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重症破伤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确诊为重症破伤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单独静脉注射组20例及单独椎管注射组20例。三组在常规应用甲硝唑、青霉素,营养支持治疗和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和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联用,单独静脉注射组采用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单独椎管注射组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结果:经椎管内注射及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后,患者抽搐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抽搐缓解的时间4.5天,完全控制时间9天,均全部治愈。结论:联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同单独用应进性对比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独静脉注射组及单独椎管注射组比(P〈0.05)经椎管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可快速的清除游离毒素,减轻患者抽搐和痉挛的症状,避免窒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对吸毒的破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吸毒的破伤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安定微泵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东莨菪碱(0.05~0.12 mg/kg).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性窒息次数、抽搐好转天数、肌张力好转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每小时痉挛性窒息次数、抽搐好转天数、肌张力好转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治疗吸毒的破伤风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联合咪唑安定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31例。对照组在持续应用大剂量镇静药物咪唑安定的基础上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观察组在持续应用大剂量镇静药物咪唑安定的基础上联合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痉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且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联合咪唑安定治疗重症破伤风具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对于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注射TAT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Ⅰ、观察Ⅱ、观察Ⅲ组各30例,分别采用抽取破伤风抗毒素与生理盐水不同的顺序以及是否忽略针头死腔内的药液三种不同配置方法.结果 3组患者皮试的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破伤风抗毒素不同皮试液的浓度可引起患者皮试结果的改变,导致对患者采用注射次数不同,影响治疗的安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液配制,确保皮试液浓度的正确性,进而保证患者皮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破伤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抽搐所致的窒息及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因此本组病人在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消除破伤风毒素来源的基础上,控制破伤风患者抽搐,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科自1985年以来对44例破伤风患者给予破伤风患者青霉素、抗毒素治疗基础上使用冬眠Ⅰ号,水合氯醛、安定交替治疗抽搐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全杰  史忠  郭忠杰  陆海华  李霞 《重庆医学》2007,36(18):1807-1808
目的 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重症破伤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3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分为两组,T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并鞘内注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TIG组较对照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明显减低(P<0.01).结论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免疫时效长,无过敏性,易到达靶细胞中和游离毒素,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和减低破伤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新型过敏试验液,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100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进行完全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个患者分别用新型和常规两种试验液进行皮内注射。A组(右前臂)注射常规试验液;B组(左前臂)注射新型试验液,20min后观察反应。结果:A、B两组强阳性率相同。弱阳性率和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新型过敏试验液可以显著降低外伤患者的阳性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水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致假阳性增高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花  邢善燕 《河北医学》2010,16(2):217-218
目的:探讨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稀释液的选用。方法:随机将400例门诊患者分成生理盐水组和注射用水组,分别对这两组患者过敏试验结果加以观察。结果:注射用水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致假阳性增高。结论:配制破伤风抗毒素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不可用注射用水替代。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B_6、普鲁卡因佐治新生儿破伤风惊厥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8年1月间应用维生素B6、普鲁卡因佐治新生儿破伤风惊厥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43例选自1988年1月至1998年1月住院的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男25例、女18例;年龄4-13天(平均6天);病程1-5天(平均2天);治疗前平均惊厥发作次数12次/日、平均每次持续24分钟。依随机化原则分为二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14例。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 方法与结果2.1 方法对照组用甲硝唑、破伤风抗毒素及安定、氯丙嗪交替使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维生素B610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磷酸果糖(FDP)联合沐舒坦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并发肺炎的效果。方法:对98例新生儿破伤风并发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FDP250mg.kg-1.次-1,30min内静脉滴入,每日2次,连用7~10d;沐舒坦针7.5~10mg/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3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0~15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呼吸暂停次数、痉挛性窒息次数、心肺复苏次数、惊厥发作次数、病死率比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FDP联合沐舒坦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并发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在重症破伤风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21年10月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19例、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2例、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5例、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6例,共计102例重症破伤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硫酸镁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联用硫酸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日用量、抽搐时间、住院时间、儿茶酚胺代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用硫酸镁组治疗总有效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日用量、抽搐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肺梗死、肺部感染、肺不张及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破伤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临床疗效较好,并可降低镇定剂用量。  相似文献   

12.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紊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因此,治疗破伤风要减少患者死亡率,就必须有效地控制痉挛。近年来,我科采用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索(简称TAT)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重型破伤风15例,有效地控制了痉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现将治疗和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月艳  钟京梓 《右江医学》2006,34(4):355-356
目的探讨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对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安定+苯巴比妥钠的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微泵持续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5天,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每日呼吸暂停,痉挛性窒息,惊厥次数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24 h抽搐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好转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纳络酮联合大剂量安定微泵持续输入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开放性外伤患者采用新型过敏试验液,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 100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患者,进行完全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每个患者分别用新型和常规两种试验液进行皮内注射。A组(右前臂)注射常规试验液;B组(左前臂)注射新型试验液,20 min后观察反应。结果:A、B两组强阳性率相同,弱阳性率和阳性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破伤风抗毒素新型过敏试验液可以显著降低外伤患者的阳性率,提高直接肌内注射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段培仁 《安徽医学》1998,19(2):53-54
<正>1988年至1997年收治破伤风84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破伤风抗毒素(TAT)蛛网摸下腔注射,结果显示,控制抽搐、减少病死率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各种意外损伤呈上升趋势,患者受伤后在我院相关科室清创缝合伤口后,都要来我科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破伤风抗毒素(TAT)是将破伤风类毒素给马注射,使马产生特异性抗体,取其血清精制而成,其可以中和破伤风毒素,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杆菌感染。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异体蛋白,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之前常规须行皮肤过敏试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假阳性率增高,脱敏注射方法既繁琐又耗时,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所以我科对影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脱敏注射次数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进行皮试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患者随机按常规方法皮内注射试验与实验组实行临床观察,评价其阳性率。结果两组阳性率比较,常规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降低破伤抗毒素皮试液浓度进行皮注射不但减少阳性率,而且还可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和避免一部分病人因常规浓度皮试阳性而需行脱敏注射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对皮试判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对入院需要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的50位患者,一侧前臂用0.5%碘伏消毒和0.9%NS擦拭皮肤(实验组)。同时在患者的另一侧前臂用75%酒精消毒皮肤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5例,阳性率10%,对照组阳性率16例,阳性32%,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行破伤风抗毒素皮试不受酒精影响,可以降低阳性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脱敏注射带来的不便及麻烦。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成人破伤风24例,其中有2例癔病入院时被误诊为破伤风,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例1,女,20岁,纺织工人。因右手外伤10d,出现全身阵发性抽搐1d,于2002年7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d,右手中指被机器挤伤,于当地诊所包扎处理。当时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入院前1d出现阵发性抽搐,以四肢明显,每次持续约30s~1min不等。抽搐伴有短暂性呼吸停止。  相似文献   

20.
术后破伤风     
破伤风为一种厌氧性杆菌引起的疾病,它是通过人体伤口进入,在严格的厌氧环境里生长繁殖。由于术后引起的破伤风还是少见的,一但发生其预后恶劣。我院1966年7月到1982年7月术后发生破伤风现查到病历的共6例,其中2例治愈,死亡4例,现予以报导。例1王××,男,36岁。住院号21955。1966年7月13日因左肾结石行左肾切除术,术后9天拆钱,伤口一期愈合。11天时出现张口困难,呛咳,次日全身抽搐,即静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肌注青霉素,给予大剂量的镇静剂,抽搐次数逐日减少,8月14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