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行PICC置管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3.1%)显著低于甲组患者(1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陶彦凤 《甘肃医药》2022,41(4):368-370
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血栓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详细记录分析我科2例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血栓的资料,找出发生感染及出现血栓的原因,给予相应护理治疗措施。结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血栓,与患者本身疾病、免疫力低下、对PICC相关知识欠缺以及护理人员的评估、无菌操作、置管前后健康教育有关,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后痊愈。结论:置管前的评估,置管中的规范操作,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留置期间,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晶 《基层医学论坛》2022,(27):116-118+125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n=43)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n=43)。统计2组治疗期间PICC置管感染的发生例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置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清感染、管道感染及局部感染等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CT、PT、INR、Fi B),血清WBC、hs-CRP、TNF-α及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置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程如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96-97,101
探讨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按照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留置PICC患者103例,按留置PICC期间是否行全程跟踪护理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2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管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过敏反应、导管堵塞、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和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建立全程跟踪护理体系对留置PICC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蒋良芝 《吉林医学》2010,31(28):5031-503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后,行相关检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别对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俊英  符琰  余春华 《四川医学》2013,(10):1484-1486
目的 探讨专业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理对肺癌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降低CRBIS的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85例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CRBSI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将2009年1~12月置入PICC的198例患者作为非专业组,非专业组由护理组长对分管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将2010年1~12月置入PICC的387例患者作为专业组,专业组由PICC专职护士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专业组发生2例CRBSI,发生率0.5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14.4±48.7)d;非专业组发生3例CRBSI,发生率1.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1.3±41.2)d.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患者CRBSI、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化置管可提高PICC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于我院肿瘤科接受PICC置管的100例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0例和未感染组80例,分析导致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置管穿刺次数、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化疗次数及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感染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置管时间、依从度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感染组(均P<0.05)。结论 引起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以置管穿刺次数、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化疗次数及糖尿病为主;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靶向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化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4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置管护理,观察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置管护理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的患者中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将11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期间导管位移、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PICC知识的掌握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显著增加患者对PICC的认知度,提高置管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汤欣 《中外医疗》2012,31(22):136-13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感染因素,分析有效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99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资料,按改良时间分为改良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对比改良前后患者感染情况。结果改进护理措施后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改进PICC在置管与维护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PICC导管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重症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新生儿纳入到观察组;首先,分析对照组PICC置管治疗患儿的感染因素;其次,针对对照组患儿的感染因素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结果:性别与感染发生无关,穿刺次数、置管场所、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均是PICC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P0.05);针对患儿PICC导管置管感染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穿刺次数、置管场所、穿刺时间、导管堵塞均是新生儿PICC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而根据感染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置管治疗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7)和干预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则实施导管相关性护理干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且干预组患者服务满意度评价远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置管治疗患者,实施导管相关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降低CRBSI发生率,提升服务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疗间歇期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PICC置管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ICC置管患者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经肘静脉置入后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肘静脉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试验组采用皮下隧道法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统的PICC置管术,置管期间二组患者严格执行导管维护,观察两组置管后穿刺部位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延长,穿刺处的渗血率、导管头端感染率、导管移位、静脉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皮下隧道PICC置管法可有效减少穿刺渗血,移位,预防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干预意义。方法:研究纳入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本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下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留置期间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53.2±2.6)d,对照组为(54.3±2.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期间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56-15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丽华 《浙江医学》2018,40(15):1754-175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行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120例PICC集束化护理的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移位1例,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移位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PICC置管全静脉营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田雪 《吉林医学》2022,(9):2568-2570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钠预防儿科危重症患儿肠外营养时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的效果及其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PICC置管并进行肠外营养的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营养液持续静脉输注。观察组患儿在配置好的营养液中加入肝素钠注射液0.5 U/ml,对照组在营养液中加入等量0.9%NaCl注射液,进行持续24 h静脉输注。观察置管期间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第2天及第7天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置管期间,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2天及第7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危重症患儿进行肠外营养时,在静脉营养液中加入小剂量的肝素钠,可降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管内细菌定植的发生,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