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官福 《中国医刊》2002,37(1):42-44
病毒性心肌炎系病毒感染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心肌间质炎症或坏死的病变 ,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的疾病。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已证明的有 2 0余种 ,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埃可病毒等为常见 ,尤其是柯萨奇B组 (CVB)最多。此外 ,腺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引起心肌炎。1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迄今未明 ,近 10年来在病毒本身所致溶细胞作用 ,病毒感染导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基因及自身免疫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临床上常采用抗病毒药物,对于重症患者,则应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增进心肌代谢的药物以及对症处理。因此,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1临床护理 一般护理:病情早期卧床休息极为重要;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保暖、避感风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卧位休息在如无并发症出现,仍需数周直至体温、心电图、X光检查恢复正常。 对病人的临床护理首先是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心前区不适等…  相似文献   

3.
4.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自病毒介导的毒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水平探讨了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制及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作用,以及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建立了VMC及DCM病毒学新检测,尤其是心肌中病毒VP1及多室基因检测;证实肌钙蛋白I(cTnI) 作为心肌损伤的较高特异性指标,自行制成试剂盒;建立了小鼠心肌炎模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方法;自小鼠心肌炎模型及全国12家医院临床VMC及DCM患者中证实用黄芪、牛磺酸、辅酶Q10等综合治疗优于一般常规治疗,又自实验及DCM患者中证实加用生脉可改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6.
7.
心律紊乱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国内 1 994年5月在山东威海会议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 1 999年 9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会议上修订的诊断标准中 ,心律紊乱均为主要的诊断指标之一。心律紊乱也是影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预后和造成死亡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尤其以小儿心肌炎的发病率最高 ,病因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我院 1999年 7月~ 2 0 0 0年 7月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5 7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30例。 5 1岁以上 5例 ,2 1~ 5 0岁 11例 ,5~ 2 0例 31例 ,5岁以下 10例。其中 5 5例经及时治疗及护理治愈 ,2例发展为慢性心肌炎。1.2 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2 9例患者在心肌炎症状出现前3d~ 3周有前驱症状 ,表现为“流感样”或胃肠道反应。并有发热、全身不适、咳嗽、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 ,…  相似文献   

9.
10.
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小儿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研究表明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治疗对策是综合措施,包括中西医结合抗病毒,保护心肌,营养心肌、免疫调节.本文就VMC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张永志 《求医问药》2014,(20):253-253
目的 :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对其进行诊治的方法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2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及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有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有3例患者的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有2例患者死亡,有2例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其病情,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VHC)是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可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和周身症状.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成为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除根据病人情况对症治疗外,还要有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自病毒介导的毒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水平探讨了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制及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作用,以及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建立了VMC及DCM病毒学新检测,尤其是心肌中病毒VP_1及多病基因检测;证实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较高特异性指标,自行制成试剂盒;建立了小鼠心肌炎模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方法;自小鼠心肌炎模型及全国12家医院临床VMC及DCM患者中证实用黄芪、牛磺酸、辅酶Q_(10)等综合治疗优于一般常规治疗,又自实验及DCM患者中证实加用生脉可改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陈瑞珍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8):1484-1487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慢性心肌炎症反应,好发于青壮年,其发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自愈,部分可迁延或遗留有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则需安装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资料;结果 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经过治疗及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结论及时治疗,正确诊断,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愈该病有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晓  巨新会 《现代医学》2010,38(4):416-417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7月本院收治的313例手足口病患儿中48例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患儿卧床休息,做好口腔、皮肤、饮食、心理护理,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结果:1例因合并脑损害转外院治疗,其余4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易合并心肌损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有效护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宜 《北京医学》1998,20(4):300-302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进展李家宜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增多,因而国内外进行了较多研究,但诊断治疗问题尚未解决。现就近年进展概述如下。诊断一、诊断标准1994年在山东威海市第六届全国小儿心血管学术会议上,修订了1983年制订的诊断标准,所进行改动处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