倩  陈珊红 《吉林医学》2013,34(18):3531-3534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者19例,肠道间质瘤者12例,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0例,肠道间质瘤者6例,良性者12例,恶性4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7例,肠道间质瘤者11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50.0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与多层螺旋CT诊断均存在明显特征,然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能够对胃肠道间质瘤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3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探讨病灶位置、大小及有无坏死等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单发患者21例、多发9例;其中17例肿瘤部位在胃部、8例位于小肠、5例位于直肠。19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8例向腔外生长、3例向腔内生长。恶性GIST 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脏器侵犯。16层螺旋CT定性准确率为83.3%(25/30)、定位准确率90.0%(27/30)。结论:CT 增强扫描有利于GIST的定位诊断及对肿瘤良恶性质的判断,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是目前检查GIST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肿瘤原发肠系膜患者1例,肿瘤原发大网膜患者1例,肿瘤原发肾上腺患者1例,腹腔肿瘤2例,腹膜后肿瘤5例。恶性肿瘤检出患者6例,交界性肿瘤检出患者2例,良性肿瘤检出2例,肿瘤直径大小在4.0~33 cm,肿瘤表现不规则患者4例,肿瘤形态表现为分叶状患者3例,肿瘤形态表现为圆形患者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定性、定位准确率高,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4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胃部肿瘤27例、小肠肿瘤11例、肠系膜肿瘤4例。其中18例患者胃肠间质瘤表现为良性、17例患者胃肠间质瘤表现为恶性、另7例患者有潜在恶性胃肠间质瘤的可能性。结论在对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16层螺旋CT能有效分辨胃肠间质瘤与病变程度,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志勇 《当代医学》2013,(26):69-69
目的分析探究小肠肿瘤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21例小肠肿瘤患者,比较分析患者手术前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的相符率。结果患者手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为5例平滑肌瘤,6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8例小肠腺瘤,与手术后患者病理结果比较。相符率为95.24%,且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准确性非常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64排螺旋CT影像学诊断资料,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根据其病理诊断结果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危险性分级,并分析不同危险性分级肿瘤的CT特点。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51例患者经CT扫描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有48例,诊断准确率为94.1%。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胃肠间质瘤的患者进行诊断能获得更为清晰直观的图像,对高度怀疑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影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的5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以手术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的影像诊断价值。结果:对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发现恶性肿瘤27例,潜在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13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肿瘤、潜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45%、92.45%和100.00%,敏感度为88.89%、92.31%和100.00%,特异度为96.15%、92.50%和100.00%。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MSCT影像诊断价值较高,有利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且影像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郭建榕  蔡美花  蒋铭 《四川医学》2012,(11):2040-2042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且术前行多层螺旋CT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47例间质瘤中病理诊断良性11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27例。经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等指标与其良恶性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病灶的各项特征,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为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余乐平 《吉林医学》2012,33(11):2385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3例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肿瘤来源于空肠12例,回肠7例,十二指肠4例。其中良性间质瘤5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16例。本组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定位准确23例(100%),定性准确20例(87%),17例准确判断良恶性(74%)。23例中19例行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8例检出病变,但未能提示间质瘤;5例行小肠镜检查,未检出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可作为诊断小肠间质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和鉴别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层螺旋CT和胃肠道造影检查资料完整,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对照,比较多层螺旋CT及胃肠道造影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50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经外科手术、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综合诊断后,最终确诊为小肠疾病者90例(60%),多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87.3%(131/150),灵敏度为7 8.9%(7 1/9 0),特异度为100.0%(60/60),显著高于胃肠道造影的准确率64.0%(96/150),灵敏度53.3%(48/90),特异度80.0%(48/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性疾病、肠梗阻及炎症性疾病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对明确和鉴别小肠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